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排进攻的广泛应用,是90年代世界排坛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本文结合我国排球运动的特点,全面地分析了后攻的特点及国内外排球列强运用后排进攻的现状,认为虽然后攻已被广泛运用,但就其战术体系而言后攻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中国排球界应认清形势,抓住契机认真研究和大胆运用后攻技术,并将其有机地溶于自己的战术体系之中。这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1年世界杯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德、意、美、日4国女子排球队比赛中后攻技、战术应用优劣势比较,分析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后攻技、战术应用现状。运用电视直播、录像回放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找出中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战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以和合理论为依据,从克服组织惯性等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中国女子排球队伦敦奥运会参赛策略。结论:中、外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术应用差距明显,战术实施主要在6号位和1号位,后攻成功率高;群体情感效应受比赛分值影响大,和合创新能力较弱。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发挥个体优势,形成共生效应等和合效应训练,克服组织惯性,扩展5号位的战术实施,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战术整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飞宇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2):36-38,46
对全国大学生女子67k、72kg、72+kg(下称大级别)跆拳道运动员进攻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比赛中以横踢技术为基础,其中单个技术的突然进攻和3个组合得分率最高;2个组合的进攻最多,以“假攻组合”“攻攻组合”“步攻组合”为主;3个组合中“攻攻攻组合”技术和“假攻攻组合”技术是主要得分手段。并建议今后应该加强使用次数多和得分率高的进攻组合的训练,提高技术水平,最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进攻差距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第10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的现场统计分析表明,中国男排总体进攻效果均低于前8名各队,且强攻不强,快攻无变化,缺乏攻击力,没有发挥出中国队快速多变的战术特点,后攻居于中等水平。中国男排的进攻实力与前8名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运用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优秀中、外男子散打运动员攻、反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国内外男子散打运动员攻、反技术运用的特点,并根据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对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2,(2):110-111
在上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组削球选手“由后往前”调整步法的套路。本篇我们继续为大家呈现一套“由前往后”的衔接过程,即削方接发球后,攻方采用拉冲进攻,削方再撤步削球。这套衔接同样是削球选手在比赛中要频繁使用的,它的特点就是利用不同的击球节奏和旋转来迷惑对方,致使对方进攻质量下降,甚至直接失误。  相似文献   

7.
《当代体育》2003,(2):58-58
正如有言所云:“得篮板者得天下。”投篮的成功率和篮板球的获得率决定胜败。因此.投篮后必抢篮板球的基本技术和在防时抢篮板.争夺进攻权的技术要好好地去掌握。抢篮板时把攻方挡在外侧。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4,(5):94-95
我们把这种技术的组合有时叫做“高低手练习”,计划的名称是:拉后打(或扣杀),教练员一般会用多球展开训练:第一板送出下旋球,运动员拉的这板球再回来后就变成了上旋,第二板要求他们再用。陕攻技术打。在实战中,这组衔接最佳的效果就是由发起进攻到完成得分,这一拉一打之间,持拍手及前臂击球前位置的高低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肖建华、凯伦后排进攻技术的运动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摄影与解片解析的方法,对肖建华和凯化的后排进攻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肖建华后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助跑距离短,速度慢,冲跳技术也未很好掌握。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3,(8):90-91
正胶搓攻:抓住球的轨迹,保持动作合拍 搓攻是传统直板正胶打法中最常见的一套进攻战术,虽然击球动作相对简单,但却最能体现使用者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张红勇在处理这板搓攻时,技术运用非常细腻。尤其是他在搓出第一板球后,对对方回球的情况预判得非常准确,继而利用娴熟的衔接,将第二板攻球的效果发挥到了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后排进攻在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及与90年代后攻技术的差异,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后排进攻的使用频率与效果、后排进攻位置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以及后排进攻运动员掌握跳发球技术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直拍反面攻技术突破了反手下面击球的传统形式,它有利于拍形的前倾,能充分发挥前臂伸的力量,增强左半台进攻能力,不仅比反手正面攻球力量大,而且还可以打出用正面难以完成的技术。近十年来笔在少儿运动员就如何尽快掌握直拍反面攻这一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体会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世界羽毛球强队女双技战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27届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比赛中,中国3对选手分获金、银、铜牌,反映了中国女双在整体实力上的优势。但就技战术的各个环节来看,位于世界前八的韩国、丹麦、英国、印尼等国的女双选手也有其各自的优点。中国的女双选手与其他强队在打法、技战术等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哪些优势与不足呢?目前世界女双的打法向男性化发展,即“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葛菲、顾俊为代表的后攻前封结合轮转进攻的进攻型打法引导了女双的发展潮流。我国其他几对选手和国外选手也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即使是以防守技术见长的韩国选手也在创造和抓住进攻的机会。因此,快速进攻打法成了世界各国女双竞相效仿的打法模式,成了发展的共同点。但由于  相似文献   

14.
“我在打搓攻的时候总是解决不好侧身的步法问题,总是感觉自己在搓完一板后,进攻起来不那么流畅。不知道是不是步法的细节没有处理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前四名的球队与中国队的四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录象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作相应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以快变战术为主,结合高度的扣球进攻打法:一攻进攻效果好于防反,各种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主攻手失误少但攻击力差;后排进攻质和量都比较低.建议中国女排队员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下,努力提高攻手的跑动、击球的力量和变化,提高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段嵘 《围棋天地》2006,(23):86-87
攻虚宜紧紧宜宽。攻虚而松,恐敌变去,攻劲而紧,恐弱不胜强,而反受制。 进攻对方棋形比较虚弱的孤棋时,应该选择紧凑的手段,而攻击对方棋形结实的孤棋时,应该宽松一些。  相似文献   

17.
对乒乓球改大球后正手攻球训练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乒乓球直径由 38毫米改为 40毫米后,对日常训练提出了新的挑战。 4月份在日本举行的 46届世乒赛是对大球进攻技术的一次检验。本文拟对乒乓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技术—正手攻球在改大球后的训练方法做一探讨。   一、加强全台进攻意识的培养   在乒乓球技术中,正手攻球技术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因为它是比赛中争取主动、威慑对手,颇具杀伤力的主要得分手段。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如能够全台进攻,那么正手攻球的优势则更明显。但是在使用小球时,由于球速快,全台进攻的难度很大。改用大球后,球的飞行速度减慢,这就为全台进攻赢得…  相似文献   

18.
这次给各位球友介绍的技术实话说是一项“非主流”技术,因为运用这项技术的人的确不是很多。很多老前辈都是直板两面攻的打法,之所以用两面攻就是为了弥补直板反手进攻能力不足的劣势,上旋下旋都可以击打,增强了近台的进攻能力。从防守角度来讲,单面攻跑动范围特别大,容易来不及跑位造成反手的漏洞,  相似文献   

19.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18届欧洲选手占有绝对优势,夺得了绝大部分冠军,当时的器材状况:球台窄、球软、球网高,对削球打法有利。所以当时以削球打法为主。自1937年第11届世乒赛后,规则作了很大变动,球台加宽、球网降低,为攻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加之1952年,日本人成功地利用了奥地利人发明的海绵拍,使快速进攻成为可能,并一举在世界乒坛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所呈现出的新变化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二传手的传球线路由“传统式”,转向“立体式”;后排进攻亦由传统的“两翼”(2、4号位区域),转向“中央”(3号位区域),且攻击效果较佳;中国女排队员后攻能力薄弱,影响了该队“立体进攻”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