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肉搜索”的出现彰显了网络的巨大价值与它的“双刃剑”特征。“人肉搜索”出现和流行之前,人们主要依靠搜索引擎单向地搜索和获取网络上的已有信息。而“人肉搜索”主要依靠网民的人工参与,  相似文献   

2.
张威 《东南传播》2010,(11):19-22
本文通过对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人肉搜索”的比较研究,以“人肉搜索”的传播主体为视角,总结了人肉搜索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人肉搜索发展到现阶段的特征——影响政府形象、挑战官方话语。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是科技社会发展的产物.在规制、引导“人肉搜索”发展的研究中,“用刑法限制人肉搜索”是当前法学界热议的问题.本文从从刑法学角度对“人肉搜索”的法律运用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近些年来引起普遍热议的一种互联网新现象,它是试图通过网络来影响现实社会的一种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由于它搜索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它的弊端引发了一些社会失范行为,引起了人们的误解和恐慌.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人肉搜索”现象,通过对“人肉搜索”的起源、含义、类型进行探讨,充分研究“人肉搜索”的社会效果及其合理性,旨在揭示“人肉搜索”的弊端,并对其规范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希望推动网络“人肉搜索”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锐 《军事记者》2008,(11):53-54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黎明 《新闻传播》2009,(8):106-106
近年来,“人肉搜索”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事件出发.梳理引发“人肉搜索”的主要公众议题,由此分析“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7.
浅析"人肉搜索"的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英国BBC在报道有关中国“人肉搜索”的新闻时,直接把“人肉搜索”翻译成“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为了便于西方读者理解,BBC还加注了“witchhunt”(搜捕女巫),形容在中国如火如茶发展的“人肉搜索”,就像当年人们群起围剿女巫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吴丹琦 《视听纵横》2010,(5):99-101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在网络中出现并流行的新型搜索方式,主要指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及网民大规模参与等手段来搜索和共享特定信息的网络活动。“人肉搜索”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网民在网络时代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和信息传播权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在网络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曲扬 《大观周刊》2011,(33):66-66
“人肉搜索”已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遭受着强烈的反对。随着越来越多“人肉搜索”案件的产生,关于这种搜索方式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它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性质分析,总结目前对于“人肉搜索”问题的争议,探讨“人肉搜索”造成侵权问题的法律救济途径,并提出对现有规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人肉搜索变成流行词语。2008年,人肉搜索井喷式发展。各种各样的人成为了人肉搜索的目标:奥运冠军寻父事件、王干源事件、天价头事件、兰董事件一位对四川地震受灾群众不敬的辽宁女孩、就餐被盗网上发监控录像“人肉搜索小偷”等等。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是高度情境化的“集体行为”,即在“张力”情境中,网民群体自发地围绕某个事件或议题展开的“非体制化”行为.2008年前后,人肉搜索进入常态化出现的轨道,且在道德、法律及公权力领域最为活跃,“范例事件”的启发性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人肉搜索事件中,谣言与“刻板印象”和“脚本”紧密相关,暴力在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及道德事件中最突出,且谣言与暴力的相关性显著,但两者与公权力介入的相关性不显著.人肉搜索的“紧急规范”具有情境性、突发性,很难杜绝谣言和暴力,但“紧急规范”可能会表现出一种自我修正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媒介的更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社会互动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制凭借其高效性、创新性、实用性迅速崛起并得到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人肉搜索”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成因,并深入挖掘“人肉搜索”现象中蕴含的传播社会学理论,从而更全面、更透彻地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热点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3.
一位人大代表主张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管辖范围,立即引起了媒体的躁动,很快立法提议人出来解释说,他的提案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而不是“人肉搜索”。一场争论将要平息,但在笔者看来,不管“人肉搜索”究竟该不该入刑法,在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是我们的立法者必须思考的一个“前沿性”问题。而“人肉搜索”却正是一个恰当的样本。  相似文献   

14.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人肉搜索”是一种深层的、真实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网络天下之力,穷尽天下之事,探寻事实真相”是今后“人肉搜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搜索方式,它是依托广大网民自发、集体完成的搜索行动,“人肉”二字主要体现其与传统的机器搜索的区别所在.有网民形象地比喻道,“人肉搜索”就是“一只老虎,N个武松”.当你在网上发布一个问题时,会有很多人进行回答,最终你会判断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来,依靠大家的力量把一个事情的方方面面搞透彻,这就是“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广义的“人肉搜索”泛指将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与人工搜索相结合,一切由信息“征集者”提出问题,信息“应征者”回答问题的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VS“网络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会关注到“人肉搜索”这个词汇。因为它已成为了一个曝光率非常高的词汇。或者说只要你上网,你就有可能是“人肉搜索”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网络“人肉搜索”作为人们使用媒介的一种新方式.除了反映出其对信息获知、群体认同与归属、从众等传播心理外.还反映出了网络“人肉搜索”所独具的宣泄、旁观者效应、黑箱经历等传播心理。本文试图从宣泄、旁观者效应、黑箱经历三条路径解析网络“人肉搜索”的传播心理。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视角研究下的“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传播现象,兼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如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海量化、去中心化等,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传播机制与流程以及传播意义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