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勒脚歌引入世界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在全国素有“歌海”之称。广西的民歌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长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而其中流传于红水河两岸毛南族人民和壮族人民中的勒脚歌,更以其严谨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放射着夺目的光彩。让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国少数民族世界语学者的光荣使命。本文拟对将勒脚歌引入世界语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壮族传扬歌是壮族民间伦理道德长诗的总称,它是壮族人民道德哲学思想的结晶,是壮族人民的伦理教科书。壮族传扬歌凝练生动,勒脚歌的演唱模式,一唱三叹,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同时多样的修辞手法运用使传扬歌形神兼备、丰富多彩,这与壮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壮族人民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以及勤劳质朴、宽厚容忍的淳朴道德观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句中的“雨脚”作注,关键在于对“脚”字的理解。中学教材注:“雨脚,指象线条似的密集的雨点。”按,“象线条似的密集的”是对“如麻”的解释。此说实未注“脚”字。《中华大字典》:“光气射下者曰脚。如日脚雨脚之类。”此说认为“脚”是“低”、“下(从上到下)”的意思。但“光”可“射”,“气”不可“射”。季镇淮、冯钟芸等解释李贺《李凭箜篌引》“露脚斜飞湿寒兔”中的“露脚”:“言露珠滴下,犹如伸下脚来一  相似文献   

4.
一、勒夏特列原理含义的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它是研究可逆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一个规律,当一个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境内的乌孜别克族现有1万4千余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居住又很分散的民族。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市、县,其中以伊宁、乌鲁木齐、塔城、叶城、莎车最多,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乌孜别克族的民歌,按本民族的习惯,可分为“大艾修来”和“也勒来”两大类。“大艾修来”意为“大歌”,曲调悠长、节拍徐缓、结构复杂;“也勒  相似文献   

6.
奥运圣火已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首都雅典点燃,这意味着四年一度盛况空前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即将举行。届时,在隆重的开幕典礼上,将产生本届奥运会会歌。可你是否知道奥运会还有一首会歌,那就是被国际奥委会确定的永久性的奥林匹克会歌。一八九六年,奥林匹克运动在历史名城雅典复活,第一届组委会在多首歌颂奥林匹克运动的歌曲中。选定由希腊人派勒玛斯作词、其友塞玛  相似文献   

7.
墙新 《考试周刊》2011,(50):238-239
墙体构造设计主要表达墙身与地面、楼面、屋面的构造连接情况,以及檐口、门窗顶、窗台、勒脚、防潮层、散水、明沟的尺寸、材料、做法等构造情况,是砌墙、室内外装修、门窗安装、编制施工预算,以及材料估算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兴国是客家人聚居地。由于客家本身强烈的宗族观念和长期形成的文化礼俗,也使兴国山歌具有客家语言的特点及旋律曲调,从而极为生动地表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其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其中“捡脚跟”与“尾驳尾”(又叫黄鳅咬尾巴),就各具特色,饶有趣味。是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客家山歌中所固有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尚有不少人把这两种形式混为一谈,认为“捡脚跟”与“尾驳尾”是一码事。其实,稍加研究就会明白,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指鹿为马,亦不可张冠李戴. 通常人们都把一首山歌分为歌头。歌腹、歌尾,也正如兴国群众把人体分为“脑盖(头部)”完身(躯体)”脚(下肢)”一样。那么歌尾即相当于人体的脚,而脚跟是脚的最后一个部位。这样说来,“捡脚跟”自然就可以理解为彼此捡起对方歌尾的最后一个词或词组(亦即“脚跟”),用作自己接唱的开头句的第一个词或词组。应该说这个俗名还是取得颇为准确、形象的。而“尾驳尾”则可理解为对唱对方各自运用对方山歌的最后一句,作为自己接唱的开头一句。正象“黄鳅咬尾巴”这一俗名所形容的一样,甲方咬住乙方的尾巴(尾句),乙方又咬住甲方的尾  相似文献   

9.
生活里少不了音乐,人生不能没有歌。在我们壮族地区,曾汉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壮家生来爱唱歌,茹苦含辛寻欢乐;生活难过年年过,千年万代不断歌。”壮族人民从来就离不开歌,歌声总是伴随着每一个度过漫长的一生。当孩子生下来三天,就敬三朝酒,贺唱三朝歌。三朝歌的内容主要表达对添子添孙的祝愿。如“一脚踏进主人家,一敬酒来二敬茶;敬酒恭祝生贵子,敬茶贺喜添娇花。”到了满月,外婆送来花背带,要对唱背带歌。如外婆唱:“莽花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以文学创作来说,在古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儿女,都曾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汉文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南北朝,《勅勒歌》唱出了鲜卑人的心声,这首诗曾被诗人元好问誉为“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勅勒川。”在唐五代,被称作“多感慨之音”的李  相似文献   

11.
西曲民歌得到了南朝社会上层的文化认同,风行朝野。西曲表演往往载歌载舞,手足并重,其舞蹈形制与当时流行的踏歌一致。西曲表演在乐器与舞姿、送声与和声、演员与场地等方面都呈现出荆楚特色。与荆楚踏歌风俗相关的踏青、狂欢、斗草等民俗也在西曲中有所展现。  相似文献   

12.
民族语言蕴含丰富的民族心理文化,相沿习用的壮语词汇、山歌、行孝歌、谚语等都折射出壮族以女性为尊、褒扬女性、提倡孝道和感恩报德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13.
壮族民间歌曲以各地山歌最为出名。以坡芽歌书、马骨胡之歌、嘹歌、房屋等壮族山歌中的歌词为例,说明壮族山歌继承与发展了《诗经》中赋、比、兴的笔法。山歌中运用“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壮族地区,壮族民众的歌谣一般均采用即兴的直白唱法,来表达劳动、爱情与生活的事件与情绪;比就是现代文学的比喻。它是壮族山歌歌词最普通的手法;兴,是先唱他物,再引起歌者要唱之物的意思,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从表现手法上分析,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一般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以及重叠与对仗文学修辞方法的运用,证明了壮族山歌具有原生态、民歌特色和古代文学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监廉通押,真文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寒先分别与庚青、东钟通押,侵寻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有些特殊用韵揭示出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江浙方音现象。  相似文献   

15.
女性在壮族民歌的传承,尤其是在嘹歌的传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叙述平果县一位普通的民间歌手——农美英的唱歌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女性在民歌传承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文章以它的其中一首歌曲《无名岛》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以它的第三首歌曲<在环礁湖上>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范秀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2-15,38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过对歌结识并成婚的。壮族情歌所标示出来的壮族青年男女"以歌交情、倚歌择配"实质上至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的幻象。明确壮族情歌是乡土社会的一种审美幻象,可以引导我们对壮族社会及其文化有更深刻、更细致的洞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壮族情歌被"妖魔化"主要有三个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对唱情歌都属于被禁之列,歌圩遭打压甚至取缔。壮族情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被"妖魔化",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文化需要和政治需要,情歌的被"妖魔化"折射出当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社会控制模式。壮族情歌在被"妖魔化"的同时,也一直被"浪漫化"。古代世界的人们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是出于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而当代世界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则更多地折射出文化旅游中各方力量合谋把壮族建构为诗意的、浪漫的民族的努力,以及现代都市社会的人们对田园牧歌时代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壮族情歌是民族精神的积淀,是极强思想性和极高艺术性的升华.文章以壮族情歌《恋爱歌》为例,从适应选择论视角探讨总结了壮族情歌英译的三条主要生态学途径,为壮族情歌译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少数民族民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