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建设需要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建设的信息传播平台是随时代变化、发展和丰富的。学科网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学科指向性、体系完整性、平台整合性、媒体多样性、内容易用性、交互参与性等优势。学科网建设对于学科发展、学科从业人员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以建设具有学术性、资料性、权威性、原创性、全面性等特色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为目标,逐步将学科网建设为学科成果展示平台、学科新信息发布平台、学科发展轨迹记录平台、专家学者宣传平台、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研究资料汇集平台、学术活动与学术组织推介平台、方法与理论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功利化行为,陷入了诸多误区:追逐排名的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学术指标,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科水平;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效果;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注重资源投入的外在“利诱”,却忽略了学科内生动力的激发;以一级学科为平台,违背了今天知识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就要加强一流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协调政府、高校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科成员的内生动力,加强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3.
肖玮 《江苏高教》2022,(5):69-72
融合创新是艺术类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学科建设应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为主。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依托创新跨学科、专业融合及开放式学科发展方向,凝练学科特色,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和应用型艺术人才,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平台,并加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平台等,实现学科建设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年以来,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表现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思想解放、敢于创新;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服务;重视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等。但与此同时,学科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的认识;着力建设学科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科交流的平台;提升学科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背景,认为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当务之急。同时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如需要与引导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辨相结合。指出了开展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即注重培育高水平的学科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构建稳定的前沿研究平台,提供丰富的经费与有效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信息资源的质量是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保障,特色学科信息资源要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建设,要能够切实为特色学科建设提供通畅的信息服务.要用创新性的管理思想建立特色数据库和创新数据库存,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图书信息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滞后现象,为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建设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方高校学科整体水平较低、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建设经费有限和运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基于学科交叉的有组织学科建设方案。在研究高峰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其他学科自身发展的态势,实现重点学科突破与整体学科水平提升。同时,辅以学科平台共享、学科建设运行、成效分类评价等机制,激活学科建设活力,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馆员是学科信息的发布者与研究者,是学科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与集成者,是学科信息的导航者与服务者。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的学科化服务,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化树 《教育研究》2006,27(4):85-88
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大学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的原则,根据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的创新能力;改革学科投资模式,发挥投资对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学科竞争力的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制度创新,确保学科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构建检查评估机制,加强学科评估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意义,是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年发展,其学科定位逐步明确,学科体系日趋完善,人才培养日趋优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同时,其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也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因此,要着力完善学科架构,对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着力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优化学科建设环境,发挥学科阵地、学术平台的导向和引领功能;着力提升学科发展质量,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科分馆是支持学科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从学科分馆的概念、学科资源建设和学科建设服务等方面探讨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建设学科分馆如何与高校学科建设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学科建设是地方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领域性学科建设要以坚持行业导向性、学科生态性、非均衡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为路径,努力建立理事会机制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一体化"地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根本任务的领域性学科专业平台上来。结合实践探索,领域性学科的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以"双学院制"为运行机制的特色学院协同发展模式和以"平台+项目"为运行架构的"产学研"集成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当下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进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重要举措: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构建良好的学科领域生态;搭建“学院+科研基地”支撑平台,不断创新学科组织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全方位推进学科建设国际化,持续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该学科的发展轨迹和主要举措表明,加快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学科交叉创新学科领域是关键引领,学院科研基地二元协同是重要支撑,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是首要职能,全方位国际化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具有创新型服务理念和强大服务功能的服务新体制。学科馆员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学科服务定位标准:基于学科背景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者、信息的制作与发布者、资源建设的计划执行者、用户的合作教育者、专业信息的主动引导者、学科建设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平台可以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从而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其建设水平决定了高校学科建设成效。我国现有的五种主要学科评估体系各有侧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某高校两个全国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为例,对比两次评估数据,揭示科研平台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指导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学科交叉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学科交叉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进行学科交叉的理论依据,指出学科交叉的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阐明学科交叉的四种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协同效应: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大学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逐步一体化,任何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都不是哪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解决的,而必须依靠多学科联合作战,发挥协同效应。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要努力做到优化学科结构,搭建项目平台,突出重点,注重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协同效应,进而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1):F0002-F0002
学科建设目标: 机械工程系始建于1984年,是我院建立最早的工科系之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安阳工学院重点学科。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通过汇聚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形成了“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数控技术”两个学科发展方向。近期通过与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的联合,准备筹建数控科研中心,建设一个有影响的学科基地,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19.
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建设包括学科方向、学术梯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学科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基本要素.对于学科而言,学科方向是增长点,学术梯队是主体,研究基地是载体,科学研究是动力,学科管理是保障,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是最终目的.地方性高校应把握学科建设的基本点,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