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关于新闻自由有一段话:“我们不相信‘绝对的东西’。我们嘲笑‘纯粹的民主’”。“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为了什么?为了哪一个阶级?”(《列宁全集》第32卷491页) 列宁的这段话是针对格·米雅斯尼柯夫写的《伤脑筋的问题》一文中的错误观点谈的。米雅斯尼柯夫就当时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给资产阶级以出版自由,列宁批评米雅斯尼柯夫说:我们的毛病多得很。……但是不应当用‘自由  相似文献   

2.
湖北美术出版社新近推出了《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包括《齐白石》《李叔同》《徐悲鸿》《潘天寿》《丰子恺》《李苦禅》《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黄胄》十册。 十位艺术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创作道路、艺术观点和成就。丛书编者把每本书的内容分为“生平传记”“谈艺录”“诗歌文赋”“诸家评述”“艺术年表”“作品评  相似文献   

3.
略谈想象力     
想象力对许多事情都是需要的.很难设想,人类没有想象会是个什么样子。在文艺创作中,不管是在提笔之前还是创作进行之中,想象都是绝对需要的。而且不仅是浪漫主义离不开它,现实主义在创作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它.歌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高更真实的假象.”(《诗与真》林同济译446页)歌德所说的幻觉产生假象的“过程”就是艺术家的想象思维。我觉得这种思维活功,其主要特征无外乎就是“突破时、空”.比如,一个人他身在斗室,伏案疾书.突  相似文献   

4.
题材问题,建国三十多年以来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课题,有时环绕这个问题的争论相当激烈。我们试图通过若干历史片断的回顾,谈谈我们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列宁在谈到文学创作自由时曾说:“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列宁选集》第1卷笫648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文学家艺术  相似文献   

5.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柳青虽然长期生活在农村。但他对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特别是评论界关注的,大多找来看看,以使自己了解当前的创作状况。“文化大革命”前,他在看过一些平铺直叙的长篇小说之后,很不安。写信给我:“……平铺直叙,人物站不起来,更不要说能动人了。人物是平面叙述,场景描写肯定是静物罗列,平铺直叙的东西再好,也是公园里的假山,不是崇山峻岭。”但他在读过《林海雪原》、《三家巷》、《红岩》之后,却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他预言《林海雪原》会是“传世之作”!他说:“这样题材的小说,曲波还可以写五部!”他看过《三家巷》之后,对欧阳山的艺术技巧的精深和独到是很称赞的。他说:“似这样追求艺术技巧的作品,是十分难得的!”而对《红岩》他讲的就更多了。1961年底《红岩》出版后,我给柳青寄去一本。不久,便收到他的热情来信,信中写道:“在读《红  相似文献   

6.
我们评价一部书是好是坏,可以有许多标准,诸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学术的等等。但创作有自由,出版有纪律,这是一个常识,而出版纪律最起码的要求之一是要讲来思想性,如爱国主义,这应该是每一个国人都能接受的。就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就会发现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敦煌──段文杰与莫高窟》这部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敦煌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杰作,是艺术的瑰宝、文化的精华。它的存在引起举世瞩目,也引来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觊觎。在某种意义上说,敦煌这片神奇而又壮丽的区域,既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也记录着中华民…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列宁首先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大力提倡的。1903年,列宁就说过:“要欢迎大家在党的报刊上发表不同意见。”1917年,列宁表示:“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1922年,列宁又指出,不要怕揭露错误和无能。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找到一条新路,跳出一个国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时说:“我们已经  相似文献   

8.
文摘     
列宁遇刺又一说1918年8月30日列宁遇刺,是谁下的毒手?看过电影《列宁在1918》的人肯定会说:“女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但事实上,“弹无虚发”地枪击列宁的卡普兰当时双目近乎失明。历史学家沙姆巴罗夫最近根据档案材料,提出了惊世骇俗的新说法:是斯维尔德洛夫下令向列宁开的枪。因为除掉列宁后,得利最多的将是斯维尔德洛夫。1918年7月,他已成为国家第二号人物,苏维埃的主席,但当时苏维埃的作用渐微,他的地位急速下降。而且,谋刺列宁的行动是极不容易策划的,党中央事先从不宣布哪位领导人到哪里去讲话,就是列宁也是前一天才知道要去工厂的。…  相似文献   

9.
阅报,得知《四库全书》即将全部影印发行。这是今日出版界之一盛事,值得我们在大事记中记上一笔的。提到《四库全书》,就想起了鲁迅先生对此书的评论。他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他还把这同“明人好刻古书”、“今人标点古书”并列,说“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鲁迅的话是很激烈的。今天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极左,但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假如有这样一位自以为很高明的艺术家,他看见了一尊唐人雕塑的佛像,觉得不够美,于是拿起刀子在上面大刻一通,改变了佛像的原来面貌,我们是该赞扬他作了“艺术加工”,还是应该骂他破坏了文物?  相似文献   

10.
动态·资料     
国图举办艺术家论坛国家图书馆“艺术家论坛”1月14日正式开讲,首位主讲嘉宾是近80岁的著名作曲家吕远。这位曾创作过《克拉玛依之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牡丹之歌》等歌曲的老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心得,为数百名听众阐释了民族音乐的美学内涵和深远意义。“艺术家论坛”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又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对艺术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对艺术史学和理论的梳理,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理念,关注现当代文明进程中那些显现出智慧光芒、卓越创造力和非凡品格的艺术家,通过感悟艺术的精神来探讨人生真谛,从而共享生命阅历,传播正确、优秀的文化观念,构建广大公众与艺术家交流的平台。继“艺术家论坛”之后,国家图书馆今年还将相继推出“企业家论坛”“科学家论坛”等公益讲座。  相似文献   

11.
“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卡尔·马克思艺术家的悲哀,莫过于“终其一身,人云亦云,毫无个性色彩”。今天,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奋进的一代电视艺术家,无不倾心于多元风格的追求。古典美学巨著《文心雕龙》就热情赞颂多样化风格的审美追求:“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强调各人根据不同的内在条件进行创作,形  相似文献   

12.
列宁极其重视图书资料的收藏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知道,列宁曾经说:“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一生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用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武装自己的头脑,有效地进行斗争和科学研究活动,列宁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爱书如命,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书本。所以列宁同志极其重视图书资料的收藏工作。  相似文献   

13.
董秦先生的《“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正常现象——也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翻译》(载《新闻记者》2006年第9期),针对拙作《“译文”渐欲迷人眼——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翻译为例》(载《新闻记者》2006年第6期)列举的7例“乱译”,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从各家译文的本质看,意思都是一样的,这就叫“乱表”不“乱里”。那么,在跨文化翻译中,“乱表”不“乱里”的“乱译”站得住脚吗?在拙作里,笔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Press对应的汉语是“印刷,新闻”,有人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翻译为“出版”,这是对Press一词多年的误会,以讹传讹也正是大众传…  相似文献   

14.
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的体现,是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标志。罗丹说:“的确,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欣赏刘泽荣篆刻作品,使我感触最深者,便是其作品中凸现的那种清刚俊逸,豪爽率直的艺术“性格”之美,而这种“性格”在其作品里则集中表现为一个“爽”字。即点划结构之爽快,章法构成之爽朗,刀法运用之爽劲。爽快的点划结构美。篆刻艺术之美,首先是文字点划结构之美。点划结构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体美。篆字具有很强的象形因素,每一点划都构成一个形体,并能引起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形体美的联想。在篆刻创作中,联想、想象、回忆等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6.
跨入公元2002年,有一个词陡然闯入我们的视线。它就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病历档案”。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接触过它、拥有过它。而说它陌生,是因为恐怕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不会真正地了解它。不仅是因为我们不认识病历上的“天书”,更因为我们曾经甚至无权查看我们自己的病历档案。 《规定》、《条例》引爆“热点” 把“病历”重新“抛”到我们面前的是国家的两项法规。 首先是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它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换句话说,那就是如果医疗机构无法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清白”或没有过错,那它就将承担败诉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7.
苏联成立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二部新闻法。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9日签署的《报刊法令》中明确规定:“一旦新制度巩固下来,对报刊施加的任何行政影响就将停止,在对法庭负责的范围内,将根据最广泛和最进步的有关法律,对报刊实行完全的自由。”但列宁“所许诺的法令却一直没有被采纳”。直到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8.
1959年,施特劳斯作过一次演讲,题为“什么是自由教育”(中译见刘小枫编《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华夏出版社,2005)。如今,我们的大学请名家讲演已经是家常便饭,电视上还有著名的“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可见我们的“自由教育”搞得很热。现在,如果我们来重新学习施特劳斯在50年前关于“自由教育”的讲演,也许并非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很多人来说,蔡国强简直是个神话,几乎可以说他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最走红的中国艺术家。不幸,这位艺术家在中国被广泛认识,是因为一桩官司,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奖的《收租院》被控抄袭。 但这个官司,至少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广大中国人因此知道中国“流落海外”还有这么一个想法怪异的艺术家,而四川美院因此加强了自身宣传并使《收租院》的艺术成就被无限制提升。  相似文献   

20.
联共(布)中央1938年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讲到《真理报》时说:“它是遵照列宁的指示,由斯大林、奥里明斯基和波利塔也夫发起创办的。”根据1946年俄文版《斯大林全集》翻译的中文版第2卷383页,有一条注释说:“《真理报》是根据列宁的指示和斯大林的倡议创办的。斯大林作为党的中央委员领导拟定《真理报》编辑方针的工作。”1947年《斯大林传略》出版,其中说:“《真理报》是‘根据斯大林的倡议’出版的,他‘为报纸规定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