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最近一项对沪粤两地高三毕业生及家长的调查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家长比孩子更怕"丢面子",更觉得"压力大",更希望孩子将来从事稳定的职业。调查发现,有39%的家长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将来难以立足,另有19%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无法应对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不少教师和家长常常用挖苦、讽刺、揭短的方式对待孩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就会骂道:“你真是一头蠢猪,以后考不上大学就去拉板车。”孩子若取得了好成绩,又训道:“别自鸣得意,这点成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某某比你强多了。”这些家长和教师认为,我又没有打孩子,说重一点是让孩子长个记性,还不是为了孩子好!有了这些借口,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口诛语罚”。  相似文献   

3.
正一、2012,患上深度焦虑症的小学教育94分,班上倒数第四名——今天的家长普遍存有一种排名焦虑,当听到自己孩子是班上的倒数时,他本能地会联想到:这样下去,自己的孩子只能上不好的中学,然后考不上大学,再后成为"衣食无着"的人。而教师和校长也有同样的压力,班级和  相似文献   

4.
〔调查〕有45.2%的中学生有留学的打算,超过六成的中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出国留学计划持支持态度。〔体验〕我在新西兰结识的一些小留学生中,有的因为学习不好,整天游荡在街头或是频繁换私立学校,他们不断向家里要钱。有些孩子为寻刺激还染上了吸毒的恶习……所以我只支持那些素质好、基础好的中学生去留学,留学只适合能自我掌控的孩子。(徐丽英)〔提醒〕很多家长和学生的留学观念有误区:误区一:“考不上大学就出国”。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把出国作为考不上国内大学的退路。似乎国外的大学都比国内好读一样。其实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国外大学…  相似文献   

5.
"压力就是动力."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因而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大人们就鼓励孩子"树雄心立壮志",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用虚幻的"考上大学的美好的与考不上大学的悲惨"前景,不断地给孩子们增加精神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高三考生的故事] 我是个高三的学生,距6月份的高考只剩六十几天时间了,面对这场考试,我有无限的压力和痛苦.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说的就是:"如果考不上大学,你永远只能在这个小地方当工人……"唉,家长就是这样,总是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7.
当高中班主任期间,听到有家长倾诉:"孩子长大变得叛逆了,不与家长沟通了。""孩子在家不爱学习,整天沉溺网络,家长感到很无奈。"等等。近年我在教育孩子与家长沟通方面勤于探索,进行孝心教育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缘由与效果一位在校表现很好的学生,回到家就变得很叛逆,不与家长交流。家长一开口,他马上让家长刹住话题:"不用吵,你们不懂!""不用唠叨,知道了。"每次放假,他在家就呆在电脑前。在校时想着回家完成作业,可  相似文献   

8.
并非戏言     
《师道》2011,(3):64-64
小学:“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初中。”初中:“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高中。”高中:“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大学:“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着工作。”工作:“你在学校的时候是不是光顾着学习了?真傻!”  相似文献   

9.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9,(11):18-19
让孩子从小背负成才压力,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精英”?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人生模式: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白领阶层=成功人生。前不久,笔者在班级进行了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民意调查,结果有想当歌星、影视明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科学家、学者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极少数学生表示想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光宗耀祖,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名利双收,中国的一些家庭高扬起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主题,极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将来当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过一生。甚至有的家长当碰上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考得不理想时,竟以“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只能去当农民、去扫马路”吓唬学生。  相似文献   

11.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同时会怀疑孩子本身有什么问题,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已经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一直有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具体体现在:1.家长教育责任缺失。许多家长对孩子入学以后的教育责任不明确、家教意识淡薄;当孩子出现教育问题时,就把责任推给校方,导致家校关系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13.
咨询老师叫家长写出孩子的10个优点,有的家长竟然一个也写不出来。平时对孩子的“关心”集中在学习上,一不满意,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是江苏省妇联儿童教育专家日前在进行家庭教育咨询时发现的问题。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女士一脸焦急地询问如何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她说自己上初二的女儿太贪玩,不思学习,真担心她将来考不上大学,无法立足社会。接着就数落了好几条女儿的缺点,诸如顽皮、自尊意识太弱、追星等。家庭教育专家叫她想想女儿的优点,在纸上写下来。可这位女士还没想就脱口而出:“她没有优点!”另一位母亲的儿子正上三年级,她说孩…  相似文献   

14.
有关"用心学习"这个话题的声音,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同学你怎的就不用心学习,你为什么不用心学习?你看某某同学多用心学习,成绩就超过你了;你还不把心都用在学习上,以后什么大学都考不上了!"用心学习"的关键在"用心".怎样叫用心?怎样又叫不用心?你为何说我不用心?你怎的知道我没用心?老师怎样指导学生用心学习?家长怎样辅导孩子用心学习?等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15.
张曦 《高中生》2009,(24):5-6
每一个没有放弃高考,坚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都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他们都是勇于尝试的人,但这毕竟是存在考不上大学的风险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考不上大学,他们的出路究竟有哪些呢?记者对这些大学之外的选择作了详细梳理,以帮助学生及家长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应届高小毕业生家长的思想,大体有这样两种:一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他们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中学,认为小学毕业了,去参加劳动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是不光彩的,这些家长表现比较紧张。其中有的说:“孩子考不上中学,这—辈子就完蛋了。”有的对自己的子女这么说:“你还是要吃鱼、吃肉、住大洋房?还是要住草棚、拿锄头?如  相似文献   

17.
面对孩子“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带给孩子及家长的双重压力 ,倾听着日趋高涨的素质教育的呼声 ,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则成为家长首当其冲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责任。对此 ,我就家庭教育谈点儿看法。一、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一个日本人曾批评中国家长说 ,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说三句话“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完成作业 ,争取考上大学” ,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学到中学毕业 ,甚至上大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及就业压力 ,导致学生及家长“唯分必争”的无奈之举 ,使孩子置身于“分 ,分 ,分 ,学生的命根”的应试教育之中 ,而…  相似文献   

18.
关承华 《师道》2006,(8):51-5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是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谈,只想提醒一些不承认自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您所表现出来的“不指望他成什么才,当什么家,以后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就知足了”,与您的潜意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形容这些家长是:一方面用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比自己孩子更出色的孩子),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内地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热度不减的同时,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中学校园“托福”热升温,兴起了中学生出国留学热。在南方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占所有出国人员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中学生出国留学热何以兴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每年支付孩子几十万元人民币的留学费用已不成问题。二是国内升学和就业竞争压力加大,中学生要面对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相当多的家长担心孩子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会导致考不上好大学,最终影响就业和前途。三是教育市场国际化,外国学校看好中国市场。随着高考的临近,为孩子咨询出国留学相关事宜的家长明显增多。出国留学似乎成了一件很光彩的事,也慢慢成了学生与家长的主流选择。这回“老外”乐坏了,赚学生的钱咋就这么容易。这两年这洋学校一阵风似的跟着多了起来。报纸上、网上,这广告是铺天盖地,咱一根筋的父母,也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我们家孩子要出国,平时谨小慎微生怕上当的家长们,这会  相似文献   

20.
张曦 《高中生》2009,(12):5-6
每一个没有放弃高考,坚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都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他们都是勇于尝试的人,但这毕竟是存在考不上大学的风险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考不上大学,他们的出路究竟有哪些呢?记者对这些大学之外的选择作了详细梳理.以帮助学生及家长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