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系统的广泛关注,并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与具体的会计处理有关,更多的问题则涉及会计准则的制定.从盈余管理涵义出发,深入剖析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给企业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指出了新准则下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凤华  张晓明 《软科学》2010,24(6):115-119
首先结合国内外对于独立董事行为有效性、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及<指导意见>规定等文献资料,从理论上分析了独立董事制约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行为.其次,选取2007年国内法人股中有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只有在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违规事件敢于说"不"时,才能起到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这对完善公司治理行为和独立董事的制度建设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契约的影响,通过契约磨擦的作用,最终会反映在盈余管理上.我们以2001~2005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盈余管理的特点各有差异,在不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时,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在正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也最低;在负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长期盈余管理程度最高.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整合以往针对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2-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公司控制权争夺、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倒U型关系;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管理者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均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错误还是操纵?——盈余重述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重述归因于公司的内部错误还是公司有目的的盈余操纵?针对国内外学者对重述原因的争议,本文研究了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财务年报发生错报的动机,从应计和现金流两个方面验证重述公司被重述年度是否存在盈余操纵行为.研究发现,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财务报告发生错误的年度操控性应计水平较高,而异常经营现金流较低,说明重述公司确实存在利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史亚雅  杨德明 《科研管理》2021,42(4):170-179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这主要与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同时,不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定位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现金流结构创新会显著影响应计盈余管理;而业务系统创新则会显著影响真实盈余管理。从治理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而言,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分析师跟踪少和媒体关注度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内在机制,从信息披露治理角度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既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际工作中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2002-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确定;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会会议频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盈余管理的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的实证分析,具体包括三部分: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以及敏感性检测.其中描述性统计主要涉及到主要变量的均值、中值、标准差等.假设检验部分主要是运用相关模型检验了盈余管理对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敏感性检验.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文章论述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变更对盈余管理产生了影响,对其进行了制约,但同时也给予盈余管理新的生长缝隙.新的会计准则的诞生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就具体准则看变化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梅世强  位豪强 《科研管理》2014,35(8):101-109
区分了棘轮效应与盈余管理的正负方向,关注了其他研究中较少关注的负向棘轮效应与负向盈余管理,并用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棘轮效应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棘轮效应也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之一,经理人利用棘轮效应进行盈余管理能为自己在下期带来更大收益。这丰富了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俊杰  曹国华 《软科学》2016,(11):71-75
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向的影响机制,CEO声誉越高,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也越高;其次,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并验证了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影响机制,CEO声誉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盈余管理则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瑞  李延喜 《科研管理》2018,39(3):122-131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研发投入对盈余管理的刺激作用及触发机制,并尝试从盈余管理的视角探讨微观企业对宏观产业政策的适应性行为。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刺激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企业获得的财税支持越多,且高研发组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没有影响研发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010—2013年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763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真实盈余管理与RD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与创业板上市公司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创业板上市公司的RD支出程度就越少;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中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零阈值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建  段克润 《软科学》2007,21(6):66-69
以中国2003年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的DeAngelo模型、修正的ones模型,以操纵性应计利润存在的大小程度对上市公司在并购前后年度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并购前一年,存在着明显的调减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并购当年,虽然存在着调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效果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关于研发和加计扣除政策的文献,结合调研和分析发现企业存在利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并以此提出假设。本文以财政部2008年首次颁布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以及2013年扩大可扣除范围这两个时间点前后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2006年到2014年均为高新企业的上市公司为实验组样本,这几年均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为控制组样本,通过双重差分、分段研究等方法,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发现:(1)政策实施后,实验组相比控制组研发费用比例显著增加,即政策执行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2)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3)政策实施后实验组的总资产利润率的波动相比控制组显著减小,同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减少,说明政策实施后,企业运用该政策来替代应计利润进行更隐蔽的盈余管理,达到平滑企业利润的目的。最后,本文提出在执行加计扣除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征、增加政策执行力度和加计扣除透明度等建议。本文的研究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审视加计扣除的政策实施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带来新的文献与数据。  相似文献   

17.
王蕾茜  邹辉文 《科研管理》2020,41(6):268-279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基于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促使上市公司削减研发费用;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卖空机制强化了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一现象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但在管理者持有长期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得到了有效抑制,且长期股权激励的治理效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排除了投资机会改变等替代性解释,证明放松卖空管制后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确实是盈余管理动机增强所致。本研究扩展了对卖空机制实施效果的理论认知,为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蒋弘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105-115
以并购融资事件为起点,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企业并购融资的后续影响及其研发活动、经营业绩、盈余管理的决定因素。从2006-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中筛选得到490家企业作为样本,综合运用OLS/GLS估计、GMM估计和PSM评估发现: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采取债权融资方式并购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会减弱,引发经营业绩下滑和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且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为常见并程度更深,特别是非高新技术企业或面临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更容易引发程度较深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给出启示如下:具有研发需求的企业在为并购项目融资时应慎重选择融资方式,国内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将进一步加剧;非高新技术企业或面临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其股东、潜在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特别关注并购债权融资事件,可通过经济增加值动量指标在有效发现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惩戒,并促进企业寻求自我突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9.
陈朝龙  李军辉 《软科学》2013,27(1):116-122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角度探讨了会计事务所规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而且从抑制盈余管理角度来讲,大型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高于小型会计事务所,而在国有企业中两者之间无差异。通过额外检验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仍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且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整体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量研究探讨了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显著关联性,而对盈余持续性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为寻找经验证据和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为基础,以实证方法考察了公司治理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最新数据进行研究后结论为:股权结构特征对会计盈余持续性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股权集中程度对会计盈余持续性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公司规模也是影响会计盈余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