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求解的关键 :一是理解使用机械的目的、方法 ,二是确定有用功、额外功 .下面举例分析 .图 1例 1  用图 1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 63 0N的物体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 3 0 0N ,重物被匀速提升 2m ,求 :(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额外功 .分析与解 用竖直放置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 ,目的是把重物提高 ,因此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克服滑轮重、绳重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拉力做的功是总功 ,则有W有用 =Gh =63 0N× 2m =1 2 60J,W总 =Fs=F× 3h=3 0 0N× 3× 2m =1 …  相似文献   

2.
正例用图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当被提升的物体重为320 N时,绳端拉力为200 N.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若被提升的物体重增大为420 N,提升高度为2 m,绳端拉力所做的功.解(1)当被提升的物体重为320 N时η=W有用W总=G物h FS绳=G物2F=320 N2×200 N=80%.(2)当被提升的物体重增大为420 N时W总=W有用η=G物'η=420 N×2 m80%=1050 J.上述解题过程到底有没有问题呢?当物重由320 N增大为420 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不是仍为8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尽管学生对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W总 × 1 0 0及 W总 =W有 + W额 记忆牢固 ,但涉及具体的问题时仍然会出现理解的误区 ,片面地硬套公式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概括起来 ,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误区一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持不变例 1 工人利用如图 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图 1重物 .(不计摩擦和绳重 )( 1 )用 2 50 N的力将重为 4 0 0 N的物体匀速提升时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2 )若用此滑轮组将重为 90 0 N的物体匀速提升 2 m,那么拉力做的总功是多少 ?错解 η…  相似文献   

4.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 .学生对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用W总 及 W总 =W有用 W额外 记忆牢固 ,但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 ,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选择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 .额外功是由两方面的因素产生的 :(1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 )克服机械的重力所做的功 .使用同一机械提升不同重物 ,机械效率也不相同 .下面笔者通过两个例题来说明 .例 1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 2 0 0 0 N的物体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 6 2 5 N,拉力做功为 1 2 5 0 0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相似文献   

5.
刘毅 《初中生辅导》2023,(17):71-72
<正>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W/W×100%一、竖直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例1.如图1所示,某工人选用每个滑轮重30N的滑轮组来提升质量为60kg的重物,重物在3s内被匀速提升6m,若不计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g取10N/kg),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在解机械效率的习题时,一般都知道用公式η=W有用W总×100%,但要正确找出有用功和总功却是比较困难的.现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说明.1.求有用功W有用,要看使用机械的目的.(1)提放重物,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W有用=Gh;(2)水平方向匀速拉(推)物体,目的是克服阻力做功,W有用=Fs.2.求总功W总,要看机械运动的原因.3.搞清物体被移动的距离与动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例1用杠杆来撬一重2400N的石块,手作用在杠杆末端的压力为300N,当手压下2m时,石头被抬高0.2m,求杠杆的机械效率.解:此题…  相似文献   

7.
例1 如图1所示,物体重为85牛,动滑轮重20牛,滑轮组机械效率为60%,如果使重物匀速上升2米,求拉力所做的总功为多少? 错解:拉力F=(G物+G动)/3 =(85牛+20牛)/3=35牛则W总=F·sd=35牛×3×2米=210焦耳.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除做有用功外,还要克服机械中的摩擦做功,或克服机械本身重力做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称为总功,机械效率的公式为η=W有用/W总,只要找出有用功和总功这一关键,解题也就容易多了,如何找出和求得有用功与总功呢?求有用功%用时,要看使用机械的目的,①提升重物,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W有用=Gh;  相似文献   

9.
“功的原理”、“机械效率”是机械功的教学难点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此已降低了要求 ,沪科版教材删去了斜面知识点并作了两次变动 ,试图降低教学过程中的难度 ,但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仍有如下方面的模糊观念 :1 .先学功的原理 ,再学机械效率 ,由于先入为主 ,学生往往对功的原理的特殊形式 W1= W2 印象深刻 (甚至认为功的原理的公式就是 W1=W2 ) ,在解有关机械效率问题时 ,通常不分析题目条件 ,盲目用公式 W1=W2 ,而不用η=W有用W总 × 1 0 0 % .2 .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混淆不清 .在几个版本教材中 ,对这三个功叙…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的概念主要有三个: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关于功,必须明确它的两个要素,在判断是否有外力做功时,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关于功率必须准确理解它的定义,明确功与功率的关系,在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关于机械效率,必须明确它是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本单元涉及的公式比较多,包括功的计算式W=Pt;功率的计算式P=W/t;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用/W总;功的原理表达式以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nh=G/nF(其中n表示承担阻力的绳子的段数);以及运动物体的功…  相似文献   

11.
机械效率η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为η=W有用/W总.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所以η总小于或等于1.显然,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额外功所占的比例就越小,机械效率就越高,表明这个机械的性能就越好;反之,机械性能则差.  相似文献   

12.
巧解快算,可以使解答问题简便,节省运算时间,提高解题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分析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巧解快算呢?下面举例说明.一、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针对问题进行多向思维是巧解快算的基础.例1如图1所示,三种简单机械都将重物C匀速提升,问哪种简单机械的效率最高?分析若呆板地用机械效率公式对万分别对三种机械进行计算,那就太繁琐了·如果我们对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对三种机械做功的特点都比较熟悉,知道机械将重物匀速提升时,在贴用相同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甩公式η=W有/W总×100%计算,正确找出有用功和总功是关键.滑轮组的使用通常有以下4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问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解析先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写出表达式: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11+W额外W有用.由此得出:想提高机械效率,可增加有用功或减小额外功.具体方法如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有用功———增加所吊重物的力减小额外功减小滑轮的轮与轴之间摩擦减小动滑轮、{{绳子的自重等决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动滑轮所吊重物的重力;机械间的摩擦;动滑轮及绳子的自重等.  相似文献   

15.
机械效率是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在初二物理《力》一章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中考试题热点之一。能否有效地用好机械效率解题,关键在于对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力、额外功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运用机械效率解决问题时,需做到“五要”1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它反映机械性能的好坏。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总希望有用功越多越好,但总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它们的关系是:W总=W有+W额,因此W有>W额,所以有η=WW总有<1,故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因而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所以通常…  相似文献   

16.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1.充分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W=Fs,在国际单位制中 ,功的单位是焦耳 .2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3.正确理解功的原理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循的普遍原理 ,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及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 W总 =W有用 W额外 .由于额外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所以 ,机械效率总小于 1.…  相似文献   

17.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即η=W有/W总×100%。杠杆、滑轮组、斜面的效率公式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正"总结归纳"是在常规课堂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的手段.物理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可以体现在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授课时,应及时总结归纳.例如,机械效率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用符号η表示,其表达式为η=W有/W总×100%.计算某机械的机械效率要先求出有用功W有和总功W总.竖直放置的滑轮  相似文献   

19.
1.教材的一点美中不足初二物理教材《1.功》(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十四章),在例题的插图下提出了三个问题:他做的功是500J还是1000J?哪个数值不对?为什么?在用黑线框起来的小字排印的两段文字中给出了两个功:W1=100N×10m=1000J,W2=50N×1.5m=75J。二者是为了例题的教学和揭示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运用功的公式而设计的。笔者根据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觉得这样的设计不能完全达到编者的意图,且给教学例题造成不利。原因何在呢?二者只强调了力而未强调距离,重视了功的计算中易错的一个方面,而…  相似文献   

20.
题目: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摩擦力的改变量,用滑轮组先后匀速将重为G1和G2的两物体提升到同一高度,机械效率分别为!1和!2,若G2!2C.!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