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与能力: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规律。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3.
运用调查与实验的方法,以175名来自不同类型中小学校的数学教师为被试,研究教师教学问题诊断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上,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问题诊断能力比较低,而且中小学教师之间,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教师在教学目标方面的教学问题诊断能力显著低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三个方面的教学问题诊断能力;(3)教师的一般性教学问题意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其教学问题诊断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建保 《甘肃教育》2013,(23):92-92
教学过程:一、认识间隔和间隔数1.引入间隔和间隔数。出示:康师傅“3+2”饼干(3层饼干,2层夹心)提问为什么称它为“3+2”饼干?  相似文献   

5.
王秀霞 《甘肃教育》2013,(20):93-93
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即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和“两端都不栽”这两种情形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营造问题教学的氛围,向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空间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间隔年是近年来从西方传来的一种价值理念,它让年轻人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自己、体验生活.由于间隔年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人对其还不是很了解,不能够体会到大学生需要进行间隔年的原因,因此使间隔年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研究了间隔年的作用及我国间隔年目前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间隔年的认识,加快间隔年在我国大学生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118页。教学重点: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数学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学间隔  相似文献   

9.
王梅 《考试周刊》2014,(22):71-71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艺术"。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通过探究、分析、解答问题等活动,其动手、思考、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问题案例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落实新课改能力培养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抓住问题案例能力培养特性,对小学数学问题案例教学活动开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手风琴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和演奏能力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多年的演奏实践。总结了手风琴演奏中具有普遍性的三个主要问题。即风箱运用的问题、手风琴和钢琴的技巧转移问题和演奏时愈拉愈快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就基本上达到了手风琴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目标定位1.在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建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思想方法。2.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影响师生互动有效开展的原因大概有教师的专业态度问题和专业能力问题两个,有意识地形式化开放言语权和无意识地沉溺假对话都是专业态度问题,而因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教具利用能力导致的情境设置能力不足和对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水平不够而导致的问题设置能力较差都是专业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问题探究教学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文章介绍了兽医药理学问题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情况,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董杨曦 《考试周刊》2012,(62):80-81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目标要求承载的重要介质,更是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培养的重要平台。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问题的情感激励、探究实践和发散特性,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感悟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答问题中,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学生能力后,才能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学必须实现,从题海战术向原始问题教学方式的转变。物理原始问题具有情境性,问题性和操作性。创新能力的基本能力有观察能力,思堆能力和实践能力。原始问题的情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原始同题的问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原始问题的操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物理原始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的路线一般分为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和环形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1)两端都要栽。(2)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3)两端都不栽。本课教学旨在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能力培养的平台。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进行了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弄清何为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研究表明,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到的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因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问题解决能力内涵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解决”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指向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直接途径。问题教学不拘泥于生物学科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的范围,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决定了这种方法在教学中非常有效。与传统的讲授方法相比,问题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