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我国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达到培养其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这是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张萍 《青海教育》2014,(12):51-51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包括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智障学生智力迟钝,能力低下,反应迟缓,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水平均较差,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缺陷外,重要的是培养其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赵志国 《天津教育》2014,(17):54-5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明确了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四个“关键”,形成了“抓关键、重细节、促养成”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初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及家庭习惯等方面存在许多偏差,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其终身发展.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杨力 《双语学习》2007,(5M):38-39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毫不客气地说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的好坏又直接受到生活习惯好坏的制约。因此,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力发展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是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对养成教育的基本认识养成教育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的教育。何谓“习惯”?“习”字的最初意义是“鸟数飞(反复地实践)”,“惯”者,常也。专家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被动的,第二个层面是主动的。第三个层面是自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老的话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对受育者的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1.
张军 《甘肃教育》2013,(20):29-29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2.
镇赉县第二实验小学遵循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教育理论,开展了以“孕育孩子心灵、塑造成功品行”为主题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毫不客气地说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的好坏又直接受到生活习惯好坏的制约。因此,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力发展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是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一生受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第一位。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琐事做起,把小事、琐事做好做细,养成自己事自己完成,该我做的事认真去做的好行为、好习惯。1.1从“玩…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线,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昀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范畴的内容,而且也包含着智育、体育诸方面的内容。在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讲道理首要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指养成教育的重要地位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论述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良好习惯是人格发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三酉  徐龙玺 《吉林教育》2006,(11):57-57
贾谊说:“习与知长,心与化成”,反映出古人重视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谓“童蒙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在少年儿童智慧开蒙之际施以正当的行为习惯培养。文明的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和成功人生的基础,“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有人说,习惯造就性格,习惯是成功的秘诀。培根在《随笔集》中也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这一方面受儒家“修身”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德化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与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学校应该始终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三位一体,抓好“养成教育”遂平一中校长高明兴副校长杨建业“养成教育”是对青少年个体所进行的社会规范化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小自觉遵循社会行为准则,进而在政治思想、社会道德、个性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序列化训练”...  相似文献   

20.
养成教育的四种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抓好养成教育,这不仅是出于当前学生实际出发的需要,而目是出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养成教育,从学生实际,从身边小事抓起,从各个方面来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