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彬  刘艳华 《考试周刊》2012,(41):193-194
中国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以往和平外交思想,并在深刻洞察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描述的未来发展之路;是在中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综合国力得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的国内形势基础上向世界做出的庄严宣告。分析这一背景.有助于更深层地认识中国新世纪和平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被动状况,真正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所面对的历史课题还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中国和平发展、矗立于世界之林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以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为外交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其首要目标;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邓小平新时期外交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快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提高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了新的成就.本文拟对和平发展合作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考察,厘清其演变轨迹,梳理其逻辑关系,探寻其中的历史继承关系和开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但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外交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出现过偏差和失误,背离了和平外交的本意。自党的十二大重新确立我国要继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外交思想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和平外交思想内容从理论到认识均给予了不断的丰富和升华,乃至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中国以和谐世界为目标的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通过对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报告进行文本解读,可以看出,中国和平外交思想得以稳定、成熟、持续运行并且不断丰富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也来自于中国对以往历史经验的不断反思和对自身国际定位的深刻转变。这种源自内发因素的外交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必定是长期的和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外交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外交领域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以和平发展为主线,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合作、和谐的哲学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一贯的、基本的指导原则.它是在继承毛泽东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中心任务的需要,对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作了重大调整而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符合当今世界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兰池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32-37,87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和平外交思想,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准备阶段,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臻完善。其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和平促建设,以建设求和平","中间地带"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都是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科学内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外交生涯中,充分汲收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制定和贯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考察周恩来的外交风格,其中孕含的中国传统思想大致有四个方面:静中观变,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守为攻;以强制强,以刚制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倡导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将和谐外交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拓展到国际领域,把传统的和平共处与世界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结合起来,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的和平外交政策,走上了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和平共处对外政策发展的新阶段;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的演变,应答了中国外交面临的新问题;和平发展为和平共处增添了新特色。当今世界矛盾错综复杂,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绝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部分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勾画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报告中还包含诸多的亮点和新提法,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中启动政党外交;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在调整中恢复拓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在新时期继承发展完善。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纪对外工作指导方针:要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产生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工作,在政党外交中,锐意进取,承传创新,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挥了自身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它们之间构成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一个主题,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实现一个主题的三大举措,即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实现一个主题的三大保证,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深入把握十六大以来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进程,以便从系统性上对此予以科学认识,指导我们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所做出的各项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即和谐世界理念。在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外交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外交宗旨上更突出"以人为本"、外交风格上更倾向"有所作为"、外交效果上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由此,中国外交战略被和谐世界理念赋予新的内容和特点,对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人类在许多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是我国外交工作重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八大”前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党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任务,并通过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以来在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指导下,以追求本国利益为宗旨,兼顾道义的原则。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走出了新时期我国务实、和平外交之路,既维护了本国的利益,又能和平、和睦、和谐地与各国相处,是对古代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政党外交以邓小平提出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为指导思想,四项原则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外交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论述并进行了可贵的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理论,这一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前,从容应对,开辟了政党外交的新局面,推动了国家整体外交,在新世纪,政党外交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八大虽然对国内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但由于在八大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没有讨论这一问题,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也没有涉及这一理论问题,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是在八大闭幕前三天突然提出并匆忙写进《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去的。没有充分的研究讨论,导致了八大对中国国内主要矛盾论述比较粗略,文字表述不够准确科学。会后毛泽东对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持否定、怀疑态度并最终改变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由此可见,八大关于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熟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发展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也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这些理念和构想为实现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提供环境保障,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要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理论指导的关键环节上,认为在于能否真正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处理好人对自然、社会和科学实验的三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