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各大媒体纷纷组建国庆报道队伍,推出国庆特刊。相比于其他媒体大多专注于威武雄壮的阅兵式和盛大辉煌的国庆联欢的报道,《南方周末》的国庆报道可谓推陈出新,既有文学色彩浓厚的史实呈现,又有理性严谨的历史反思,内容丰富全面,且细致深刻。本文以《南方周末》国庆系列报道为样本,以专题设置、话语表达和办报理念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南方周末》国庆系列报道的内容、特点以及报道所体现的“理性、良知、冷静“的办报理念与方针。  相似文献   

2.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各大媒体纷纷组建国庆报道队伍,推出国庆特刊。相比于其他媒体大多专注于威武雄壮的阅兵式和盛大辉煌的国庆联欢的报道,《南方周末》的国庆报道可谓推陈出新,既有文学色彩浓厚的史实呈现,又有理性严谨的历史反思,内容丰富全面,且细致深刻。本文以《南方周末》国庆系列报道为样本,以专题设置、话语表达和办报理念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南方周末》国庆系列报道的内容、特点以及报道所体现的“理性、良知、冷静“的办报理念与方针。  相似文献   

3.
袁琳娜 《新闻世界》2011,(8):297-298
本文从《南方周末》的三次关键性转型入手,揭示不同阶段该报的内容重心、办报理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并以此为线索,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分析《南方周末》对推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美国大选又一次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众多报道无形之中传播了美式民主的理念、原则与程序。通过《南方周末》美国大选系列报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作用。在我国的国际传播中,该如何有效吸引外国传媒和受众的注意力,以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是一份立足广东覆盖全国的大型综合性周报.也是一份在中国读者心中深具媒体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同时也是一份发行量很大的周报,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40万份以上.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正义、良知、理性、人文关怀"是《南方周末》始终追求的目标.创刊28年以来,该报完整、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图景,以调查性报道为主,以责任和深度著称,被网友誉为最有良知的报刊.新年献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文体蓬勃发展的一大产物.它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专家学者研究报纸特点的又一内容.虽然每年只有一期,但它的影响力绝不容忽视.《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独具匠心,每一期的新年献词都让读者充满期待,它所传递出的理想与希望往往能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损失惨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此次地震报道,其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全面,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众多媒体中,《南方周末》仍沿袭“深度”的报道特质,并在强大的关怀情绪下给受众以理性的思考,这是十分难得的,现对《南方周末》5月15日号外和22日两期的整合报道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7.
禹跃昆 《青年记者》2009,(24):64-65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相似文献   

8.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人所欢迎."《南方周末》一直是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同时在理性之外也让读者找到最舒适而且又大无畏的情怀.可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人评价《南方周末》的可读性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9.
张二伟 《新闻世界》2008,(12):109-111
本文选取《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教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四个指标对《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呈现《南方周末》在这次报道中的框架特色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0.
余迎  刘文君 《新闻世界》2011,(7):147-148
本文从《申报》和《大公报》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结合它们的办报理念,比较两报在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蓉 《东南传播》2010,(12):20-23
针对短时间内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公众对媒体相关报道的质疑,本文以报纸为取样对象,选择《人民日报》、《华商报》和《南方周末》,以校园暴力事件有关的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体裁、报道题材两方面进行内容分析,呈现报纸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总体构建。通过分析看出,媒体报道加速校园暴力事件的连续发生,并冠之以"示范效应"的观点有待商榷。不同类型的报纸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遵循不同的报道理念,除了为社会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以及对信息全面深入的阐释和分析外,还需告知公众,理性的社会和公众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负面新闻,从不同角度发挥着报纸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曹彦强 《新闻窗》2014,(2):58-59
《南方周末》熔思想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面向多层次的读者群,办出丰富多彩、引人深思的南方特色,新闻报道以独家创新为主,时评以笔锋犀利见长,副刊佳作迭现。其办报理念和版面元素的运用以及对报网融合发展道路的探索对其他同类型报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雾霾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必然加大对环境新闻的报道力度,以唤起政府、企业、公众的觉醒,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环境问题,为驱赶雾霾、重现碧海蓝天出一份力.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气候问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促进了绿色新闻这一概念的传播.《南方周末》绿色版第一时间亮出“绿色新闻”的招牌,各大门户网站紧跟其后开办绿色频道,一些媒体也纷纷打出“绿色”旗号. 《南方周末》以绿色版为主要阵地,是国内首个将环境新闻深度报道作为独立版面进行报道的报纸.自2009年创立以来,绿色版以多角度的内容设置和多方位的报道策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特点.本文以《南方周末》2014年、2015年的绿色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报道策略的分析,探讨近年来环境新闻报道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损失惨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此次地震报道,其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全面,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众多媒体中,<南方周末>仍沿袭"深度"的报道特质,并在强大的关怀情绪下给受众以理性的思考,这是十分难得的.现对<南方周末>5月15日号外和22日两期的整合报道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1月31日至2月28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南方周末》通过对新闻资源的组合与策划,对“雪灾”作了一系列报道:《雪压中国》、《让历史记住这一“年”》、《雪问中国》和“雪立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性、正义、良知、爱心,使得万众一心抗雪灾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惠荣 《青年记者》2016,(18):36-37
《南方周末》自1984年创刊,三十余年来成为理性、严肃的中国媒体的典型代表.从1997年开始刊登的新年献词特色鲜明,是《南方周末》精神的综合体现.本文着重从人格化视域对《南方周末》以及《南方周末》1997年至2015年的新年献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和当时很多综合性周报一样,<南方周末>也是从文化娱乐起步的,之后逐渐转向时政新闻.20年磨砺后,它已经形成新闻、文化、经济等几大板块的办报格局.最早<南方周末>是一份对开四版、发行量只有7000份的报纸.时至今日,<南方周末>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大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方周末>开创了一个新闻周报的巅峰时代.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肯定会有很多的独到之处,在<南方周末宣言>中他们就归结出了"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这三个特点.本文从编排形式和内容特色上试析<南方周末>头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一发生,便成了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其中,《南方周末》的报道尤为精彩,将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坚持“正义、良知、爱心、理性”的宗旨,努力做一份以精神缘为纽带的严肃周报,与600万知识型读者一起记录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20.
《南方周末》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例证法,从探讨《南方周末》副刊定义、版面语言运用特点、副刊新闻化趋势和内容选择特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南方周末》编辑特色与价值取向,并重点对《南方周末》副刊的新闻化趋势进行探究,希望为转型时期的纸媒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