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公共文化     
李悦 《当代体育》2007,(12):13-13
“我们还要逃多久?”这是现在网上点击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的对白。你猜对了,就是红遍全世界的一部戏,名字叫《越狱》。我本人是不太care电视剧的,但偏偏就是这部勾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2.
影视武打设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武打,是电影和电视中武术技巧虚实对打的筒称.它是一门以影视语言和影视武术为主,以散打、擒拿、摔跤、戏剧、舞蹈、杂技、马术、技巧、特技、效果等技能为辅的综合艺术设计样式。影视武打片,泛指以侠义、神怪、武侠。功夫、武术、动作等为主题的电影和电视剧,俗称“侠义片”、“神怪片”、“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和“动作片”等。可谓名目繁多.片名各异,但万变不离“武”和‘卞”。因此,我们可以界定为“武打片”。影视武打,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新颖刺激、惊险恢谐、风格各异。我们把它归纳为古装打法和现代打法…  相似文献   

3.
张景岩 《精武》2006,(4):17-18
2005年春,电影《霍元甲》筹拍之际,初定在片中饰演霍父及担任该片武打设计的中国武协“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总导演、著名武打影星马中轩先生,亲临静海采风,邀请迷踪拳传人们演练迷踪拳艺,并拍摄了录相资料,准备在片中的教学和武打中采用些真正的静海传统迷踪拳演练内容与技击招法,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但由于后来拍摄思路和演职人员的变化,使这一设想成为泡  相似文献   

4.
张力 《精武》2006,(10):38-38
1993年由成龙主演的《醉拳2》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时隔十多年,再看影片,仍觉精彩之致,无懈可击。只因近日勤于练功,倒是刻意注意起影片的武打设计,于是无意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影片中成龙、黄日华、黄麒英等几个主要正面角色,他们的打斗模式一直保持着“邵氏”经典时代强调“一招一式”的风格(虽然在剪辑上加速了),主要展现出传统武术的“变化性”和“多样性”;而反派角色如卢惠光一帮人,则始终以简单明快的现代搏击为主,然而,不知何种原因(听说有内幕),影片竟把这两种风格各异的打斗模式放在一起加以表现,这无疑对影片的武打设计提出了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提起中国武打“功夫片”的明星,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翘起大姆指称赞当今世界影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武打天王巨星——成龙。 是啊!成龙,中国“功夫片”的灿烂明星,以其独特、精湛的武技,上乘、优美的演艺博得了全世界影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美国有一部电视剧《兄弟连》,在国内也受到不少人喜爱。这部反映二战时期战友同泽的“美国主旋律”大制作剧集,让观众感受到相濡以沫热血沸腾的兄弟情怀,国内还出了山寨版本。  相似文献   

7.
DIY之胶皮篇     
看过电视剧《苗翠花》的球迷朋友也许还记得,剧中有一个画面,是男女主角各拿一支“光板”在那里玩乒乓,球打在没有覆盖物的底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真正是“乒去乓来”了。这部“戏说”性质的消遣剧没有让演员拿着海绵拍出镜,单从这点上说。倒显得比某些历史剧更为严谨——1902年英国入库特(Goodea)才发明了胶皮颗粒拍,即使在1926年的第一届世乒赛乓球1904年才由一位上海商人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8.
武术行为多经营攻防矛盾的转化,常以武打进击作为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所开展的出击实践,有着巧胜拙败的分野。“行成于思”,武打的成败,取决于武打的思想意识,可见,培养出击意识至关重要。 现舍远取近、避虚就实地谈一些出击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银龙国际影视制作中心联合拍摄的彩色故事片《截拳宗师》,经过半年的积极筹备,于9月16日在北京东城区文化馆举行开机仪式。这部影片的宗旨是宏扬民族文化、振兴社会风气,兼顾娱乐武打的高品位的电影。男主角由秦皇岛截拳道武术学校校长石天龙担任,女主角由素有“大陆林青  相似文献   

10.
自我攻防法     
如何提高在武打中进攻与防守的能力呢?除和同伴一道对练推敲之外,进行自攻防练习,是一种有效途径。它能设身处地体验攻防双方的技法实际、武打推理和身受手感等。这样,既可以琢磨自己的攻守方法,又能够推敲对方的武打行为,全面思考双方攻守变换、相互克制的战略战术,做到“知己知彼”,从而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11.
熟悉“俏佳人”品牌的消费者都知道,“俏佳人”产品中有两大庞大的阵营;影视剧和武术,迄今为止,仅“电影宝库”就汇集了50-90年代的国产电影800余部,“电视剧系列”拥有各类知名电视剧近200余部,这些颇具规模和影响的产品无论在行业间还是消费市场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童年武趣     
年少的我和广大习武青年朋友一样,对武术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执着。这一切的一切全都缘于那部大红大紫的功夫影片《少林寺》。上映那部电影的时候,我才刚满12岁,正是天真烂漫、活泼爱动的年龄。记得那个晚上,为了能看到这部影片,我和最要好的几个小伙伴寻黑翻山越岭,一下子跑了十几里的山路。嘿!那晚可真让我们开了眼界,惊心动魄的武打场景、曲折离奇  相似文献   

13.
依赖特技的武打影视作品中,所有人都身怀绝技,能够上天遁地;中小学生刚放暑假,便一窝蜂地涌入遍布大街小巷的跆拳道馆;泡沫儿一团的网络游戏,虚拟的“武林”格外热闹。  相似文献   

14.
江西民间流传着一种以缠绕住对方步法来取胜的武打技艺,叫做“吃马子”。这种技击方法上缠下绕,摧基拔根,诡秘叵测,威慑力很强。众所周知,马弓步法,是武打技击的要基。假如这根基一旦被人“吃往”了,马驾动弹不得,不仅技术难于发挥,而且因身体平衡遭受破坏,必然陷入被动而挨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你要拍《中国流》?别费力不讨好了! 纪实性的体育片,迄今没有一部能给人留下印象”听说28岁的年轻导演戚键要编导这部电视剧,我狠狠地给他泼了一盆凉水,我希望我的话透着心地凉,能让他清醒一下他圆乎乎的脸蛋莞尔一笑,说:“我有信心超过所有的体育纪实片!”他手中拿着复印好的报告文学《撼动王座的旋风》,指了指剧本又说:“素材是不错的,再用新颖的表现手法,肯定会创出新路。”“你想让聂卫平、江铸久、曹大元都来拍你的纪实电视剧,那可能吗?”我不无讥讽地问他。戚键透过镜片的目光显得很坚定:“我当然要请,甚至想让藤泽秀行、小林光一也来参加拍摄。”戚键简直异想天开,我说他,他竟不信。  相似文献   

16.
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武打内容的电影和电视剧。不仅因为它们的故事情节及武打场面吸引入,还因为我自小习武,对影视圈内武行也有浓厚的兴趣。 终于,这次能有机会跟随上海电视台创新影视制作社特技队参加香港电影《新上海滩》的拍摄工作,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影视武行这一行当,细细品味了一番作为一名武行人的诸般滋味。 第一次参加拍电影,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和紧张,就象小时候第一次参加武术比赛一样。然而几天下来,那疲惫和辛劳的感觉替代了新鲜和兴奋。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原本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武打技艺,但它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却不是由于它的武打功效,而是由于它的健身功效。太极拳著作家顾留馨所著的《太极拳研究》一书中曾引用了清朝末年的一首古诗:“世人谁知太极拳,谭公病愈始乃传。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氏传。”这说明由于取得了治病强身功效,太极拳这一家传武艺才作为健身运动广泛流传开来;也说明杨氏将陈式太极拳改进为易于教学、便于推广的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记得小时候电视上播过一部电视剧,在当时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它的名字叫《篱笆、女人和狗》。后来这部电视剧又拍摄了续集,名字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篱笆、老人和狗》。毕竟当时还小,对这样富有美感与深意的题目理解不到精髓。只知道两个题目里都有一只狗和一个篱笆,不同的则是第一次站在两者之间的是个女人,第二次变成了老头。后来我跟随家人一同将这部电视剧看完,并且观看了两遍。但我始终没能找到篱笆、女人和狗这三者间的必然关系,随后也就不了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围棋天地》2005,(14):51-52
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部女性人物传记,也是最与众不同的一部:与其它人物传记做纵向的比较,这本书的文学感和艺术性更强一些,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林徽因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也是因为作者对这本书有着深沉而真挚的情感投入;与其它介绍或者涉及这位才女的文字(甚至电视剧)做横向比较,在这部传记里,林徽因不是因为梁思成或徐志摩或金岳霖对她的爱而美丽,也不是作为其他任何人的附属而实现了她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校位于八达岭长城南的古刹和平寺内。为培养具有真实本领的男女武打演员.向各大影视公司、军队及保安部门输送教练人才。由嵩山少林寺武僧、有“铁头王子”之称的释延彪任校长兼总教练,并聘请中国神龙特技队队长张宝金任影视武打设计指导。为适应影视教学,武校设了跑马场,供学员练习马上功夫。 设少儿武术班、套路班、散打硬气功班、教练班,传授正宗少林功夫。弹腿、童子功、大小罗汉拳、罗汉十八手、醉拳、醉棍、醉剑、地躺、鹰拳、螳螂、刀、枪、剑、棍、鞭、对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