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丽萍 《辽宁教育》2013,(11):87-87
一、教师要把课备“活” 一堂课能否“活”起来,备好课是关键。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怎样能在课堂上“活”起来而设计每一课的教学思路。比如在学习《中彩那天》,我采用让学生辩论的方式;学习《七色花》和《神笔马良》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和《赵州桥》时,采用让学生当小导游的方式;学习《爱迪生》时,采用的是演讲的方式;学习《纸奶奶的生日》时,采用的是解说的方式;学习《和太阳比赛早起》时,主要采取朗读比赛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汪峰 《新疆教育》2013,(16):35-35,50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人的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积极情感,如轻松愉快等是正动力;消极情感,如沉闷厌烦等则是负动力。对学生来说,情感总是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我没有认识到这些,总觉得外语这门课,必须靠强制,“逼”着学、“看”着练,结果“强扭的瓜不甜”,一位学生说:“我非常厌烦英语,老师越强逼,我越不愿学。”学生这种心态给我很大震动,我开始认识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从此,我便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生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呢?实践证明,以下几点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观察实验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就此问题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1 注重实物观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 ,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动物和环境》时 ,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鱼、昆虫带进课堂 ,观察它们的身体构造、颜色、外形、运动方法以及它们吃的食物 ,然后让学生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充分活跃了气氛。我又问 :“鱼这样的外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说 :“人们根据鱼的外形制造了很多机器 ,以利于在水中运动减少阻力。”有位学生观察到别的同学在使用起子时手指不注意好向下…  相似文献   

5.
黄月 《中国培训》2004,(4):44-44
一、利用“双轨”,训练思维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发现规律;求异,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思维中的“创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引导学生求同求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双轨思维”,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安排了学生们阅读他的另一篇散文名篇《绿》,让他们在阅读中比较,求同亦求异。首先,我以“求异”———分析它们不同的写作背景作为切入点给学生一点提示。《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在革命失败后,作者因为…  相似文献   

6.
学习完课文《与朱元思书》后,我开始对学生进行背诵检查。当一名学生背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时,“无绝”一词脱口而成“不绝”。这时,其他学生在一旁说“无绝”、“无绝”,而我正好阅读到《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与朱元思书》赏析文章的相关语句为“不绝”.便按此纠正说:“不绝!”可此时我又感觉有些不对:此句的前一句尾词是“不穷”,对应的此句尾词会是“不绝”吗?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8课《古文二则》收录了《清稗类钞》中的两则古文,其一为《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该文简短浅显,以诚信为主题,意蕴深刻,有较为深刻的人文价值,很适合刚接触古文的初中学生学习。文中把“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中“知我”的解释为“把我当知己”。显然是把“知”解释为“知己”,再活用为动词“当做知己”。  相似文献   

8.
潘晓春 《课外阅读》2010,(11):54-5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最大特征就是提倡“终身学习”和“团队学习”。如何把“学习型组织”理论融入到学生中,融入到物理课堂上,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开展“团队学习”。《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相似文献   

9.
廖敏 《华章》2013,(20)
对于教学我一直用韩愈《师说》里:“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来告诫自己。速写教学同样,关于教学当中我有几点体会:第一,老师如何让学生和自己形成良好的沟通(即让学生相信你);第二,是老师教授学生的是单纯的技法知识还是学习方法,分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第三,是老师如何在教学当中去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做到因人而异的教授过程。这三点讨论起来牵涉的范围会很广,却又不能完全的把它们独立分开,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在此我以第二点为主来谈谈在速写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认为,教授方法比教授知识更重要。而教授多样方法比统一的方法重要。  相似文献   

10.
赵小燕 《天津教育》2023,(13):67-68
<正>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独立与自觉学习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能力。《论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需要兴趣和自主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索与学习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初中英语课程的改革需要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英语课程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则语文园地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部分。“我的发现”编排了四组意思不一样,形式相同的形容词;“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记记”精选了《三字经》中部分经典文句,让学生在读背中感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读读背背”安排了本册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意在对本册略读课文中的词语做一个总结;“趣味语文”则安排了一则谜语,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不同以往的《自然课》,它探究性活动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出现出乎教师意料的现象,表现为“乱”,这对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某些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领导和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三年级《科学》老师,在南通市级新课程培训后,又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对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异乎常规”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发现了学生活动时出现的“乱”现象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对出现的“异乎…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业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完成作业。如学习《春天来了》,我让学生观察春天景色,写观察日记。学习《大熊猫》,我让学生剪贴小动物图,观察图画写片断。学习《蚕姑娘》、《小蝌蚪我妈妈》,我让十多个“生物迷”养蚕、养蝌蚪,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及生长规律,并学会作观察记录。 (二)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做小实验来完成作业。如学习《刻舟求剑》,我就让学生课后叠一只纸船,在水盆里演示一下并思考“刻舟人笨在哪里?聪明人应该怎样办?”大部分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人笨在不该在走动的物体上作记号来找不动的物体。聪明人应该利用不动的物体为  相似文献   

14.
《养花》一文在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10册中有这样两个句子: 1、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2、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我可得感谢它们。上面句子中的“照管”和“照顾”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关心、料理”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照管”侧重于注意、看管,是“照料、管理”的意思,可以用于人,如“照管孩子”,也可用于事物,如“这件事由他照管”,其适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5.
又如:《暮江吟》一诗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两句中的“可怜”一词,我就采取指导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前一句中的“可怜”是可爱;后一句中的“可怜”是讲这个小女孩的处境值得怜悯。 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好途径。它能够收到点燃学生心中一盏“灯”,照亮学生眼前一条“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导而弗牵则和;开而弗达则思;强而弗抑则易;和、思、易,则可谓善喻也。”《学记》上的这段话给我的启示很大,这说明在我们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最佳的角色是一个导引者。作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诱导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在文学作品的不同文体教学中,我想,诗歌的教学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中《论语》六则 ,节选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公治长》、《述而》。如果按章咬文嚼字 ,照句释义 ,第一则是总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 ,第四、五、六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 ,第二、三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然而 ,六则“论语”概括性很强 ,言近而旨远 ,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 ,包容了部分儒家学派的伦理观念和人生的品德修养 ,每则“论语”无不蕴含着、渗透着人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内容。第一则中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重点在理解学习时间上的“时”与学习的“习”。照字面解释“时习” ,就是时时要读书。而读书就是…  相似文献   

18.
发现教学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就作过这样的表述:“至于我,我是不想教爱弥儿几何的,相反地,要由他来教我;由我寻找那些关系,而他则发现那些关系,因为我在寻找那些关系时,采用了使他能够发现那些关系的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但是,真正全面阐述发现教学这种思想并倡导把这种思想广泛运用于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布鲁纳。他认为,“无论哪里,在知识的最前哨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都相同”,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简言之,“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效果较差,而“我要学”动机下的主动学习则效果很好。实现自主学习是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的催化剂。作为外因的主要方面的学校教育技术是否先进,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先进,则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智育工作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阅读”部分有这么一段文字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阅读学”中的名词 ,《标准》将它们纳入小语阅读课堂的环节 ,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此我想就“阅读期待”方面 ,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它是一种教育理念阅读期待”要求教师要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 ,不要为了赶时间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当学生在阅读中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