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民族地区大众传媒政策设计的高层指导因素,决定着民族地区大众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就传媒政策而言,各自治地方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补充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条例等政策。毋庸置疑,民族区域自治推动了自治地方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同时,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并非、也不应当是推动自治地方大众传媒业发展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民族法制,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完善,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民族区域自治意识,并成为我国现阶段民族意识的核心,直接而具体地指导着我国民族关系的实践.邓小平的民族法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观念,综合地反映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意识的价值取向.在我国现阶段处理民族关系的实践中,应多主体、全方位地强化民族区域自治意识;其重点应放在尽快使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发展意识上,进而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意识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族革命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逐步结合起来,作出中国走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的历史选择,了世族区域自治作为党的基本民族政策的政策定位,创立了崭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国内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并根据我国历史情况和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分布状况,制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这一政策先后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党和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关系的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断探索,最终所作出的历史抉择。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的真正开始,并为以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立法对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不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尤其体现在财政与税收领域——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税收法律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税收自治权权限规定过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分配不合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税收减免制度不科学。针对以上问题,宪法和法律应明确中央及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加大并科学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赋予民族区自治地方财税方面更大的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应在坚持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原则下,主动且充分行使财政自治权和税收自治权。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立法对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不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尤其体现在财政与税收领域--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税收法律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税收自治权权限规定过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分配不合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税收减免制度不科学.针对以上问题,宪法和法律应明确中央及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加大并科学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赋予民族区自治地方财税方面更大的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应在坚持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原则下,主动且充分行使财政自治权和税收自治权.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政府于1952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之前,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民族自治区"的创建,几乎均由地方政府推动。就"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实施而言,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这段时间构成人民共和国初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试验探索期,对政策完善、制度成型产生了深远影响。1950年8月成立的"平武藏区自治委员会",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民族区域自治机构之一,对研究试验探索期政策实施的背景、特征、效果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通过对平武藏区自治委员会成立缘起、过程、影响等环节的研究,我们认为,川北行署在平武藏区的实践探索,有助于中央政府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经验、完善政策及制度设计;地方政府实施区域自治政策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不足,反映了完善顶层设计之迫切,亦为中央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制定"实施细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了民主法治精神,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维护了国家统一扣社会稳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扣民族地区的发展,发展是构建扣谐社会的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民族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坚持扣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不断解决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实施。五十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下,西藏高等教育经历了萌芽与起步、改革与发展、崛起与繁荣三个发展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西藏高等教育顺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坚持与西藏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但从正式提出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政策到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最初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到定位于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再到定位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却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文章分阶段详细地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变化的过程及背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识别对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的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进行了大量的民族识别工作,认定或恢复了近百万人的民族称呼.由此引起局部地区的民族构成发生了改变,部分地区达到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条件.一些县、乡申请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建立了5个民族自治县,数百个民族乡,有力地推动了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民族识别工作还对加快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政策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是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直接影响着民族教育政策的变化和发展。苏联和俄罗斯时期的民族政策始终围绕着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文化自治政策而得以发展。在其推动下,俄罗斯的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没有自主权的统一管理模式到扩大地方教育自主权、保护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民族教育优势、回归民族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民族之间的差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自治权的存在是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刑事法律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而通过制定顾全大局、兼顾民族地方的变通性、补充性刑法规范,可缓解这一冲突;通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逐步消除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进而达到彻底消除这一冲突,实现法制统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等院校实施民族法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理念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急需民族法制专业人才。为民族地区担负培养高级人才任务的民族高等院校应该实施民族法学教育。民族高等院校通过开展民族法学教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法制方面的知识,为他们到民族地区工作奠定民族法制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利用民族法律法规,保障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政治权利的平等、权力分配的平等和民族文化平等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7.
经济自治权问题,无论是从立法上,或是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引起关注。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的实现,是现阶段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视角研究经济自治权,探析经济自治权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新发展,体现为树立法治思维理念,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法运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和看待民族自治地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新成就,体现为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重建民族地区生态新文明,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进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新进程,体现为坚持走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发展,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用法治思维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