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4,(23):21-21
问:悬坠钓法盛行之后.出现了一批专业钓手和热衷竞技钓鱼的职业钓鱼人,并由此形成两种钓鱼风格一竞技钓和休闲钓。您是最早和“海狮”签约的职业钓鱼人。请问,竞技钓鱼和休闲钓鱼在技术上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2.
李寒停 《钓鱼》2011,(10):12-13
认识王永贵的钓鱼人都称他“阿贵”。由于钓鱼兴趣爱好广泛,各项钓鱼技能比较全面。竞技比赛,从手竿钓对象鱼、混合鱼是身怀绝技,休闲钓抛竿是他的拿手好戏。所以,谈到钓鱼,不管是竞技比赛、休闲野钓、钓鱼理念,他都能给予别人很大的受益。  相似文献   

3.
汤昕东 《垂钓》2008,8(2):8-10
从字面上理解,手竿竞技钓法理所当然是应用在竞技池钓赛中的。其实不然!目前,绝大多数钓鱼爱好者都已将竞技钓技术灵活运用于休闲钓中。掌握了竞技钓基本功课。不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休闲垂纶,都能使你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化绍新钓鱼学校的第一堂必修课,就是——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凡竞技皆有术。本文之说竞技,自然是钓鱼竞技。若论竞技有术之术,是谈技术耶,说战术耶,还是论心术呢?理不清,分更乱,索性信笔写来,反正钓鱼本身就是个不确定因素多多、令人说不十分清楚的活动项目,再说了,这也正是钓鱼的乐趣之所在。更何况钓鱼竞技,要与人赛也要和鱼斗。和鱼斗,自然要绞尽脑汁揣摩鱼们的心思与动态;与人赛,也要拼体力,拼智慧。同一场比赛,即便钓手之间彼此钓技不相上下,实力相当,战术得当,然由于所处钓位钓区的差异而导致的鱼情变化也足以令人抱憾终生。这也正是钓鱼竞技的魅力之所在。君不见,多少人为参  相似文献   

5.
吴芜 《钓鱼》2010,(8):10-11
钓鱼两种境界:休闲钓鱼取守势,选定钓位后就等着鱼咬钩了,故有“三分钓技七分钓饵”之说;竞技钓鱼是攻势,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抛钩、扬竿、脱鱼一气呵成,即使鱼不咬钩也是守中寓攻,此招不灵换一招。竞技多变招,变是竞技钓鱼的灵魂。然而谋事在人,也有不变或基本不变的,例如有鱼钓不上来,是换饵,还是变更线组、浮标,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就是乱变。  相似文献   

6.
湖北王先生问:竞技钓说的是钓鱼比赛;休闲钓是不是除了钓鱼比赛都可叫休闲钓呢,这两者都是钓鱼,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把所有的钓鱼比赛都笼统地称作"竞技钓"也未尝不可,因为在各种比赛中,要想取好的成绩,必须有好的技术作支撑。所以把比赛称作"竞技"应当是可以的。对垂钓中的"技",要作较广泛的认识,不仅是指对钓具的操  相似文献   

7.
徐刚  张小峰 《垂钓》2008,8(6):12-14
不少初涉竞技的钓手常认为:只要运气好,抽个好签,管你是大师还是高手,一样把你干掉。这显然是对竞技钓鱼最粗浅的理解。尽管受赛制的制约,竞技比赛的的确确存在运气因素,但是若想时常打出好成绩,没有扎实的技战术功底,就相当于痴人说梦。因此,对于竞技钓鱼而言,当真是——  相似文献   

8.
汤昕东 《垂钓》2006,6(6):17-20
“运动员请注意,距本场比赛结束还剩最后5秒钟……”这样的发令声也许只有在钓鱼的比赛场上才会出现。钓鱼,不知从何时开始也已成为一项竞技运动。虽然在国内、国际的体育运动大赛上,钓鱼并没能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但竞技钓鱼显然已被广大钓鱼爱好者和众多商家所认可,并有大批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中国的竞技钓比赛发展到今天,商业化的气息日渐浓厚。随之而来的是,用于竞技钓的钓具也越来越专业,价格也越来越昂贵。也许笔者的观点只能代表一部分钓鱼爱好者,但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9.
杨平 《钓鱼》2012,(6):20-21
在钓鱼运动日益发展的今天,钓鱼赛事已经风靡祖国大江南北,国家级竞技钓场遍布全国各地,南宁畜牧所、太仓双凤、金坛渔人码头、深圳坂田、沈阳小韩村、武义上新塘、小汤山常兴庄、南部升钟湖等等。以升钟湖一地为例,去除无法办比赛的12月和2~4月休渔期,2012年,八个月中就有17场冠名的大中型钓鱼赛事。赛事如此之多,范围如此之广,要让每个参赛选手都称心如意是很困难的。针对比赛中发现的诸多利弊,也许出于让赛事更加公正的考虑,一种被称为"公饵"的想法业已流传了很久……  相似文献   

10.
昕东 《垂钓》2011,(9):20-21
随着钓具企业不断推阵出新,都会阶段性出现一些广受钓鱼爱好者追捧的产品——战斗标就是其中之一。时下,不论竞技或是休闲,你必能看到它在水中曼妙的身姿。那么,战斗标为何如此流行?本期独家策划,我们特别邀请到在钓界久负盛名的全国冠军、PK王——湖北籍钓鱼大师王兵,为我们精彩解读战斗标。  相似文献   

11.
王鉴 《垂钓》2013,(11):77-77
黄杰,湖北黄石市人,是典型的80后,自幼酷爱垂钓,先后参加过多场竞技钓鱼比赛,且获得了不俗的战绩。2006年,黄杰开始潜心研究竞技钓法,同年6月首次参加竞技钓鱼比赛便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为提升竞技钓法,黄杰拜邓刚、徐银舟为师,在师父的指导下,黄杰的竞技钓法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正式参加全国各类竞技钓赛,并在大赛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中国钓鱼运动稳步、健康地发展,钓界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特点、新气象,热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钓鱼活动的开展更为丰富广泛,竞技钓鱼比赛日趋规范化。中国钓鱼协会出台的《钓鱼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和《钓鱼比赛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的试行,是一项使我国竞技钓鱼比赛走向规范化的有力措施。1997年,全国性的竞技钓鱼比赛具代表性的有第十三届全国钓鱼比赛、第三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全国俱乐部杯钓鲫高手赛和以“一对一”为特点的钓鲫擂台赛等等。这些比赛特点和形式各有不同,但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比赛规范…  相似文献   

13.
西子竞钓     
把女子钓手比做西子钓手,把女子钓鱼喻做西子钓鱼,不知读者们是否认同。 如此的联想,来自于记者到杭州采访“红健杯”全国女子钓鱼比赛。西湖明媚的秋景、女钓手飒爽的英姿,两美互映迭加,便不由地触景生情,生搬硬套,愣把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改成“欲把赛手比西子,竞技休闲两相宜”了。  相似文献   

14.
鱼之灵动 《钓鱼》2011,(16):32-32
自从悬坠钓法进入内地,其先进的钓鱼技术,可说是对钓鱼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众多钓鱼大师、高手们的改良和应用,又出现了竞技速钓术。在鱼个体差不多的竞技精养池里,时速过百尾就成了家常便饭,深得竞技钓手的青睐,也让不少的休闲野钓钓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5.
张雨 《钓鱼》2014,(18):22-23
随着我国竞技钓鱼比赛的频繁开展和竞争的激烈化,为应对垂钓中复杂的环境和鱼情,新的钓鱼技术和新型鱼饵在竞技比赛中不断产生.前两年在竞技钓鱼比赛中开始流行的“拉拉糊”钓法,就是竞技钓手面对竞技池里的猾鱼畏惧各种味大的饵料越来越难钓的窘境,在饵料和垂钓技术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想出的速钓高招.拉拉糊钓法一经问世,便迅速在大江南北竞技赛场普及开来,同时也成了一些竞技高手在钓鱼比赛中摘金夺银的秘密武器.经过两年的沉淀,经历各种禁用和开禁的风波,到今日也算拨云见日,毕竟,哪怕是国家赛也只是限定公饵,不再单独限制某种钓法了,笔者介绍一下拉拉糊,供广大钓友斟酌使用.  相似文献   

16.
渔民 《钓鱼》2005,(10):20-20
我是山西的一名竞技钓鱼发烧友,自从2001年开始学习竞技钓鱼以来,也参加了大小比赛几十场,各种名次也拿了几个,在山西的钓鱼界里也小有名气。我的钓技之所以能够提高这样快,主要得益于当时山西竞技钓鱼的大环境。参加比赛的人多,大家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因此钓手们的水平提高都很快;“老鬼杯”、“海狮杯”、“钓王杯”、“海豚杯”、“煤运杯”等等各种大型比赛都少不了山西站。当时山西竞技钓手刘志杰、陈玉国、张马荣、郗虎、冯琦等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各种全国大赛中也都取得过好的名次,就是他们带领山西的竞技钓手们走在了全国竞技钓鱼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范宁 《钓鱼》2008,(9):20-21
每年的春天,总是钓鱼活动开展的最红火的时期,大大小小的钓鱼比赛更是如燎原之火在各地蓬勃开展,竞技垂钓正目益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许多很少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爱好者也拿起了钓竿,走向了竞技赛场。然而,竞技比赛所遇到的鱼情,与平时休闲垂钓截然不同,他们在比赛中又遇到哪些问题呢?近日,本刊“钓技诊所”就接到了一位山东钓友的问诊留言:  相似文献   

18.
何志强 《钓鱼》2012,(9):20-21
竞技浮漂选用的量化标准浮漂的选用对不同的钓鱼群体有不同的选用标准和方法,虽然都是为了钓好鱼,但休闲钓和竞技钓鱼比赛所考虑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竞技浮漂的选用所涉及的参数和条件可以说有很多因素。如何选用对很多钓友来说都有过茫然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刘定龙 《钓鱼》2008,(20):26-27
从技术层面看,竞技钓的基础是台钓,台钓的基本特征是悬坠搓饵底钓,所以也有不少人习惯性地将台钓法称为“悬坠钓法”。需要提出的是,竞技钓法早已不局限于悬坠,这是竞技区别于台钓的一个重要方面。熟练掌握悬坠搓饵底钓技术,无论是钓鱼比赛还是钓鱼休闲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直里 《钓鱼》2004,(11):52-52
5月15日,2004年泉州市“千式龙钓王杯”手竿钓鱼比赛在该市钓鱼协会竞技基地--惠安洛阳吴振录钓场举行,千式龙竞技钓鱼俱乐部(福建)成员包揽前五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