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地上有许多天然洞穴,那里神秘幽深,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像竹笋,有的似冰柱,有的如利剑……令人留连忘返。 在大海的底部也有不少洞穴,其中有些洞穴很奇妙,有的洞中喷泉涌出,有的洞穴泛着蓝光,有的洞穴栖息着原生动物,有的洞穴成为海龟的坟地,还有的洞穴能使凶猛的鲨鱼变得异常温柔……  相似文献   

2.
洞穴是地球自然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天然的地下空间资源。早在50—60万年之前,在浙江大约是5—6万年之前,古人类就利用天然洞穴的特殊环境,作为人类穴居、劳动、生息和繁衍之处。故有人称洞穴是人类发展的“摇篮”。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洞穴作为一部分旅游资源在世界各国得到蓬勃发展。仅东半球而言,每年就有1500万人次游览洞穴,美  相似文献   

3.
冉浩 《百科知识》2012,(19):49-51
正洞穴是很多动物的家园,它为动物提供了安全、隐蔽、稳定、适宜的环境,甚至我们人类的祖先也在洞穴中安家。让我们深入那些迷宫般的洞穴,那里是无尽黑暗,那里有完全不同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许多动物名不符实,比如说海马不是马,蜗牛不是牛。同样,许多有着鱼名的动物也不是鱼类。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就是人们常见的名不符实的“鱼”。鲸鱼:是鲸类动物的总称。这类动物虽然长得也都像鱼,但却不是鱼,它们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鲸目动物。它们终生生活在水里,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相似文献   

5.
<正>包括人在内的许多动物都有着对抗晒伤的机制。大部分动物的毛发、毛皮和鳞片等在阳光与皮肤间构筑了一道屏障;为了抵御强烈的光照,生活在热带且皮肤裸露的大象和犀牛会在身上涂上一层尘土或泥巴;河马则能分泌一种黏稠的含有色素的液体。此外,除哺乳动物以外的大多数脊椎动物还能产生一种叫加多索(godusol)的物质,它能转化成抵御紫光线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正>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害怕又黑又潮乎乎的洞穴,反正我是挺害怕的。尤其是在看了几部关于洞穴不明恐怖生物的电影后,就更加心有余悸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黑暗、这样的与世隔绝,才造就了洞穴里神奇的生态系统。蝙蝠:洞穴生态系统的"造物主"既然说到洞穴,大家可能想到的第一种动物就是蝙蝠。没错,大部分的蝙蝠都生活在洞穴里,昼伏夜出。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老鼠一类的)的第二大类动物,并且是唯一真正能飞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7,(8):129
研究人员报告说,海葵的基因组比果蝇或线虫的基因组更复杂,也更接近脊椎动物。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在进化过程中随着新进化系的发展,基因组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这些发现提出,所有现在活着的动物的最后一个祖先实际上已经具有相对复杂的基因组,包括许多过去认为只有脊椎动物才有的基因。Nicholas Putnam和同事指出,果蝇和线虫的基因组可能通过DNA丢失和重组变得简单了。这些研究人员报告说,星状海葵Nematostella的基因组包含4,5亿个碱基对,估计有1,8万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动物的疼痛,我们虽不能像传说中的释迦牟尼那样变身为动物,去感受它们的苦与乐,但我们知道,从哺乳类到鸟类、鱼类——一句话,所有脊椎动物——跟人一样都是可以感到疼痛的。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是因为拥有一套能产生疼痛感的中枢神经(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而所有脊椎动物都有着与我们相似的中枢神经。没有脊椎,会不会疼痛?但对于那些无脊椎动物,如虾、螃蟹、鱿鱼和昆虫等等,我们就没那么有把握了,因为它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新生碳酸钙沉积(生长)速率是洞穴中的重要环境气候指标,深入研究有助于协调洞穴旅游与洞穴景观保护的矛盾。本文通过引入洞穴碳酸钙模拟沉积速率的概念,并对其理论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碳酸钙模拟沉积速率的获得以洞穴滴水中Ca2+、空气温度、空气PCO2以及洞穴滴水速率的准确测定为理论依据,在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气候状况良好的洞穴系统中,新生碳酸钙具有较为稳定的生长速率,石笋生长的可预测性较好,而当洞穴滴水中掺杂较多的异类离子、洞穴滴水位置较高(具有较高的能量)和洞穴滴水滴速较慢(慢于0.01滴/s)时,模拟值就不能完全的反映出石笋真实生长情况。本文指出应加强相关研究,打破简单环境气候参数模拟的局限性,构建多环境气候参数下的生长速率模拟,提高生长速率模拟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李津军 《知识窗》2001,(10):18-19
高级哺乳动物是没有变性可能的,一般动物也是雌雄异体,性别终生不变;而对某些动物而言,变性却是它们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在脊椎动物鱼和昆虫类中,有变性能力的就着实不少.对它们来说,变性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相似文献   

11.
秦锐 《百科知识》2014,(12):22-22
正大家都知道,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但是"哺乳动物"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早期的动物分类最早进行动物分类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把动物分为两类:有血和无血。"有血动物"有温热的红色血液,属于高等动物;而"无血动物"有类似于血的体液,但无色无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时代》2006,(6):109-109
A: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大部分人想到“动物”这个词时,他们实际上指的是“脊椎动物”。就算按照“脊椎动物”来定义,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也为谁发现的物种是最小的而争得不可开交——不过竞争者都是鱼。  相似文献   

13.
正洞穴,幽深而神秘,许多未知的生命生活在一片黑暗的世界里,等待我们去探索。洞穴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洞穴的印象往往是幽暗、潮湿、寂静和神秘。由于黑暗幽谧令人生畏,洞穴在我们的世界中成为被边缘化的隔绝区域。洞穴科考,是对一种完全黑暗的、未知的环境进行探索,它对于人类恐惧黑暗天性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我国,有关洞穴生物的正式研究起步非常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才开始。虽然如此,洞穴生物研究还是长期被我国科研人员忽略,  相似文献   

14.
动物在强噪声背景条件下进行声通讯,必须采用特殊的策略。一小群脊椎动物,如蝙蝠、海豚与鲸,及少数啮齿类用超声信号通讯。本研究首次证实,凹耳蛙是第一个能产生并检测超声信号的非哺乳类脊椎动物。凹耳蛙进化超声通讯的能力的研究,不仅为理解为什么人类有耳道提供暗示,有助于了解动物听觉系统的进化,并对开发仿生技术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溶洞是地球表层自身演化而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共同并持续作用的地下空间.在黑暗、潮湿、气温相对稳定的溶洞生态系统中,许多生物衍生出不同于地面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因此溶洞系统是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作为以溶洞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洞穴生物学除溶洞外,还涉及与溶洞密切相关的地下水体,以及具有与溶洞相类似环境条件的其他类型的陆地洞穴,同时也关注人工洞穴和被海洋淹没的天然洞穴、海蚀洞、海陆边际洞等洞穴类型的生态生物学现象,旨在探究洞穴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全球生物多样性起源演化的深入研究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天空是如此的辽阔,动物们似乎都产生过在天空中翱翔的梦想。尽管它们中的大多数最终并没有演化出像昆虫、鸟类或者蝙蝠那样灵巧的飞行能力,但是也有许多种类并不是失败者,特别是在各个脊椎动物类群中,都有一些种类可以在空中飞行一定的距离,这种运动形式就是滑翔。滑翔是一种不甚费力的飞行运动。实际上,它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更加精巧的降落,  相似文献   

17.
<正>一、人居环境科学20世纪50年代著名希腊规划设计师道萨迪亚斯提出的"人类聚居学"的概念,是人和社会、经济、政治、管理、技术关系为前提的所有与人类居住有关的科学。道萨迪亚斯认为人类居住的物质条件,可以是自然的(如洞穴)、可以是人造的(如房屋),也可以是临时的(如帐篷)或永久的(如寺庙)。在此基础上,2001年,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聚居为研  相似文献   

18.
动物神探     
人类经常自诩为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然而,人类的许多生理机能(如嗅觉、听觉等)不如其他动物。为了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人们一方面不断寻求改进和提高安全防御技术,另一方面则求助于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各种动物。本文就为读者介绍一些“动物神探”。  相似文献   

19.
正月鱼各鳍均为红色。而同属月鱼目的"皇带鱼"则仿佛是拉长版的月鱼惊人的发现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的研究团队在太平洋海域捕获一尾大鱼,它简直如尼斯湖水怪般令人难以置信:它竟然是"温血"的!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惊人的呢?科学界一般将脊椎动物分为两大类,其中鸟类与哺乳类是"温血"动物,其体温不因外界温度的高低而有所改变;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则是"冷血"动物,这些动物的体温随外  相似文献   

20.
蚯蚓俗称曲蟮、曲蛇,是喜温、喜湿、喜静、喜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蚯蚓以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喜食带有甜酸味的食物。蚯蚓雌雄同体、卵生,幼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