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酒禁甚严。洪秀全早期所作《原道救世歌》将饮酒列为“不正”之一:“即如好酒亦非正,成家宜戒败家汤;请观桀封君天下,铁统江山为酒亡。”在癸好三年(1853年)重刻本《原道救世  相似文献   

2.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总纲,它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所固有的平等思想和太平天国富有特色的基督教精神,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农民追求平均和获取土地的愿望,表现了对“人间天国”的向往。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终究与以往旧式农民革命不同,这首先在于洪秀全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把中国农民的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结合起来。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具有中近代的色彩。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人们所崇礼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有拜上帝的权利。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皆是  相似文献   

3.
略论冯云山     
冯云山(1821—1852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杰出的领导者之一,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是太平天国革命最早的参加者,并为革命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冯云山一名涣,又名逵。广东花县禾落地人。1821年(清道光十一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他自幼即饱读经史、  相似文献   

4.
略论洪仁玕     
一洪仁玕直接置身于太平天国革命的时间虽不长,但却是个与太平天国相始终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1851年金田起义前为第一阶段.这是他接受"拜上帝"道理、热心传教的时期.与冯云山不同,洪仁玕并未能追随洪秀全"遨游天下,宣传真道"直至参加金田起义.甚至也不如卢贤拔、曾钊扬、黄再兴等"粗通文墨"、"稍知文义"的下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1860年夏秋之交,正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在京津熊熊燃烧的时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宗教老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Roberts)终于踏上了太平天国领土,开始了他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太平天国之行。罗孝全(1802—1871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就学于南卡罗来纳州弗曼神学院,毕业后任美国南部浸信会传教士。1836年来中国,次年开始在澳门传教,以后转至广州。1847年3月遇到了洪秀全,洪秀全向他学习《圣经》,但他不肯为洪秀全施洗礼,不久又借故赶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罗孝全欣喜若狂,以洪秀全宗教老师的身份,于1852年10月间写了《洪秀全革命之真相》,  相似文献   

6.
洪秀全成为太平天国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前,曾是热衷科举功名的乡村塾师.他由倾心仕途到决意武装倒清,其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本文拟就洪秀全早期思想演变的原因和基本性质、内容作一论述.不当之处,尚祈教正.一、救世意识是洪秀全拜上帝的思想基础研读《劝世良言》之后开始拜上帝,是洪秀全早期思想中最令人注目的一次转变.一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仰拜陌生的西方上帝?对此,学者们有过多种解释.我认为,其原因是洪秀全这时(1843年左右)具有了救世意识的思想基础,拜上帝不过是他救世意识的升华和宗教化.洪秀全的救世意识主要是在科举功名理想逐渐破灭的过程中产生的.在一段长时间里,洪秀全作为一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读书人,与中国农村中一般封建士子所走的道路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从十六岁起的十五年中,他先后四次赴广州应试,表现出强烈的功名事业心.他学业成绩优异,乡人皆知,在县城考试也是名列前茅,但赴广州府试却每次都失败了.这不能不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起初,还只是因“道试不售,多有抱恨”.接着,就由这种怨恨中引发出强烈的愤世情绪.在1837年落第后的大病中,他几度神智紊乱,做幻梦,见“异象”,自言当皇帝,严词斥妖魔,对个人的科场厄运和封  相似文献   

7.
引言#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洪秀全一起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亲自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和紫荆山革命根据地。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苦,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坚耐到底。”表现了他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李秀成  相似文献   

8.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离开家乡花县“出游天下”,先后游历了珠江三角洲、粤北、粤西和广西的梧州、浔州,最后在浔州找到了适于传教活动、可以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这段历史是洪秀全早期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对于这一段历史,人们往往不大重视洪秀全在粤北、尤其在瑶山游历的经过,常常是一笔带过,有的甚至毫不提及.其实,整个出游经历是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9.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其领袖洪秀全受西方宗教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所谓“拜上帝教”就是洪秀全用宗教的名义在广东花县创立的农民斗争组织。1844年至1847年,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建立拜上帝教基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形式。它的理论来源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略论洪秀全     
十九世纪中叶,我国爆发了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洪秀全是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多少年来,他赢得了人们热情的歌颂.歌颂很有必要.然而,太平天国最后还是被中外反动统治阶级联合绞杀了.革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有许多代价还是与洪秀全的错误和缺点联系在一起的.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长时期以来,他受到了封建主义的教育和旧的思想意识的薰陶.只是由于接触农民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并受到他们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推动,他才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这使他得以成为农民运动的领袖.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太平天国革命140周年纪念。洪秀全是这场革命的领袖,他是怎样走上发动这场农民革命战争的道路的,这是研究洪秀全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洪秀全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是一个以教治道的改良主义者,但后来由于反帝爱国斗争的浪潮激发他,更重要的是两广的阶级斗争形势,特别是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建立拜上帝教的成就,使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并领导了这场革命斗争。下面想就洪秀全的这段思想转变进行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13.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奇事”——上帝耶稣下凡来到广西 1849年7月,洪秀全偕同冯云山第四次从广东花县来到广西桂平紫荆山区。“此时,二人闻悉当其回粤时拜上帝会屡有奇事发生”。杨秀清与肖朝贵于1848年间,先后假托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下凡附体传言;群众议论纷纷,“天父天兄下凡来到广西”。  相似文献   

14.
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考秀才落第后,曾大病40余日。生病期间,他做了许多奇怪的梦,时常胡言乱语。这就是太平天国历史上著名的“异梦”。据洪仁的记述和太平天国的文献记载,洪秀全在梦中被上帝召上天堂,授以“除妖”大任。此说是否真由梦境而来,史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洪秀全在一年前曾“粗读”过《劝世良言》,故此在病得神智不清时,会产生与该书内容相符的“上帝召见”幻觉,而太平天国的文献则把这种幻觉大大地渲染了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太平天日》纯属“杜撰”,亦即“上帝召见”之说纯为捏造。孰是孰非?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洪秀权早期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问题,史学界前辈范文澜等人早有论述,近年王庆成、苑书义等人又提出与前不同的看法(见《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国近代史新编》),并引起了争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萌芽 据《太平天国起义记》所载,1837年,洪秀全赴广州应试,再次落第。回家后患一场大病,历时四十天.病中做异梦,觉得自己来到天上,有一老妇为他洗身,有一金须  相似文献   

16.
洪秀全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西方基督教那里借来了一个上帝,并把它改造成为一个中西合壁的上帝,使之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发展的思想支柱。过去史学界对此有所论及,但对于洪秀全如何把西方的上帝改造成中国的上帝、改造成什么模样,以及改造后的上帝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兴亡关系如何,却没有全面系统地加以论述。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结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来研究洪秀全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它的时代意义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1836年洪秀全去广州应试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它是中国基督教徒梁发编印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传道书。洪秀全当时对此书略加流览,未予置意,时至1843年洪秀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的杰出领袖。杨秀清是洪秀全的得力助手,是一位农民革命英雄。 太平天国革命前期,它的领导集团是团结的。对于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等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友谊,以及这个领导集团团结的威力,就连太平天国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反动的《贼情汇纂》所收集的情报说:洪、杨等人“起自草莽结盟,寝食必俱,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只是到了后来,才出现了裂痕,给革命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前几年,“四人帮”在评价杨秀清的问题上,散布了许多谬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历史。他们出于反革命的政治需要,大搞影射史学,玩弄实用主义的手法,把杨秀清打成“尊孔、倒退、分裂的总代表”。对此,我们必须拨乱反正,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杨秀清这个历史人物进行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清除“四人帮”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9.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与领导者,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组织与领导,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