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的《简述地狱之行》探讨了精神病患者沃特金斯的身份,揭示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革命后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在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关照下可以发现:小说人物对沃特金斯身份的阐释判断推进了小说的叙事进程;不同小说人物的信件展示出他们对沃特金斯身份的伦理判断,引发读者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索;医院、病人身份、病人梦境及相关信件这四种叙事元素的综合运用促成读者作出基于阐释判断与伦理判断的积极的审美判断。这三种判断推动了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伦理和叙事美学上的融合。作者对沃特金斯康复历程中的身份探讨,映射出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战争创伤、生态危机与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
叙事判断与修辞性叙事理论的创建者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学科资深教授詹姆斯.费伦,他认为叙事判断对于修辞性的理解叙事至关重要,着重研究三种叙事判断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文本和获得多角度的阐释提供有效方法。把此理论用于分析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蝴蝶》,分析作者在文本中的叙述技巧,探讨叙事判断在理解文本的伦理、美学意义的特殊功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经典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修辞性叙事学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其中,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已经成为后经典修辞叙述学最有影响力的叙事理论家之一,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已经成为费氏修辞性叙事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着《宠儿》中的"杀婴事件",运用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的六个命题阐释了《宠儿》中的叙事策略以及读者的阅读经验,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宠儿》这部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做出阐释,同时也展现了修辞性叙事理论与叙事批评与经典小说修辞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远山淡影》为石黑一雄的处女作,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主人公悦子徘徊于过去与现在、日本与英国的回忆。聚焦于主人公悦子带女儿景子离开日本移居英国这一核心事件,运用修辞叙事理论分析小说人物、叙述者和读者对该事件做出的阐释判断、伦理判断以及审美判断,以此探讨主人公悦子就该事件从逃避到忏悔到补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完美,也可能与文本中另一部分的叙事相龃龉,从而影响修辞可靠性,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幻象的崩溃。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实验风潮退却之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当代小说,存在一股向先锋实验背反的趋势,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回归到可读性强的创作思路上来.这种新的小说叙事美学变化使我们在阐释作品时重新关注作品的修辞性.鉴于作为理论家的詹姆斯·费伦和后现代之后的西方小说共同对交流和读者接受的关注,使我们能从费伦的理论中建构一种阐释当代小说的叙事美学的理论.而这一阐释工具,将对小说美学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腔》:在乡土叙事范式之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腔》在乡土叙事的宏观背景中,在认知方式上以及与这种新的认知相匹配的美学呈现方式上都进行了创新。作品将乡土小说写作中已规范化的认知身份、认知角度进行了悬置和加括号,中止价值判断与理论预设,最大可能地呈现、还原乡村生活的场景。同时,小说采用疯癫叙事的方式,试图达到不给人先入之见而实现对乡土社会进行还原的目的。这种创新对于当前的“底层写作”讨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说写作本质上作为一种文化叙事是以文化语境为基础的对生活的象征性表达。叙述中展开的文化语境和作家的创作个性形成小说叙事的风格化和多样化的基础,并形成小说叙事的美学境界。以文化叙事理论为基础,在对《白鹿原》与《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的比较性研究中,阐释两部作品鲜明的风格差异,从而对文化叙事风格化和多样化的审美追求展开具体而深入的思考,以期对文化叙事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在小说创作中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借鉴、吸收,使其创作在时空处理、叙述视点和小说语言等层面上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本文从"开麦拉"与叙述角度、剪辑与过渡、蒙太奇与文学修辞以及空间与时间这四个角度的对比中,分析新感觉派(主要是刘呐鸥和穆时英)小说中的电影修辞及这种独特的叙事美学对新感觉派小说风格的意义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抗日题材小说中,书写匪类英雄的作品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独特的文学存在。通过对《遥远的风沙》、《红高粱》等作的细读,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异样的审美。其异样性主要体现为人物形象塑造上于对立中寻求统一,注重形象的丰富性与真实性;叙事上从传统的革命叙事巧妙转换为生命叙事,以及修辞符号由革命化符号转变为审美化符号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学深入研究了文本、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注重读者阅读的多维度性。该文基于这个理论,探讨以敌托邦社会生态环境为背景的文本——斯科特·威斯特费尔德创作的《丑人》。这部文本预设了两个极点:一个是敌托邦社会标准化的美(外貌美)即快乐,另一个是荒野间的自然即自由,两个极点分别蕴含相反的阐释判断和伦理判断,隐含作者又以独特的叙事修辞来引导读者对文本作出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文学界、影视界掀起了一股"莫言热"。由此,莫言也从一位"有限度"的作家成为众人瞩目的"文化英雄"。在这股"莫言热"的背后,需要冷静地思考:莫言的成功不单单是因为其获得了诺奖。莫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的文学审美判断力,悲悯的人间情怀,以及非凡的创作个性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基于此,主要对莫言作品中的美学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对表现力、作家审美判断力以及评奖制定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文学审美价值判断尺度的探索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进入了新的世纪,中学语文教材也终于有了新的面貌.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编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现代文学作品,是非常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力的举措.这些作品的入选,可以让中学生通过对具体文本的阅读体验到小说艺术的多样性,以便较全面地认识世界文学的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摆脱对小说叙事的单一审美认识,不会再把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情节模式当做小说的惟一形态,而是去重新认识小说叙事艺术的美感.本文试图通过对<墙上的斑点>的解析,来认知"意识流小说"这一样式.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文本中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插入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这些赋不仅承担着辅助小说叙事的重任,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还直接参与叙事,成为小说故事构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赋本身具备修辞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等美学特质,在审美层面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在其专著《小说修辞研究》中提出了系统的小说修辞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接受了布斯的小说修辞理论的构架,但对布斯的小说叙事理论的偏颇作了一些修正,认为他的小说修辞理论主要建立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范畴之上,对现代主义小说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8.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4,(5):110-111
该文对姚斯和伊赛尔的接受美学进行研究,发掘了接受美学在翻译理论中的现实价值。通过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具体的理论运用到翻译实例中,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读者的反应,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使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实现"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废名小说的总体特色在写实,使作品摆脱了难懂之嫌。但在具体的作品内涵意义层面上,导致两种审美判断:含蓄和晦涩。其原因由失语——欲言又止造成。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语言艺术,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代表人物,将这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其在小说中突破传统的语言逻辑与规则,增加了作品的感知难度,从而形成独特、新奇的个性审美效果。本文以余华的中篇小说《偶然事件》为例,从语句的联合变异、语义的搭配变体、修辞的方式变换以及叙事的循环重复探讨其小说中的语言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