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刘克庄文章记载福建嵩山少林中国有南北少林寺之说.由来已久.北少林在河南嵩山.无可争议.但南少林湮没已久.则有争议.一是历史上是否存在福建少林寺问题.二是寺址究竟在福建何处?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历史悬案.随着南少林研究的深入.第一个问题已无争议.即福建历史上确有少林寺存在.但福建少林遗址究竟在何处,则有多种说法.有传说在泉州的,有传说在莆田的,因均无可靠证据而令学者怀疑。现学者发现.如按宋淳熙《三山志》、明弘治《八闽通志》、明正德《福州府志》等记载来看,福建少林寺应在福清古新宁里。不过诸部方志均未载福清少林的建置年代,是为一憾。现学者又从南宋刘克庄的文章咋发现宋代福建少林记载.这对印证少林属邑及南少林存在年代都有重要价值。此文就是《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59中一篇题为《诚少林、日九座》的墓志铭。文中不但有“嵩山少林”之记载,而且有南少林僧德诚之行状记述,文章不长。现全录于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列举可靠文献记载,结合近年搜集和发掘的文物资料,论证福清历史上确有一处嵩山少林寺,该山寺的名称,景观及传承宗派等与登封少林寺有明显渊源关系,从而证实所传福建南少林寺,其址在今福清市境内。  相似文献   

3.
哲理故事两则张辉雄少林武僧少林寺寺规:想来学本领的,先交一笔钱,即可拜一武僧为师,师徒俩的吃穿日常花销,都从这笔钱中开支。武艺学成之后,必须从寺院的中门走出去,中门设有各式各样的木偶僧,人一走近木偶僧即使出少林派的各路拳法及杖法来。如能打败这些木偶僧...  相似文献   

4.
1500多年来,少林寺因武术造诣之高而著名,因禅武合一的精神哲学而著名,更因一句"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高深莫测而著名。但这里的"著名"多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现在少林寺依然著名,不同的是更多人开始了解,或者深入理解1500年积淀的少林文化。因为古寺不再藏深山,而是主动地融入商业化的浪潮,大声告诉世人我是谁?  相似文献   

5.
1990年冬,笔者与林祖韩先生合作编成《莆田南少林资料小辑》(署名一苇,刊于《莆田市文史资料》第六辑),首次披露了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同少林僧德诚的关系.但因当时《后村先生大全集》不在我们手头,无法录编原文,只得借用民国《福建通志·高僧传》之文录入,再把我们记忆中的后村所撰德诚、祖日二僧的塔志铭作为有关省志出处加以附记.  相似文献   

6.
福建南少林文化研究现状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少林文化"是"少林文化"的一个分支.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南少林寺"遗址"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致使"南少林文化"处于起源不明,发展受阻的境地.认为应以发展为重,暂且摆脱"遗址"问题的争讨,以现存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给已建成的三处南少林寺确定一个统一的说法,并采取重整南少林武功、再续佛教禅宗渊源和开展交流活动等相应的措施,重新形成一个包涵有寺庙、武功、佛教、人物活动等方面内容的"南少林文化体系",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总体而言,传统社会少林寺与官府关系融洽,唐代与明代尤甚。这促进了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发展。而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清代少林寺与官府若即若离,则影响少林寺与少林武术发展。少林寺与封建王朝时亲时疏,但亲密期远远长于疏远期。二者关系亲密时,少林寺与少林武术会加速发展;反之,少林寺与少林武术则渐趋衰微。少林寺与封建王朝关系的亲疏是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盛衰的晴雨表,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8.
《少林寺传奇》的叙事核心是"以武救人",少林武僧的"入世"情怀是超越了政治桎梏的无伦理限制、无种族区分的爱民情怀,"救世"精神是在"众生平等"和"人人都有佛性"思想下的无私、无限的"普度"观念。对少林武僧来说,"入世"、"救世"的"度人"过程,同时也是"禅佛"、"悟道"的"度己"过程,是达到"出世"境界的修行过程。  相似文献   

9.
少林功夫代代相传,套路多达700种以上,拳脚开合间尽显阳刚之美,一直以来都是功夫片创作的热门题材和重要表现元素。从1982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少林寺》到如今刘德华、谢霆锋、范冰冰联袂出演的《新少林寺》,已经有数不清的少林电影为观众们奉献了精彩纷呈的高手对决。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对以下七个经典对决场面的赏析来一窥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嵩山少林寺     
《红领巾》2006,(2):34-35
早就想去少林寺啦,那里一定有武林高手。走啊,登嵩山,游少林去。  相似文献   

11.
少林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起源明清以来一个流行最广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始祖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或少林寺的创建者印度僧人跋陀.大量的历史资料显示,达摩、跋陀只是佛学高僧,并非武术高手;而佛学大师、少林寺第二代掌门人、著名的武术高手稠禅法师才是少林寺最早出现的武僧和少林禅武合一第一人.稠禅在进入少林寺之前,一直生活在河南北部和河北中南部的寺院,在那里禅武双修,练就了一身功夫;主持少林寺后,他倡导禅武结合,从而对少林武术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的渊源与佛学是不同的,少林武术不是“舶来品”,而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的,是中华武术在宗教界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稠禅师是有文献可考的少林寺最早武僧,但稠禅师幼年习武与少林寺无关。初祖跋陀从未传教于稠禅师武功,健身自卫是稠禅师发愤习武的主要动因,北朝时期的稠禅师幼年习武是在邺,他是带着一身武艺到的少林寺。  相似文献   

13.
少林寺旅游开发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日益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社会有重大效应.对登封少林寺旅游发展的正、负方面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少林寺旅游开发的积极效应主要包括拉动效应、就业效应、事件效应、影视效应、扩张效应及品牌效应等,消极效应则指文化失真效应、商业过度化效应及环境污染等.据此,提出加强资源的保护、打造少林寺佛教氛围、丰富佛教旅游产品、合理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度等,促进少林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少林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箭垛,是儒、佛相融的圣地。对佛经的翻译、佛教律宗的发展和传播以厦中国禅宗的产生、发展和传扬都有独特的贡献。少林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联结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一条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国外受众对少林文化的需求,使少林文化的内涵完整呈现,少林寺通过合理的品牌定位、商标注册、从文化折扣小的内容入手进行品牌传播以及海外传播组织平台建设,构建了少林寺文化品牌国际传播体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碛砂藏》是宋、元时期平江府延圣院僧人主持刊刻的一部大藏经,要完成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除了延圣院的出家人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之外,宋元时期民间人士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该版大藏经刊刻记中出现了宋代平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各色人等的身影,既有地位崇高的官员,也有普通的乡村民众、城市市民,还有不少是出家人。他们之所以捐资雕刻佛教经典,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佛教信仰。然而,《碛砂藏》的宋人题记除了追荐祖先这一主题之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涉及捐助者的现实利益,绝大多数题记都在祈求神灵庇佑自身及家庭成员,即便是为亲属的亡灵祈祷,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世者的安宁吉祥。由此可知宋人的佛教信仰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不可否认,这种题记的内涵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高度吻合的,是宋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宋代基层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面相。  相似文献   

17.
菩提达摩,古天竺高僧,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传播佛法,并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中国禅宗初祖。他的主张和修炼方法,后经多位高僧汲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加以改造,使其适应中国历史文化的环境,形成中国禅宗文化,并传至欧美、日本、韩国、朝鲜等地。  相似文献   

18.
佛经中的事项、概念,常冠以数字。数字"七"同佛教的关系,较其余数字更加密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有敕于洛阳度二七僧。"人们普遍把"二七僧"解释为"二十七名僧人"。其实这是用乘法来表示数字的,二七一十四,"二七僧"是十四位僧人。如果真是二十七位僧人,古代的文字表达要说成"二十七僧"或者"廿七僧"。  相似文献   

19.
隋末玄奘居住的东都净土寺,在当时洛阳东城墙建阳门内,后来迁址于东城墙上东门内,武则天时改称大云寺,唐玄宗时改称开元寺,唐武宗会昌毁佛时废弃。玄奘所师从的景法师、严法师,不是普遍认为的净土寺僧人,而是东都内慧日道场的僧人。东都净土寺中珍藏着西域雕像,寺主参与翻译印度药方,一批杰出僧人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佛学讲会,受到唐代朝野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