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一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分属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应按照不同类别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划分出文化空间、民族传统体育等类别,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法律保护和行政保护。  相似文献   

2.
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确立分类的基本原则,并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传统体育类(包括民族体育和民俗体育类)和民俗活动类(类体育类),建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别中各种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称谓统一为"传统体育",体育系统应不同程度地参与,进行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法律保护的基本要求,加快专项立法,鼓励地方立法,加快体育法的配套立法建设,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重点是保护其生存的原生态文化。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生存状态、项目特点等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并以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作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危机;最后,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却是一片空白。在借鉴其他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理论。在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和专利权保护等方面构建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如下路径:科学划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体性保护;秉承公共性、公益性;适度商业开发;传承人遴选与认定的团体性、民间化,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以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主要结论:四川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具有多样性特征,这与当地的旅游开发具有相关性,但同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着非对称性。建议以旅游开发促进四川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界传播、活态传承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国际防御功能和传承传播功能,它对于传统体育的商业化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当遵循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原则、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以及综合保护原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应当理清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主体、资源库的权利主体、资源库建设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和资源库建设中可能发生的跨区域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辨别和协调相关者利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视域,辨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的类别。研究表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主体因角色不同,利益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文章提出以责任、诉求和能力三个维度,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蛰伏以及边缘三类利益相关者,并对利益相关者管理提出了若干思考,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实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要厘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并按其固有规律对其实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保护好传承人、处理保护与经营开发的关系并加强法律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法制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制化保护如何根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身特性进行保护等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文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提出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法制化保护中存在着保护法律法规欠缺、法律保护教育匮乏等问题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江苏省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非常丰富,但近年来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衰颓之势;大多数的江苏省居民对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有相当高的认知,但前景不容乐观;建议通过扩大政策空间、拓宽地理空间、提升文化空间等方式来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