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教育   3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武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越来越多的传统武术项目正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配合即将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需要从现代知识产权的角度对传统武术进行保护,厘清保护的主体和客体,运用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地理标志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在逐渐丧失生存的土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传承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在传承制度中需要明确传承的主体、对象、途径、方式、评价方法等,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布,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中。  相似文献   
3.
健身气功在构建上海市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如何在社区体育设施、组织、指导、信息等方面发挥服务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健身气功在构建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出应完善健身气功站点建设,加强组织网络体系构建,并将两者紧密联系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术在很多村落民俗活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一方面丰富着民俗内容,另一方面承栽着民族文化,并发挥出道德教化、娱乐欣赏等价值.目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解体,村落民俗和其中的武术活动都面临着传承危机,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实施为抢救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5.
宏大叙事是传统史学的写法,关注的是宏观,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微观个体对历史的解读。口述史则注重从个体的视角出发去认识历史,可以起到补充和匡正的作用。武术史的研究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武术口述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就尤为迫切,特别是完整经历过传统武术熏陶的老人大多已进入晚年,对他们的口述进行研究,使之成为信史,就成为非常有意义也非常紧迫的任务。文章对武术口述史的特点、作用、类别进行了论述,并举例说明,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以非物质性传承为主,包括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四个方面.传承内容分为不可变易的基本部分和可进化的发展部分;传承途径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观念影响等;传承方式包括群体传承、家庭(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传承人涉及到遴选、评价、管理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7.
牛爱军  牛晓梅 《精武》2010,(12):3-5
“健身气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健身气功事业是追求人类健康幸福的事业”,这是我们广东省开展健身气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南拳文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岭南文化的特质出发,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探究岭南文化对广东南拳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体育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有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归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传统武术项目正进入到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各级名录对其所属类别的称谓并不一致,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认为将它们统一称为"杂技与民族传统体育"较为恰当,并建议体育部门积极介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分析了岭南文化的特质,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研究广东传统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