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等工科教育中的浮躁现状是导致工科院校毕业生工程应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我国高等工科教育中存在的浮躁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曾晗  刘婷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48-250
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工科毕业生培养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工科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社科教育长期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在工科专业中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可以提高工科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政治课程与通识课程为例,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工科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校受国家教委高教二司委托,参加了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研究。为使工科本科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在去年6月进行了工科本科毕业生情况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毕业生调查的对象为太原工业大学81至84届本科毕业生。每个系调查2至5个班。调查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高等工科院校是工科吗?说是,有点不象;说不是,倒有点象。 (一) 我国工科毕业生不能算多,但学工不爱工,不愿干工的人不能算少。工科毕业生的“职业工程师”的形象并不丰满。如果把基础理论、外语水平、计算机、新知识信息作为80年代工科毕业生的四个强点的话,那么,仔细分析一下,也并非尽如  相似文献   

5.
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立足于当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在工作实践搭建了"三结合、三搭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提出完善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南京某工科高校毕业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中总结出当前工科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并提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程本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工程本科教育中人文教育相对薄弱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 ,加强理工院校 (学科、专业 )学生人文教育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较广泛的关注。许多院校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包括开设了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人文课程 ,理工科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明显提高。但是 ,理工科院校 (包括工程教育 )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并不令人满意 ,工科毕业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显著提高。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程院等曾组织了一次专门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工科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发展上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专教育之所以要行业和企业参与,这是职教基本属性和我国国情决定的.工科中专毕业生主要流向企业,为企业输送第一线的中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每年近500万毕业生中(2008年毕业生总数达到559万人),学工科的仅占30%,而这30%的工科生中,有一多半学的是热门高科技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生物工程、通讯、信息、电子、新材料等。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证券、房地产为代表的泡沫经济高速发展。文科专业报考迅速升温,即便是就业已经明显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学生的报考的热度还是未减。相反理工科报考热情则急剧下降,高等院校工科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有明显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泡沫经济过热导致的工科人才失衡。笔者从高校就业过程中的思考出发。比较中日工科教育发展。提出工科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工科学校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师在社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也愈来愈要求工程师具有全局的大系统观念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目前,高等工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工程训练严重不足,实践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纷纷要求加以改变。就连经济文化发达的美国,近几年也发出高等工程教育应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向重视工程实践'"回归"的呼声。我国工业界对毕业生工程实践知识欠缺、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十分担…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成人教育曾称为社会教育、工农教育、业余教育或工农业余教育,均指对在职和从业人员的教育,这一传统观念必须转变。因为把成人教育看成仅仅是对在职和从业人员的教育的传统观念,一、不适应我国新时期发展需要。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社会上积存大量进入成年期的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和辍学的社会青年,如果不向他们提供职前教育和培训机会,不利于国家及其本人。二、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是一个教育不发达的国家,小学、初中毕业生都不能全部升入高一级,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更是一小部  相似文献   

13.
一、简略的历史回顾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这在我国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老问题。建国三十余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已是几起几落。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我国工科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曾明确规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1956—1957年间还曾在毕业设计答辩后宣布授与毕业生以“工程师”学位。1958年后,对这种做法进行过批判,认为培养目标为“工程师”助长了学生“成名成家”的个人主义思想,工科院校应该培养“有政治觉悟,有科技文化知识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除遵循教育评价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要依据地方工科院校本科生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来设置评价指标。以学校为主导的、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客观的评价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顾客满意度的核心反映的是顾客的现实感受和预期期望之间的差距。本研究将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规定的毕业要求划分为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相关工程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品德修养四个维度,将其作为衡量满意度的预期期望,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现实感受,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国本科工科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工科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培养质量评价较高,对毕业生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的满意度最高,对毕业生相关工程能力的满意度最低,对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满意度较低,对毕业生品德修养的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说明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基本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较大,相关行业的工程教育应该针对行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在工科中专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在新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中专学校毕业生的特殊要求,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和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工科中专学校实验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目前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每年毕业生数量都在递增,太多的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工科大学生就业面向生产企业,而我国的制造业相对较多,所以就业形势相对好一些,但在当前的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在就业中地域差异是一个大的因素,我国南北方企业发展模式不一样,所以工科生的就业方向也不一样。本文就苏南地区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特征与现状做以分析,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不足成为世界性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在宣言中提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各种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许多综合性大学、工科、商科院校对创业教育回应强烈,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相比之下,多数师范院校的回应则显得比较冷淡,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工科院校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素质要求比较(一)我国我国工科院校历来普遍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对文化素质作用与意义重新进行积极的反思,提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少数重点工科院校率先倡导加强文化素质教育,1994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工科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教高司[1994]19号)中指出:“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文化修养;懂得一定的社舍、人文科学知识。”1995年在部分院校的大量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在武汉召开了“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并成立了“文化素质教育协作组”,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大…  相似文献   

20.
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这不仅是本科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数量之多.而且本科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论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一直都把本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培养阶段。在我国工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工科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