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持久抗战局面下,国民党被迫实行战时农民总动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农民能够坚持并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对农民所确定的动员理念、政策、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了与其愿望相悖的动员效果。本文拟对国民党的农民动员作深刻剖析,使人们认清国民党的阶级本质,从而印证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东兰农民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农民运动之一,与其它早期的农民运动相比,它不仅发生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始至终都以武装为后盾,坚持武装斗争;东兰农民运动的领导人还充分利用国共合作和与国民党左派合作的有利时机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东兰及右江各县培养农运骨干和发展农民运动,军事上也积极采取行动相互配合,把东兰及右江农民运动推向高潮,东兰成为了广西农民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 一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大革命时期,他担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委兼农民部长,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等职。他是当时国民党内旗帜鲜明,始终如一支持农民革命斗争的人。在这期间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发表大量文章、讲话和演说,对农民问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激进的小资产阶级农民革命理论。(一)“中国的国民革命,可以说是农民革命。”邓演达对中国社会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受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后,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共产党人于方舟、江浩、李锡九等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和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具体办法,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底在天津建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天津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了国民党,许多党、团员并担任了国民党省、市党部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平教会在湖南开展了创办衡山实验县、乡村师范学校、农民抗战教育和训练地方行政干部等一系列乡村建设活动,乡村建设运动在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治的改良的同时,也使平教会操持的超然于政治之外的独立理念与抗战中逐渐被纳入国民党政治运作轨道中的实践产生了某种紧张,这使平教会的乡村建设陷入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先后两次建立了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的血液,改造成了以反帝反封建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重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得以在广东为中心的一些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是忠实地执行国民党“一大”宣言、贯彻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派别,它的杰出代表是廖仲恺、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邓演达等人。这一派别主要代表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利益。在国民党“一大”前后,它与右派作过多次斗争,为维护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的向前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约三百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人类在这漫漫的历史征途中有无数的创造与发明。这些科技发明改变了生产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不过,迄今为止的人类的创造与发明莫过于火的发明与使用、铁器工具的使用、蒸汽机的应用、电的发明应用及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这五大发明与应用是人类社会生产工具的革命,对人类社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形成了各自的科技凸进时代。人类出现在地球的初始阶段,与动物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原始人不仅是群居穴处,而且不知道用火。一切都是自然状态。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30年代,合作思潮演变为一场规模较大的合作运动。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湖南分会举办的合作救灾实现了农赈和合作制的联姻,颇有声势和特色,且影响深远。在湖南合作救灾事业中,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卷入其中,并力图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制约运动的发展方向,这就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其发展道路始终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湖南合作救灾事业终究未能摆脱国民党专制政治的束缚和制约,最终蜕变为国民党官僚垄断资本对农民进行经济盘剥的工具,其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政权的迅速垮台与中共的迅速胜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民党当局与中共党人以及中外学者对此问题都颇为关注,并各自作出过不同的说明和经验总结。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学者伊斯门在研讨这一问题时的新视角,新方法与新的结论。指出,国民政府的迅速崩溃直接导源于国民党政权的内在结构(包括党内派系、军队内嫡系与(?)系、中央与各省、政府与农民等等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孙中山和改组派改组国民党进行了比较。两次改组都是国民党在困境中的自救活动。孙中山着重于把党建设成改造国家之势力,并形成了以之为首的坚强领导核心。改组派侧重于国民党自身内务建设,却犯了头痛医头的形而上学主义错误,终于使改组国民党成为泡影。作者指出,国民党相继两次改组表明中国国民党是个复杂、软弱、动摇的中国社会政治集团,改组派的不切实际及其自身局限,注定其拯救和复兴国民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集中反映于农民的生活状态之中 ,农民的经济、社会权利的不平等是主要的表现。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但作为社会人群中最庞大的群体 ,在经济、社会保障方面与市民截然不同 ,造成社会整体不公和农村的长期落后。农民的贫穷 ,需要从根本上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人物,他得到孙中山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各方的信任,主持国民党改组工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为国民党党务领导人,在其领导的中央工人部、农民部、黄埔军校等部门重用共产党员,坚决反击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图谋,巩固和发展了国共党内合作。在广东工农运动和军人运动中,构建了由廖仲恺领导、中共广东区执委策划、共产党员负责实施的国共合作的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民党的阶级性质问题,至少就历史学研究来说从来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历史研究重的是证据,它甚至没必要对国民党究竟代表了哪个阶级的问题作出回答。即使有必要了解国民党的阶级代表性问题,历史学者也更多地应当侧重于先就具体时间的具体问题进行考察,看国民党在什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中具有重要角色与地位,从1928年开始国民党在中国开始推行训政体制,公开声称"以党治国",实际上却妄图将中国带入国民党一党专政、一党独裁的泥潭.但这样一种体制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前却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如何评价国民党的训政体制,特别是全面理解其建立及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生活运动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从其发起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特征及推行情况来看,它实质上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次精神主义的民族整合。新生活运动的成败与国民党统治的历史命运或许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生活运动的特点与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活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其影响波及全国,时间持续15年之久。新生活运动有极强的实用性,其形式和内容是由国民党各个时期的政策所决定的。当国民党政策立足民族利益时,新生活运动就产生积极效用;当国民党政策立足其阶级利益时,新生活运动就产生消极效用。  相似文献   

18.
孔莎 《文教资料》2013,(3):9-10
1921年1月鲁迅以一年前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著名小说《故乡》,而祖农·哈迪尔的小说《精疲力尽的时候》发表于1948年,这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白色恐怖笼罩新疆的最黑暗的年代。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闰土和巴海性格变化及命运走向有异曲同工之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病态社会环境下贫苦农民的不幸。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国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关系到当时国民党的生死存亡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并对我们研究当代政治制度变革有很大帮助。所以,国民党改组的原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以往的文章在分析原因时主要强调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与国共合作的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改组前国民党的不足、苏俄革命成功对孙中山的借鉴作用等方面来探究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女性发明人在技术发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但是,女性发明人群体所占比例仍然偏低.传统文化的束缚、女性接受工程技术的教育比例较低,以及女性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无薪照护工作等因素制约了女性在技术发明中发挥更大作用.不过,现代社会中束缚女性从事发明活动的因素在逐渐减少,有利于女性发明的条件日趋增多,未来将有更多的女性发明人投身于发明大军之中,与男性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