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乔治·奥威尔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一九八四》是他最出色的作品,这部小说对集权主义社会的描写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作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剖析了权利所有者维持其统治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恶梦般的未来世界及其成因.在那个世界里极权主义政权的统治之下,被统治的弱势群体由于话语权力的缺失而受到了残酷无情的压迫.本论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为语料,试图从话语霸权的角度来解读《一九八四》中集权主义政治的权利构成,深入讨论话语、权力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揭示话语权力在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权力叙事反映嘉绒藏区土司社会蒙昧与复苏的状态。文章通过福柯的权力理论,从权力话语、权力话语的主体、权力的运行机制三个层面解读被权力场域所覆盖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多元纠缠的关系,以此观照藏区通向现代社会秩序的艰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民性”话语其实是一种“描写”或“叙述”,从“国民性”话语诞生的源头上来考量,鲁迅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描写”的客体。鲁迅的独异之处在于,他在对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的拒斥和接受中保持了高度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内在功利性。鲁迅同时也充当“描写”的主体,毫无讳饰地“描写”着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孜孜以求“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的“立人”目标。因此,鲁迅的“描写”和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可以划上一道截然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话语与权力总是胶着一起,互为耦合、互为支撑,而女性话语也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女性权力意识。通过对巴金《寒夜》中女性对话、内心独白等的分析,认为女性话语权力意识在"家庭"中具有实在性。曾树生的女性话语表现了女性享受独立、自由的权力及经济支配权,同时女性话语(曾树生与汪母)之间存在着权力斗争。曾树生所活动的社会场景———银行是她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力意识的来源,在这个她所依托的社会环境中,其先前话语所体现的权力意识具有虚妄性。而汪母作为一个被剥夺了青春及经济权的绝望的女性,她在家庭中所呈现的话语权力是女性话语的伪权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场域中的权力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权力与话语——以贾宝玉和晴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好似一个巨大的权力之城,这里充斥着权力的话语,在权力的控制与反控制、突围与反突围之间展开的话语斗争时刻都在进行着。权力之眼时刻没有放松对城中的所有被言说者们、被表达者们的监视。权力之手随时都将伸向那些违反话语禁忌的人。权力与话语在这里反复纠缠,文本中的人物身份的塑造以及人物的命运无不蜷缩在其之下。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的女性身体是男权欲望的表征,是男权确立的审美标准的物化,是资本和政治权力的有力工具,是被书写、被观察、被异化的客体。广告中女性身体的在场,恰恰是女性灵魂的缺席,真正在场的是权力话语系统,是权力意志的在场。广告中女性身体表现是各种权力交织的产物,权力纷纷在女性身体上留下痕迹,通过女性身体完成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这些“权力”包括男权、资本和政治权力。广告对女性身体的过度表现强化了女性身体的被动地位,强化了导致女性主体性缺失的社会权力结构。广告中的女性身体作为历史文本真实而又详细地记录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9.
学校生活是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相互纠结、彼此嵌入的复杂权力网络运作的过程。在此复杂的过程中,权力通过力量的竞争被选择使用:话语权力建构了行动者的身份,象征权力缔造了学校生活的秩序,资本权力则再生产了社会阶层的区隔,并且这些权力“允许”利益政治融入学校生活。学校生活随着利益、力量的变动而呈现的相互权力斗争,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0.
李松林 《教育科学》2006,22(4):37-40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化作家,他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奇妙的黄土文化艺术世界。在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里,路遥掩饰不住他对农村、农民和农业文明的强烈感情,特别是对黄土文、黄土文明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在面对黄土地时,透射出一种宗教式的皈依式情结。这种皈依,构筑了一种神奇的艺术世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又使其作品显得缺乏一种理性的梳理,一定程度上淡化着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在20世纪文坛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成功既有某种"政治性"的因素,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产物,最主要的还是因其作品也相应地显现出它自身的重要价值,体现了赵树理站在广大农民立场上独立思考的可贵品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陆倕早年跻身"竟陵八友"之列,后又为"昭明十学士"之一,是齐梁间著名文人。其一生创作以骈文为主,而其骈文创作又与其政治活动紧密相关。陆倕骈文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其创作中占很大比重的章表之类在政治活动中产生的公牍文,而且还在于他其它文体的创作大多也是在政治场合,并具有政治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陆倕骈文是其直接或者间接的以文参政的产物。透过陆倕的个案,可见骈文虽以独特艺术形式见长,却往往与创作者的政治活动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初登皇位的汉文帝,外柔内刚,掌控军权,朝内无权臣;使南越归属汉朝,对匈奴积极备战却高挂免战牌;关注民生,节俭无为,奠定了强国梦的坚实根基;朝议决策,不独断专行,创立了举贤良制度,无愧仁君之称.他对时局的把握与政治改革,使一个从战乱废墟中新创的国家进入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卢熊生平的考察,可见卢熊的政治态度在元、张士诚、朱元璋三政权间的灵活变化;对其死因的辨析,可知卢熊的直接死因是其在工部、中书省任职期间,违规接受官没妇女而牵涉“胡惟庸案”,获罪而死,与朱元璋对苏州文人的暴虐严苛态度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辛辣、犀利、冷隽,融道德讽刺、政治讽刺、人性讽刺于一体。他在短篇小说《砥柱》中通过一次轮船旅行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众生像进行了一次浓缩和速写,灵活交叉运用第三人称限知式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从而使文本生成了浓烈的喜剧效果和个性化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7.
启蒙者如何面对革命——鲁迅革命观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人是鲁迅衡量革命合法性的准则,人的解放和自由是其革命理想;他肯定了政治革命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但反对利己的夺权革命;鲁迅支持同情无产阶级革命,但也看到了阶级革命内部出现新的集权萌芽的危险;因此在拥护革命的同时,更坚持思想启蒙。鲁迅的革命态度和对启蒙立场的坚守代表了启蒙者在革命面前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18.
有关民初政治的著述多认为,1912年7月18日陆征祥出席参议院宣布政见,以出言不当,引起参议员的不信任,以致对所提请通过的六国务员一律否决,演成政治风潮。实际上,那天陆出席参议院只是提出拟任六阁员,请参议院通过,并非去宣布政见;参议员是以对陆演说之不满掩饰对袁世凯拟任六阁员和袁世凯的不满,陆征祥遂成为参议员们的撒气筒和袁世凯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9.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近代小说鼻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日本近代文学的贡献,一是率先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二是倡导采用"言文一致"的文体。但其一生自始至终却志不在文学,观其一生政治观及其政治追求,可以看到其寂寞的身影。二叶亭四迷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能善始善终,他的每一个愿望也都没能实现。从少年时的军人梦,到想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无一遂愿。造成其一生苦闷、寂寞、不得志的根源,不能不说是其固守政治抱负和过于理想化且矛盾的性格所致。对于二叶亭四迷,我们试着就其性格探究其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陆逊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其辅政对吴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儒家法律思想表现在“民本”、“德教”和“缓刑”三个方面,而产生原因主要有家族传统、友族影响和社会需要。另外,陆逊的法律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