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教学系统要素与教学系统结构探析——与张楚廷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系统要素问题是教学论的基本课题之一 ,对这一问题认识的科学性 ,直接关系到教学论的科学性。张楚廷同志在《教学要素层次论》 (载《教育研究》 2 0 0 0年第 6期 ,以下简称“张文”)中把教学要素分为平凡要素与特质要素 ,又把特质要素划分为硬要素与软要素 ,软要素又分为客观性要素与主观性要素。在硬要素、客观性要素和主观性要素下又各自分别包含着若干个要素。在“张文”看来 ,教学要素似乎是难以穷尽的。“张文”意在通过对教学要素的层次分析 ,使人们更准确地看清教学系统及其整体结构。在笔者看来 ,“张文”对教学要素层次分析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和教师是组成体育教学系统要素中首要的两个要素。师生共同形成体育教学系统要素中的“人际关系”。弄清人际关系中各环节的特点、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能主动地、自觉地加以调整,弥补不足,充分发挥两个要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师专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一种范式和两种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来说,目前被公认的研究范式是:对目标的描述 对方法性要素的描述 对目标与方法性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在这个研究范式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基于策略/模式的研究取向和基于学习活动的研究取向。这两种研究取向在“教学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方法性要素中,哪些要素与学习目标构成直接的因果联系”“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充分条件是什么”“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教学系统的结构是稳定的还是变化的”“如何能做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应用研究的侧重点”等理论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3个要素,而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则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多媒体运用于《历史与社会》课堂有着其它许多学科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相似文献   

5.
从教学系统演化的过程和状态来看,其内部都存在着一种自发地对其要素进行组织、协调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系统的协同效应。它构成了教学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推动着教学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教学系统的协同效应,既有类似于自然系统协同效应的“无意识”成份,又有因“人的意识”介入而导致的“有意识”因素。由此。它可以通过移植协同学的有关理论来解释,也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因素的改变而强化。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职业教育深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但教学是个多要素的复杂系统,教学系统内部的矛盾性和信息时代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对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整体化认识。综合已有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混合教学具有七个要素,包括学生、教师两个主体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四个过程要素,教学环境一个环境要素。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同的是,这些要素的内涵在信息时代混合教学中向虚实融合方向拓展;不同的是,这些要素蕴含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显著特征,七个要素间存在既相互支撑又相互约束的辩证关系。应以信息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出发点,立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工学环境,面向职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提升教师信息化“双师”教学能力,建设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选择恰当的混合教法,以数据化绩效考核的教学反馈连通教学改革的闭环,实现教学系统的有效运转与行动优化。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系统的要素教学是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它的整个运动、变化,便构成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即开放、发展的过程。这一观念,在把系统科学理论引入到教学领域之后,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同。然而,对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却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如有的同志认为:“教学系统就是教师的教授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其要素是教师、  相似文献   

8.
“协同教学”是一种融教学论、教学法、教材改革为一体的教学实验课题。运用协同理论,提高教学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协调好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语文教学系统自我调控的机制,使语文教学系统形成新的有序的整体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从而促使人的身心协同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宁夏教育》2009,(4):80-80
超越教科书,就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重新认识教科书,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来看待,在有效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教科书,教师、教科书、学生三者是教学系统中的最基本要素,教学是三者之间动态交互作用的整体协同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科书是教学的基础文本,  相似文献   

10.
自组织理论为人类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持,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审视,探讨体育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对拓展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丰富和完善学科教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体育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等要素结合成。体育教学系统必须要保持开放性、非衡性和非线性,并通过“涨落”而有序。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最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系统是由相关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它的层级结构分为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研究体育教学系统的结构及其要素,旨在深刻认识体育教学系统的本质,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系统结构,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从而推动体育教学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孙娅 《考试周刊》2010,(44):38-39
根据系统学原理,语文教学系统是由语文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学生是核心要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学”的状况较为特殊、复杂,所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语文教材的“编”,都应对其予以重视.“学生”作为核心要素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应抓住语文教学中的这个核心要素.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优化中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建设多科性、开放式和有特色的教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及其社会声誉。事实上,教学系统是高等学校这一复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围绕学校教学活动的规划决策、组织实施、条件保障与评估咨询等全过程实施管理的系统。教学系统是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条件保障机构与咨询监督机构四个要素相干作用构成的系统。教学系统的特征包括共性和个性特征两方面。教学系统的共性特征包括“双主体”思想和“质量第一”思想,“双主体”思想是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  相似文献   

15.
协同学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采用协同学原理对教学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要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就必须加强教学系统的开放性,促使教学系统远离平衡态,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非线性作用,提高各要素的协同性,并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高校教学系统结构—功能,基于教学系统主体之一“教师”的视角,编制问卷实施调查并对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构方程模型可作为研究高校教学系统结构—功能的工具;系统功能的发挥既取决于系统各要素自身状况,又受系统结构的影响,且不同类型高校教学系统结构存在个别差异.建议高校管理部门采用系统性思维,结合各类型高校自身特点开展教改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界定(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实质“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8.
教学系统要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20年来教学系统要素问题的主要相关讨论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教学系统要素的四项标准,进而以此标准,认为教师职业活动、学生和文化是教学系统的三个要素,并探讨了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校校通”工程的实施,给中小学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重要要素之~,也需要及时转变角色,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的内涵 1.什么是整合? “整合”,是指综合、融合。在教育教学中,它使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它使系统各要素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