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不管上世纪还是近二十年,香港的娱乐电影最发达并始终处在一个无政府状态中,而内地和台湾的电影则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随着内地和台湾的政治对各自文艺的干扰呈现弱化趋势,三地的交流日渐频繁,共同开发市场,三地合拍电影最终是个不容置疑的抉择。三地合作的大片在对抗好莱坞方面很有成效。由于文艺政策、文化沟通、档期把握不准确,三地的合拍片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长远来看,三地电影应该互补互利,积极探索出一条长期发展的双赢道路。  相似文献   

2.
电影片名的翻译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对于电影片名翻译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之处。本文通过对三地对2009年票房大片译名的比较,得出了异同点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归根结底,这是由三地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语言习俗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胡璟艺 《海外英语》2012,(13):147-149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入世以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大片映入人们视线。中国内地、香港与台湾三地由于文化背景、翻译习惯以及审美价值的区别,对进口电影片名的汉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对两岸三地电影片名翻译区别以及特色的探讨,有助于两岸三地影视翻译经验更进一步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虽皆属于汉语语言文化圈,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同一部外国影片在三地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译名。本文着眼于近年来新引进的外国电影,结合"三美论",对三地片名不同的译本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印证翻译理论中目的语读者的历史文化、语言习惯、经济因素对译文有所影响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香港全年公映华语电影80余部,其中台湾电影6部,香港与内地合拍片40部左右,纯粹的香港本土电影大概占35部。这些影片共取得了约3.7亿港元的票房,约占年度总票房的27.4%(2011年香港电影总票房约在13.5亿港元左右),这也是近年来的最好成绩。从产业指标来看,2011年的香港华语电影的确出现了新的起色,但这些成绩更多的是由两地合拍影片和台湾电影支撑的,特别是后者。2011年,在  相似文献   

6.
赵砚杰 《华章》2008,(20):170-170
公路电影是电影艺术中发展较早的一种类型片,主要是以路途为载体反映人生.根据地域特点划分,中国公路电影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大陆公路电影、台湾公路电影、香港公路电影,三者共同构建起多样化的中国公路电影.  相似文献   

7.
赵砚杰 《华章》2008,(19):170-170
公路电影是电影艺术中发展较早的一种类型片,主要是以路途为载体反映人生.根据地域特点划分,中国公路电影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大陆公路电影、台湾公路电影、香港公路电影,三者共同构建起多样化的中国公路电影.  相似文献   

8.
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萍 《考试周刊》2007,(11):43-44
随着世界范围跨文化交流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手段,在各国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一直以来,海峡两岸三地译者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对片名翻译标准理解不同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各类型电影译名,并进行比较的方法,分析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侧重,及翻译策略的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凯 《文教资料》2014,(29):146-148
台湾本土电影在经历了健康写实电影和新电影的发展阶段之后,伴随着新世纪政局的更迭,尤其是2010年两岸签署ECFA之后,两岸电影产业交流与合作步入正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台湾导演开始致力于拍摄以青春爱情题材为主的商业片,以期获得内地电影市场的青睐,摆脱“台湾电影已死”的论证。本文通过对“在地”与“他者”、两性形象以及地域时空三个方面进一步对台湾本土电影的去政治化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在电影翻译领域中,一部电影多个译名的现象十分常见。本文以笔者搜集的118部电影的内地和香港的译片名为语料,从音韵特色、语汇构成及语体风格三个方面对两地译名进行对比研究,并从片名价值以及翻译方法这两个角度分析了两地译名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崛起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群体,将武侠小说推进到了一个不同于“金庸时代”的新的武侠时代,虽然其特色明显,但其成就与金庸时代相比仍然存在着重大差距。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应该进人“后金庸时代”,其所表现的新世纪“当下经验”是前辈们所无法经历的,但文化素养和生活学识则应大力补充,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武侠自身的媒体革新,才能不仅仅满足于畅销,而更要追求长销,形成经典。  相似文献   

12.
“南来诗人”,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通常是指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作家。这其中有南来后北返的,有南来后成了当地永久居民的,还有的是从东南亚到内地再到香港的。有的早先在内地成名,有的去港后才成名。这些作家中有左翼与右翼之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别。这里不按“主义”也不按意识形态而以时间段先行论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洗濯而流传下来的精华,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与羁绊,它以通俗易懂、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民心,将全体中国人紧紧连在一起.而台湾和大陆民间信仰不管在形成还是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笔者阐述民间信仰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探讨台湾与大陆民间信仰文化的渊源,提出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交流的一些建议,旨在突出民间信仰在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便更好地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华侨华人的经济资源、人际资源等对于侨乡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年轻一代由于受异地经济、民俗及文化的影响,对祖国的亲情感、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薄,这对于侨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以侨乡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提高华侨华人对侨乡的认识,增强对侨务资源的培育和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的吸引,事关侨乡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新化运动的主体来看,新化运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精英“创造”新化,它涉及到“新化”的建设方向和何“创造”新化;二是他们开展白话、大众语、普罗学和注音字母运动,希望以此启迪民众,传播新化。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冯小刚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诙谐调侃的方式,渐趋清晰地构建了其独一无二的消费品牌。冯小刚的"贺岁片"相当程度地挽留了人们对于国产电影的信心,同时也为其他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商业娱乐电影的操作理念。根据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创作特征,分别从虚实相生的游戏化情节,葛优式的小人物,大演员的小角色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冯氏贺岁电影的表演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传播技术平台作为电影播放的物质基础,它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到了电影艺术形态的表达。特别是作为最主要播放形态的影院模式,使电影特别擅长于奇现性场景的展现,继而影响到了主流商业电影中类型题材和形式元素的选择。但这一经典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来自于数字电子技术传播平台的冲击。以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电子技术传播平台以个人化、便携化为应用发展方向。过小的屏幕极大影响到了奇观美学的表达。但数字投影仪的出现,使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奇观美学依旧会是电影美学主流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救亡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只有廓清这个问题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运动向政治斗争运动转变、从知识分子运动向群众运动转变、从追求个人解放向追求民族解放转变的问题。但是这种救亡不是旧式的救亡,它是要通过打倒中国旧文化、创建新文化来改造中国,实现民族救亡的目的。救亡与启蒙是互为条件的,我们应该肯定先辈的革命斗争。今天我们应该发扬五四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比作"洪水",他意识到新文化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流弊,主张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蔡元培极力推动发展科学事业,但对当时运动中占主流的科学主义却持有异议;他倡导向西方现代社会学习,但主张对西方文化的引介要全面;他是解构经学意识形态的倡始者,但却不是简单地否定旧文化;他始终把文化发展当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主张在救亡与启蒙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洪水论"蕴含着蔡元培对新文化运动发展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体现了一位成熟思想家的批判意识和反思精神,这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