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及其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概念,根据Kwon和Zmud提出的基于创新扩散的IS实施过程模型,构建了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指出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包括辨识、采纳、适应、接受、融合和知识管理这六种能力。通过对东北地区7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出了各种能力的机理要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余翠玲提出的信息技术吸纳能力三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及原有模型的不足,提出新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结合吉林省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地区、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了信息技术咨询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信息系统成长的动力学机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和宏现两个层面, 建立了信息系统成长动力学机理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部分教据实证,得出信息技术吸纳是信息系统成长的直接动力,而企业需求和技术供给的动态均衡是推动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吸纳的动因.追根溯源, 又是竞争激发企业需求,信息技术进步保障技术供给.同时, 把环境对信息系统成长的影响看作"力场".通过"内力场"与"外力场"的互动作用, 信息系统成长呈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翠玲  毕婷  施莹  吴潇 《软科学》2011,25(11):15-18,29
从过程/能力视角提出IT吸纳能力的概念,剖析IT吸纳能力的维度结构,深入分析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14个假设,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全部假设都得到验证。揭示出IT吸纳能力的三个维度各自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造成企业IT吸纳能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信息技术在组织应用及扩散的演化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系统演化数学模型和组织学习曲线理论,提出关于学习、知识和绩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鉴动态能力理论和IT能力理论,提出IT能力层次模型;借鉴国内外关于IT阶段理论的研究,提出IT阶段理论模型;在综合上述内容之基础上,提出整合的IT演化机理理论模型。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应用及扩散的演化轨迹,是一系列具有阶段特征和层次特征的组织学习过程和动态能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对组织层面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综合Roges、Zmud等人的组织信息系统接受过程模型和Burke-Litwin组织变革模型,提出了一个兼顾组织层面、群体层面及个体层面的分析模型,并试图借这个信息技术接受过程分析框架来说明信息技术接受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同时为系统地管理信息技术接受过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指出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两类因素:结构因素(网络中心度)和管理因素(吸纳能力).分析发现吸纳能力相对于网络中心度而言对创新绩效更加关键,且对影响绩效过程有调节作用,据此构建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以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指出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两类因素:结构因素(网络中心度)和管理因素(吸纳能力)。分析发现吸纳能力相对于网络中心度而言对创新绩效更加关键,且对影响绩效过程有调节作用,据此构建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以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东  陈道志 《情报科学》2006,24(1):39-42,111
文章首先阐明企业组织是一个由以战略为核心,以活动、结构、人员和文化为支撑而形成的动态平衡体。而组织变革实际是打破原有的平衡而达到另一种新的平衡的过程,在这两个平衡的转换之间,信息技术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分析了以往的组织变革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不足后,文章提出了适合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变革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最后较为详细地给出了基于此模型的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IT投资转化为绩效的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制造企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建立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转化效率测评模型,利用价值链DEA模型对发生在制造企业内部的IT投资转化为IT资产应用能力和IT资产应用能力转化为IT影响的两个过程相对效率进行了测评.最后,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两个过程的企业内部因素,为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转化效率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技术溢出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旭  朱秀梅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35-1440
诸多研究认为,技术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创新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技术溢出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构建了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对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的97家软件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群内,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且两者之间关系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另外,企业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间技术溢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能力到技术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睿臣  毕克新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76-1583
 从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活动和信息过程,建立了信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模型,据此研究了信息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信息能力的提高导致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通过其构成要素对技术创新能力各构成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对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24-1030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能力和吸收能力理论,以我国2010—2013年发生并购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技术并购、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并购相对非技术并购提升了并购后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技术创新的感知识别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但没有提升技术创新的内化能力;此外,吸收能力能发挥调节作用,吸收能力越强的公司技术并购后其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更强。因此,企业在并购前需锻炼好内功、并购后在整合目标公司技术资源的同时继续加大自主创新才有利于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更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网络节点行为变量引入知识生产函数,对模型进行扩展,基于扩展后的模型考察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表明:(1)区域间知识溢出模式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域特征,在电子信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通过模仿结构相似的竞争者的行为获取外部知识;在生物医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在互惠网络中获取新知识。(2)知识吸收能力对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吸收能力高的区域和吸收能力低的区域,都可以通过嵌入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实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Knowledge transf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knowledge transfer affec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o reveal this internal mechanism, we propose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absorptive capability and network reliance. Using survey data from 218 managers in Chin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s used to investigate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sorptive capability positive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Moreover, network reliance positively moderates not on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ptive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but also the overall mediation model. This demonstrates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network reliance have higher innovation capability when they have accumulated enough business knowledg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conclude that innovation capability may be promoted more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complex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bsorptive capability, and network reliance.  相似文献   

18.
唐锦铨 《情报杂志》2012,31(7):200-204,190
技术转移是技术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合作中技术转移以及技术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塑造企业的吸收能力.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为样本,关注技术合作中企业技术能力形成过程,研究先验知识、员工资质与培训投入等吸收能力维度对技术转移效果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先验知识对技术转移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资质因素影响力次之,并且先验知识与技术转移效果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邹波  张巍  王晨 《科研管理》2019,40(1):32-41
吸收能力是如何从个体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直是理论关注的焦点。与既往研究采取相对静态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基于个体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个体间知识共享是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275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本研究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知识交流平台和组织共同愿景正向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组织决策集中化程度负向影响组织吸收能力。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