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逐步形成,涌现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斗争相继失败后,看到清朝廷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人民的工具,中国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纷纷自备斧资出国留学,寻找救国救民的新途径。日本邻近我国,学费负担较轻,文字接近,学习也较方便,而且去日本,容易注视国内局势的变化,便于及时潜回国内进行革命活动。留日学生印发的《劝游学书》、《致江  相似文献   

2.
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镇压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1901年清朝政府签订卖国的《辛丑条约》以后,清朝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引起全国人民无比的痛恨。这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在广大人民面前逐渐丧失了影响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上海,是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  相似文献   

3.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创始人,明治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积极批判日本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输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有日本伏尔泰之称。他的《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启蒙著作,在唤醒日本国民砸碎旧的封建制度枷锁和向欧美资本主义学习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也渐渐形成了脱亚思想,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由同情、蔑视转向鼓吹侵略,无形中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仅就福泽谕吉的中国观,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漫游记》是德富苏峰在继《七十八日游记》后写的第二部中国游记。1918年,德富苏峰的帝国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中国漫游记》的创作意图便是使日本人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国,同时为日本政策制定者对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中国漫游记》中,德富苏峰更加细致、透彻地分析中国政治和各方面的优劣势,并分别给中国和日本提出了一些"建议"。这部游记是德富苏峰中国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早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些知识分子中就出现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变法维新思想迅速传播。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书立说,创办报刊,起到了动员群众、开发民智的重要作用。我国报纸的雏型,应以《邸钞》为先驱。《邸钞》又称《邸报》或《朝报》,为中国古代官府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论情报。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在京师设邸(即办事处),用以“通奏报,待朝宿”,其所传抄朝廷诏令章奏者为《邸报》,是当时了解朝政的惟一读物。至宋代流行益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欧风美雨中兴起。作为新的经济因素,它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几经挫折,资产阶级的强国富民之梦破灭。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眼于影响因素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由此把握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一八九八年的中国戊戌变法,如同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一样,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由于日本和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而同一类型的中国戊戌变法,却在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联合扼杀下夭折了.这场力图将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尽管有着许多时代和阶级局限带来的弱点,但从其历史作用来看,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进步的、积极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它开创了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的新时期,其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思想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它尤其给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以深刻的影响。这场运动使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列强、清朝统治的反动本质,使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反抗力量,认识到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关系,生动地体现了救亡与启蒙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产物。本文就此试作简要阐述,从日本对华政策的角度,来说明《二十一条》的背景。一《二十一条》是日本对华政策发展的必然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无论从完成日本的帝国主义体制,抑或从确定其“大陆政策”来讲,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俄战  相似文献   

10.
一八九四年,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一八九五年迫使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签定了割让台湾、辽东半岛,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万万两等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空前严重的浩劫,从此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帝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女英雄秋瑾,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曾创办了《白话》《中国女报》二份革命刊物。其编辑活动为中国编辑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编辑思想值得我们后世编辑工作者吸取和学习。一、秋瑾的报刊编辑活动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家们竭力主张向西方寻求真理,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作武器,救亡图存,同封建王朝展开斗争。秋道也冲破丈夫和封建势力的百般阻挠,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二十世纪初的日本聚集了几千留学生,成为中国革命的海外基地。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家都曾来日开展革命活动,爱国学生先后创办了《国民报*浙江潮*…  相似文献   

12.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到处兜售修正主义文化,从意识形态领域向日本人民革命斗爭进行更加猖狂的攻击。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修正主义统治集团,在国內意识形态的整个领域,实行资产阶级全面的专政。他们一方面疯狂地破坏和镇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文化;另外一方面使腐朽透顶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任其到处泛滥。他们大肆鼓吹军国主义、狭隘民  相似文献   

13.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新思潮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是本专题的重点。对《天朝田亩制度》、洋务运动和三民主义的评价,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特点、功绩、教训的分析等,是本专题的难点。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先声。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的失败,促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相似文献   

14.
近代史上的评《红》奇文一八四○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此后,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封建势力卖国求荣,民族危机十分严重。帝国主义不仅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而且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历史给中国人提出的新课题。就连封建卫道者曾国藩、胡林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成为我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戊戌维新的中心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先后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等刊物,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同时又提倡保皇,反对以孙中山为  相似文献   

16.
远东共和国(1920—1922)是根据列宁和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策略思想,为仅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革命而成立的“缓冲国”。她标榜自身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深人,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汹涌而至。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打破了封建文化的一统天下。在西学和中学的斗争中,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潮萌芽生长了,新的文化体系一资产阶级文化体系开始形成,随之产生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它的形成及其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作一探讨。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的形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是在中国封建文化已经走向衰落、西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继续疯狂地向中国进攻,企图把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这时候,全国广大人民,首先是工农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处于中间状态的阶级和阶层也开始由动摇走向中立,一部分并倾向抗日.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却继续采取卖国和内战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强,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倡导并进行了变法运动。谭嗣同是这场运动中的左翼激进分子,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权思想与封建君权思想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深重的灾难。中学历史教材,无论是大纲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还是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都要讲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旅顺、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以战养战”大肆掠夺资源;思想上则推行奴化教育。泯灭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