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反映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重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创造性的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在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爱红 《天中学刊》2002,17(3):118-119
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分析比较“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 首先,两者都突出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分析,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在党的学说中的创造性运用.从马克主义党建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角度,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重大突破,论述了“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思想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科学指针。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思想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所揭示的科学内涵对指导我们正确地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形势下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理论来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问题,只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贵穿于“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因此,“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述,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运用、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保持其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条件。“三个代表”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所阐述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大继承和创新,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的内涵,丰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点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依据,并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主体即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具体化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干部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有关"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与其世界观的转变是一致的,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人的解放"的内涵是不同的,可划分为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时期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我们界定马克思"人的解放"的内涵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  相似文献   

12.
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给予了极大的理论关怀,在他们视野中漂移着三大“重建”理论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读理论、重释理论和重建理论,这些理论的得失都值得当下理论界讨论。本部分讨论了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实质。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提出了"合力论"思想,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弥补了过去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恩格斯历史发展"合力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不仅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本文着重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历史经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群众观点等基本原理,论述了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发展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对旧哲学的突破发生在历史领域。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在马克思之前已经存在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把它们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关于社会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唯物主义属于客体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则把唯物主义奠基于实践概念之上,由此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和人的历史性,由此,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被发展为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但实践唯物主义不仅改造了社会的和人的唯物主义,而且使自然的或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一般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在继承和发扬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基础上实现的又一次理论的突破。"中国梦"的提出、现实的发展以及最终所要实现目标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范式有着深刻的理论联系,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宏大叙事体系中抽出"历史观"、"实践观"以及"群众观"三组基本范畴和以上"中国梦"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说明中国梦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有力地论证了中国梦实现的理论自觉,同时也在和中国梦的结合中实现自己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百年史实的展现:社会进步论(“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主导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推广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到当今的以“以人为本”为内涵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实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重新解读而一直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而这种嬗变却恰恰是时代诉求与马克思主义文本重读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与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苏联、东欧剧变和各种新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伍德坚信马克思揭示的“两个必然”论断,始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评判国际局势,在与各种西方思潮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她反对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程序和精神。伍德主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爱德华·P·汤普森(EdwardPalmerThomp·son)和罗布特·布伦纳(RobertBrenner)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伍德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仍然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最佳理论武器,研究资本主义体系的统一性和历史真实性,研究资本主义被取代的可能性,而不研究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将资本主义当成历史的终结。伍德坚持经济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是一名传统和坚定的理性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历史,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反实证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诠释。拉布里奥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历史是一个整体,它以社会的形成过程和改造过程为基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了自身,创造了人类历史及人为的环境。拉布里奥拉基本上把握住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也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