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TiO2-Zr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2.
固体超强酸S2O2-8/ZrO2-TiO2催化合成乙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Ti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3.
一、第179面酯类练习题第三题原题:甲、乙、丙三人分别将乙酸与乙醇反应得到的酯提纯,在未用指标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1.甲得到了不容于水的中性酯;2.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3.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结果的原因。原参考答案为:第一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NaOH溶液恰好与酸中和。第二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NaOH溶液不足量,酸过量后与酯蒸馏出来。第三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NaOH溶液过量,酯全部水解。此题设计了在无指标剂的情况下,NaOH可能出现的三…  相似文献   

4.
以乙嘧酚和二甲胺基磺酰氯为原料反应合成乙嘧酚磺酸酯,分别以NaOH与Na2CO3做缚酸剂,甲苯做溶剂.发现NaOH作为缚酸剂时产物杂质较高,含量为90%,收率偏低为80%.Na2CO3做缚酸剂产物收率91%,含量95.5%.通过工艺的优化大大节约了成本,使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便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一、第179面酯类练习题第三题   原题:甲、乙、丙三人分别将乙酸与乙醇反应得到的酯提纯,在未用指标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以亚胺基二乙酸和二乙撑三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侧链含羟基的新型两亲性大型多胺配体,其结构经MS,^1H NMR,IR(KBr片)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7.
以乙二醇和丙烯酸为原料,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合成双丙烯酸乙二酯,探讨不同催化剂及制备条件对酯化反应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化学第三册(必修 选修2003年版)第六单元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介绍"乙二酸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五个方面的性质:①乙二酸的酸性;②乙二酸受热分解;③乙二酸的还原性;④酯化反应;⑤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教材例题的教学功能还不仅局限于此,下面通过对有关乙二酸问题的延伸改编,探讨如何挖掘教材例题的潜在价值,发挥教材例题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其反应过程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跟醇分子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酯化反应是历年高考有机推断题与合成题的考查热点之一.高中教材中仅重点讨论了乙酸跟乙醇的酯化反应,但由于发生酯化反应的酸既可以是一元或多元有机羧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而醇也包括一元醇与多元醇,这样酯化反应就有多种不同类型.下面列举几种,以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聚酯纤维,兼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PA)的优良性能,其蓬松性、回弹性、柔韧性、抗污性、耐磨性、抗潮性、染色性等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较好.合成PTT,以Ti及其化合物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路线为佳,酯化时所需反应温度高于PET,缩聚温度低于PET,各阶段反应时间比PET短.根据我国国情,开发研究1,3-丙二醇(1,3-PD)、PTT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借助微波辐射技术,以活性炭负载钨硅酸为催化剂,以乙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二丁酯.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诸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钨硅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乙二酸用量为0.05 mol, 醇酸摩尔比为2.6∶ 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8.0 %,微波输出功率为325 W,辐射时间为10 min,带水剂环己烷8 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6.8 %.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效果好、操作简单、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羧酸酯是一种重要的精细有机产品。寻找新的酯化反应催化剂来替代浓硫酸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报道了一般酸型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及超强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脱镁叶绿酸-α甲酯为起始原料,利用E-环β-酮酯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化学结构修饰,通过空气氧化反应和相应的重排反应,分离出红紫素-18甲酯和卟吩-f二酯.端向化学结构改造导致卟吩周环上质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变化,讨论了具有叶绿素碳架的卟吩核磁光谱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三册第82页至83页,[示例2]乙二酸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一文中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说法是错误的。乙二酸没有这种性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抗氧剂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的三种合成方法,并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和硬酯醇为原料合成了无酚或无酚官能团污染的抗氧剂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配比、氯化氢气体吸收剂选择等工艺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合成过程分两步反应完成,第一步采用分段升温方式控制反应温度,季戊四醇和三氯化磷反应生成中间体二氯代季戊四醇亚磷酸酯(DDS),不必提纯即可与硬酯醇进行下一步反应生成目标产物。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收率为94%,所用溶剂和氯化氢气体吸收剂可回收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现用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选修 )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节 ,关于乙二酸 (俗称草酸HOOC -COOH)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部分 ,书中根据乙二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预测乙二酸可能具有的性质 ,并设计了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其中对于验证“乙二酸受热分解”这一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如下 :“如图 1所示 ,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 ,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 ,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观察现象……通过实验 ,可以观察到乙二酸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图 1 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可是 ,…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条件下,以Lewis酸为催化剂,羧酸与乙二醇、酸酐与一元醇发生双酯化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二酯类化合物.通过原料比、微波辐射时间、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在微波筛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放大实验,合成克级二酯产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条件下,以Lewis酸为催化剂,羧酸与乙二醇、酸酐与一元醇发生双酯化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二酯类化合物.通过原料比、微波辐射时间、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在微波筛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放大实验,合成克级二酯产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9.
氟甲基化指的是连有一个、二个或三个氟原子而不论是否连氢或其它卤原子的单个碳的氟化物作为氟化试剂的所有烷基化作用。氟甲烷作为氟甲基化试剂代表了有机氟化物合成了一个重要方面,正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制备多官能团的选择性氟化物中间体。该中间体能变成其它方法不易合成的氟甲基化产物。这些产物包括α-一氟、二氟、三氟甲基化羰酸、酯、氨基酸;通过wittig反应氟甲烷能用于制备一氟、二氟未端烯烷。使用氟甲烷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低毒性与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B3LYP精度下,用本实验组参与发展的线性标度电子结构计算方法——中间插件延长法(central insertion scheme),计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它的量子尺寸效应,亦即能量间隙随尺寸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其单光子吸收谱。另外还在包含色散效应(dispersion effect)的密度泛函wB97XD精度下,计算其电子结构和单光子吸收谱。发现在wB97XD精度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能量间隙明显增大,从而导致其单光子吸收谱发现明显的变化。另外两种精度下的体系的能量间隙随尺寸变化情况也不相同。这意味着色散效应对研究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