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亳州市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社会形势下,亳州市应当以何种新的农田水利建设思路来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并为亳州市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文化旅游,是一种探索性的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新兴旅游形式,是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就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更好地发挥亳州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速中医药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累积湿润指数分析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马晓群  吴文玉  张辉 《资源科学》2008,30(3):371-377
提出了一个农业旱涝气象指标一一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通过确定不同区域综合农田作物系数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订正,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从而具有农业意义。用土壤墒情指标对该指标进行分区域旬旱涝等级的确定和检验,其定量符合率为60%-70%,定性符合率为80%.90%。利用该指标分析近30年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的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意义上江淮地区农田水分状况能满足作物需求,湿润程度湿润区高于半湿润区。农业旱涝年际变化大,变异率北部大于南部。北部旱涝并存,春旱、夏秋和秋冬连旱频率高,夏季洪涝严重;南部总体湿润,以涝居多,但夏秋干旱频发。在气候变化导致江淮地区降水格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近年来北部夏季洪涝,南部夏秋旱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曹永强  曹阳  徐丹 《资源科学》2015,37(10):2068-2077
本文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黄淮海流域14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选取旱涝频率和旱涝范围作为评价指标,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分解函数(EOF),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黄淮海流域旱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黄淮海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除中度干旱主周期为10年外,其余各级干旱、洪涝范围的主周期分别为20~25年、25~33年,另外除极度洪涝外,其余各级旱涝的突变年份均在1977-1978年左右;空间上,流域内洪涝频率总体上低于干旱频率,在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下,黄河、海河流域旱涝变化基本同步,淮河流域与其它两流域旱涝变化相反。此外,受纬度和季风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域内旱涝变化呈纬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浙中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时期旱涝灾害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茂鑫  斯公望 《科技通报》1992,8(4):213-218
利用浙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历史旱涝灾害史料,归纳为旱年、涝年、旱涝年三种基本类型.并分别讨论各型灾年的基本特征.将其灾害序列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发现目前该地正处在近1200年来,旱涝灾害最频繁的历史阶段内.统计结果,旱涝灾害年频数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反厄尔尼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浙江省旱涝灾害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63个气象站点36年(1971-2006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并利用该数据确定区域旱涝等级,对浙江省的旱涝时间序列进行研究,运用GIS空间插值方法(Kriiging)分析浙江省旱涝的时空分布,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从70年代开始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旱涝交替发生,但总体以偏涝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多旱区在金衢等内陆丘陵盆地,多涝区常发生在浙西地区。这对防御旱涝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西藏地区旱涝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划分西藏地区旱涝等级较为客观的标准,(即:旱涝指标Pt的方法),指旱涝等级划分为(重旱,中旱,轻旱,正常,轻涝,中涝,重涝)七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利用近200余年(1775 ̄1995)旱涝等级序列对辽河流域由于降水量异常所造成的旱涝长期演变的阶段性、持续性及准周期性进行了分析。为正确预测该地区的旱涝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9.
大寺枢纽工程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耿庄,是涡河进入安徽省境内的第一座拦河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0575平方公里,工程等级为Ⅱ等大(2)型,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流量为2200立方米/秒。大寺枢纽工程对控制流域内能有效拦蓄地表水,抬高地下水位,是亳州市及谯城区抗旱和排涝的控制性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边陲,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魏武帝曹操和神医华佗的故乡。“八五”以来,亳州市以“重农、强工、活商、兴科教”的发展思路和“工业上台阶、农业上效益、科技上水平、经济上位次”的奋斗目标,埋头扎实工作,奋力争先进位,各项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居全省县  相似文献   

11.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变化的周期性与旱涝等级状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远平  赵咏梅  杨太保 《资源科学》2009,31(6):1046-1050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汛期旱涝灾害演变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区域内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墨西哥帽小波和叠加马尔科夫链分析相结合探讨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流域汛期具有不同的旱涝演变情景,2003年以来在偏涝的背景下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大。近50年来淠河流域汛期旱涝演变的第一主周期为2年,第二主周期为9年。叠加马氏链可以准确预测汛期旱涝等级状态,淠河流域汛期涝年各等级出现的概率均大于相应的旱年等级,重现期短于后者。小波分析为马尔科夫链方法提供趋势和背景,马氏链可以实现中短期汛期年景预测,两者互为补充,互为验证,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10~15年旱涝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德生  方茸 《预测》2002,21(4):36-39
本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00年来的旱涝史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并对未来旱涝形势作出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15年该地区将处于少水期,干旱灾害将增加。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旱涝演变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徐宗学  杨晓静 《资源科学》2019,41(11):2144-2153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西南地区旱涝频发,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性因子。本文利用海表温度距平(SSTA)、南方涛动指数(SOI)、西南地区近57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ENSO事件与降水、气温及旱涝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ENSO事件存在9 a、24 a和3~4 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②降水量、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EI Nino(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负相关;在La Nina(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温同ENSO事件相关关系更为明显。③ENSO事件强度与旱涝等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当EI Nino事件强度增大时对应西南地区的干旱事件增多;当La Nina事件强度增大时,西南地区洪涝事件增多;旱涝指数SPI和SOI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I对旱涝的影响存在1~4个月的滞后期,并且在滞后3个月时影响最大。因此,西南地区在强ENS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易发生旱涝灾害,需要提高对旱涝事件的警惕,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本文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二十四史及地方志中收集到的杭州市及所属七个县(市)的历史气候记载,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所规定的标准,把逐年的旱涝状况,按涝、偏涝、正常、偏旱、旱分成5级,建立以年为单位的旱涝连续序列。统计得出:①无论从各世纪或总的来看,都是涝年多于旱年,其频率分配,涝年一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秋季全球旱涝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温和ENSO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用Chen等(2001)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划分并检验了1948年~2001年全球9月~11月的旱涝年.结果表明,冷事件大多对应涝年,暖事件大多对应旱年.全球9月~11月降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涝年大多在80年代以前,早年大多从80年代开始.其中,1987年~1997年全球9月~11月的连续早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段.指出,印度季风区域、东南亚地区、热带太平洋岛屿、我国的东南沿海及日本一带、西非季风区及墨西哥湾区域,是旱涝年的平均降水差异较大的区域.并指出,东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3月~5月海温的变化对于9月~11月全球陆地降水的趋势变化有很好的预报意义.划分并检验了南、北半球9月~11月的旱涝年.指出,北半球旱涝年的分布和全球的是基本一致的,南半球与北半球的旱涝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Z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路璐  张兰霞  杨春祥  苏阳 《资源科学》2012,34(8):1518-1525
利用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近51年年际和春季气象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际变化中,辽宁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年际旱涝存在9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个分区中辽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最大,辽南地区干旱频次最小;春季干旱变化与年际变化相似,春季旱涝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分区中辽西北与辽中地区春旱频次最大,而辽南地区春旱频次最小。空间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地域分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大旱易发区为辽西南部,偏旱易发区较分散;春旱分布特征较分散,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西北部,大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部分地区,而偏旱易发区较多且分散。研究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抗旱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洞庭湖流域1999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TRMM3B43月降水量资料,通过区域综合Z指数的构建,旱涝等级的划分以及降水变差系数的计算,对洞庭湖流域近10年来的旱涝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流域实测降水数据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TRMM数据在流域旱涝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较高可信度。另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区域综合Z指数构建过程中,由于考虑了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文中的计算方法比通常采用的面积平均法更加符合实际;②TRMM数据格点在流域内均匀分布,可有效刻画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其监测的流域旱涝结果较有限气象站点的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③受季节性季风降水及区内复杂地貌特征的影响,洞庭湖流域旱涝发生较为频繁,平均一年内大约有2.8个月和2.4个月,分别表现为流域性的洪涝和干旱。且总体上,流域性洪涝发生的频率和等级要高于干旱;④洞庭湖流域洪涝发生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在过去10年间,常常有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的洪涝或干旱发生;⑤洞庭湖流域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的旱涝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而中部和东部的几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北部湖区的几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旱涝灾害对人类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58-2012年近55a的29个气象站点5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的SP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及季节的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强度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干旱强度及影响范围均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雨涝强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夏季雨涝强度和雨涝影响范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干旱整体上反映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态势。研究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在较长时间系列尺度上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旱涝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科技人生 陈菊英,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至1988年工作于国家中央气象台工作,为长期天气(气候)预报员和副组长,负责业务服务和科研;1989年以来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课题组长,重点研究区域性旱涝和强暴雨过程的气候分布特征和旱涝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在气候特征与洪旱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米雪  延军平  李双双 《资源科学》2014,36(11):2307-2315
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暖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从南向北逐渐增加,浙江增温明显高于广东,降水稳定波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2近54年东南沿海地区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以旱灾为主,70年代涝灾频率呈上升趋势,80年代旱涝频次大致相当,90年代旱灾减少,极端涝灾增多,2000-2013年正常年份逐渐减少,旱灾大幅增加;3在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旱涝频次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旱灾呈现为“南少北多”的格局,广东西南沿海、福建北部以及浙江南部旱灾频次相对较高;涝灾表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雷州半岛,福建建瓯、德化、龙岩等地和浙江东部地区更易发生涝灾;4在空间变化趋势上,历史上旱灾频次较低、涝灾频次较高的华南地区趋于干旱,旱灾频次较高、涝灾频次较低的北部地区趋于湿润;不同地区旱涝变化的季节响应存在差异,粤北以春冬旱为主,闽南以春秋旱为主,浙江北部全年均呈现湿润趋势;5在区域尺度上,东南沿海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暖化并不同步,广东气温增幅相对较小,降水变化平稳,区域旱灾频次明显上升;浙江增温幅度最为明显,但是并未呈现干旱化趋势,相反涝灾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