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味道"     
下午,主任让我代课.课还没备好,我便打算让孩子们先感性认识一下毛泽东的诗词,这也是为即将要上的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酝酿情感.我拿出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注>,亮开嗓子朗诵了开篇的一首<沁园春·长沙>.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和深厚友谊.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学校订了一份<江西教育>,每当乡邮员把<江西教育>送到学校时,我都会"先下手为强",来个先睹为快.时间一长,我便尝试着给刊物投稿.没想到位我的第一篇教学小论文<<卖炭翁>一文对比手法的妙用>很快就在<江西教育>1989年第6期"教学一得"栏目中发表了.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逢."我人在山西,却有缘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教育>相识相知.我和<江西教育>结缘始于2007年,那年,我的一篇书评<在触摸中享受着美丽的风景>发表在<江西教育>A版第2期上.收到样刊后,我认真阅读上面的每一篇文章,从此以后,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在2009年第二期的<恋爱· 婚姻·家庭>杂志中看到一篇短文<预定失败>,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勾起了我对教学育人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梁晓声改编成电视剧,将搬上荧屏.为此,我拜访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刚刚过去的一九九八年,对梁晓声仍旧是创作的丰收年.他送我九八年度出版的长篇结集散文就有:<凝视九七>、<梁晓声话题>、<心灵的花园>等新作品.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听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中的<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一课,感觉课堂上充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整堂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很好地体现与演绎着品德与生活的鱼水关系.  相似文献   

7.
1990,我怀揣着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同事们强烈推荐我订阅一种杂志--<小学教学>.好意难却,就这样,一开始工作我就结识了<小学教学>,从此相知到结缘,20年来相依相伴.很多美好的回忆都珍藏在彼此的心间.其中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便是我与<小学教学>结下的"梦"缘.  相似文献   

8.
每年期末,我都要接受全县期末质量验收试卷的命制任务,并特意要求,为了与中高考接轨,现代文阅读题一定要原创.凡命过题的教师都知道,一份试卷的重头戏之一就是现代文阅读,它直接决定了试卷的效度和区分度.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接下来的时间,我大量阅读一些时尚刊物,诸如<读者>、<散文选刊>、<意林>等等,在那些被冠以"心灵鸡汤"的美文中,寻觅"猎物".阅读文段确定之后,我就依据<考纲>中的识记、理解、分析、应用、赏析等几级目标,设置四至五道题目,挖坑布雷,设置陷阱,一道原创的阅读试题就新鲜"出笼"了.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10.
怀念"村夫"     
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材料,居然翻出了十多年前的两封编辑来信,墨迹已淡,温度仍存.一封是<上铁青年>编辑部的匡志良写来的,一封是<小学教学>编辑部村夫写来的,前一封署的应该是真名,后一封署的可能是笔名.收到第一封信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学生;收到第二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是一名老师.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眼睛盯上了高考满分作文. 我也是. 高考过后,我总习惯性地驻足书摊浏览大大小小的晚报,看有没有披露来自阅卷场的"满分作文":高考阅卷一结束.我总习惯性地翻阅书摊上大本小本的<××年高考满分作文快递>、<××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年高考阅卷标杆作文>之类的图书.以便为备战下一年高考的学生支招:新高三的第一堂作文课,我也总习惯性地拿出几篇当年高考的"满分作文"读给学生听,好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获得了一期<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4.3(下),我对一些文章很感兴趣,特别是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文章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反复阅读后得到很多启发.在拜读尹伟中社长的刊首语<塑造灵魂>一文后,我有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文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文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文,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文报>,就写起杂文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文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桃花流水>的审美感受 张丽军: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了山大的马兵老师、山师的房伟老师、<时代文学>的赵月斌老师与山师的研究生来讨论山东女作家常芳的长篇新作<桃花流水>.今年我到哈尔滨开会,遇到<绥化学院学报>的主编林超然先生,一起谈到了被文坛所遮蔽的"70"后作家研究,想做一些研究.山东新崛起的70后女作家常芳,是我与林超然先生较为熟悉的作家,都读过她的<一日三餐>,印象很好.  相似文献   

15.
案例:<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浙教版思想品德第12册) 上完<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我感悟良多.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徐洪刚见义勇为的事迹后,为了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头创设了一个情境: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扒手正将手伸进女乘客的背包里,意欲行窃.学生小林发现了,上前拽住扒手的衣服,大叫"抓贼!"那扒手缩回了手,狠狠地扇了他两个耳光.  相似文献   

16.
我曾一天内连续听了五位青年教师上的同一节课,课题是江苏版高一语文新教材的课文--劳伦斯的<鸟啼>.<鸟啼>是一篇文笔相当优美的散文,写的是一群鸟面对冬天的严酷毫不屈服,"向死而生",直到春天到来时又欢乐地歌唱.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种特殊体例的课文,就是把一首古诗词包融在一篇生动浅显的现代文中,我们常称之为"文包诗",如低年级的<咏华山>、<母亲的恩情>,中年级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高年级的<黄鹤楼送别>等.我想"文包诗"这一文体,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而设置的,它使原本深邃的诗歌意境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8.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的表现主体是一群很平凡很普通的人.王一生只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下乡知青,肖疙瘩只是一个爱树如命的农民,而"我"也仅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劳动者.阿城作品对世态人生的扫描,展现出了前所鲜见的大陆众生相.  相似文献   

19.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和蜗牛一起散步>这则寓言故事:有一天,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牵着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实在太累了,于是我不断地催它.  相似文献   

20.
案例:2002年8月,余杭开始了新课程实验.我和同行们接受了教研室组织的暑期通识培训,对新课标理念囫囵吞枣一知半解.9月1日马不停蹄地进入课程改革实践.11月初,省教育厅组团来调研.我执教<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我愿和你交朋友>.教材编排的是小朋友自制名片,然后通过送名片来交朋友.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和初步的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