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与传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较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这样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文章在概述国内外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发展现状、辩证地分析其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本文选题新,资料新,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数字移动电视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电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收看电视节目的。目前移动电视已开始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办公大楼等领域相继得到应用。目前.也有人把手机电视称之为移动电视。“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是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邓志伟 《新闻世界》2009,(9):104-105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新兴媒体,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迅速发展。本文根据对武汉公交移动电视的调查,探究影响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周扬 《声屏世界》2006,(1):24-26
2001年2月,新加坡在15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设备,为150万人次的乘客提供移动电视服务,成为亚洲第一个开通移动电视的城市: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正式开播。上海成为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开动移动电视的城市;2003年10月1日,长沙移动电视信号测试成功:10月18日,为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量身打造的电视专题节目——《五城资讯》正式播出。长沙移动电视成为全国第一个播出自办节目的移动电视公司:2004年5月28日,作为”科技奥运”和“数字北京”一部分的移动电视在北京公交车上试播成功:……  相似文献   

5.
李昕 《视听界》2007,(1):106-108
无锡广通数字移动电视有限公司(下称“无锡移动电视”)作为政府数字化工程和当地惟一授权户外电视媒体,于2005年5月正式成立,当年10月1日,“无锡移动电视城市频道”作为无锡移动电视的第一套节目正式播出。目前,无锡移动电视已初步构筑交通网、商场网、银行网、健康网、楼宇网等,已分步涉足公交、客运、机场、商场、超市、户外大屏、行政楼宇、银行、卫生健康、影剧院、酒店等场所,2006年末各类电子大屏、液晶屏达到3000屏左右,初步形成“城市电视”的平台雏形和传播效果。本文对无锡移动电视一年多的实践作些盘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郑建丽 《新闻界》2006,(5):92-93
在“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卫星IP广播”等新视听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推“IPTV”,“IPTV”,也有人称之为“网络电视“或“宽频电视”。尽管对于许多消费者甚至传媒学术界来说,IPTV至今还是一个颇为陌生的概念,但它的迅速崛起已经引起了网络和  相似文献   

7.
兰州公交移动电视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菲菲 《新闻世界》2009,(8):117-118
近几年,移动电视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传媒经济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公交数字移动媒体也已成为普通市民在户外接触最多的媒体之一。本文通过对近200名乘坐过公交车的兰州市民(兰州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受众)进行调查,分析兰州市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在实际收看效果、节目的设置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吕艳  丁玲娜 《青年记者》2007,(3):124-125
公交移动电视的数量及规模扩张是近年来一大亮点,在传递新闻资讯类节目上所具有的优势日渐显露,成为这类节目的一个潜在强势传播载体。公交移动电视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新闻资讯类节目的良好传播渠道。首先,封闭空间所形成的强制性传播使受众群得以保证。对乘客来说,封闭车厢里安装的移动电视接收机是不可抗拒的信息传输体,只要坐立于车内,都会有意无意地被迫收看来自移动电视的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ITV,"我的TV"--数字交互电视与电视传播革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正在从单向广播式数字电视跨越到双向交互式数字电视,其标志是2004年推出的“广播式加交互式”的杭州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目前,它正在进行10万户规模的整体数字化平移,这说明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阶段,作为新型的电视传播媒介,它的全部特性还是待最终现实的验证,但是,它目前体现出来的技术优势已经很清楚,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刘俊娜 《新闻传播》2006,(12):55-55
随着各国电视机制的转轨,电视制作也从“生产文化型“转向“消费文化型”,商业化比重越来越大,加之电视受众的收视耍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媒介的选择空间也随之增大。电视行业仅在短短几十年中便日新月异,从传统的宣传式播放到今天的各种传播形式、节目类型盛行,网络电视、数字电视、虚拟电视、移动电视、真实电视等众多电视产物也相继推出。可以看到,电视传播正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家族中的成员,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在新闻领域的主流地位已被电视的兴起而动摇,电影在娱乐方面的吸引力,已经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广播虽然与电视在传播信息方面同有快速的优势,但由于其只能听不可见面逊色于电视。因特网的迅速崛起,虽然对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要超过电视的影响,却还需要时日。电视是一个令人眼花乱的“魔盒”,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电视获得了巨大成功,电视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  相似文献   

12.
数字移动电视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的。观众可以在其有效覆盖范围内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公交车、出租车、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移动电视画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电视“庸俗化”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全部归咎于电视的“商业化”。我们以为,电视的商业化只是为其“庸俗化”提供了运作机制上的可能性,而造成电视“庸俗化”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是电视受众中普遍存在的低文化层次趣味对电视传播产生了“庸俗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移动电视的诞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基础。社会变革、信息化与技术革新推动了它的发展。因此,移动电视的发展符合传播的时代趋势,同时也具有大众传播和分众传播的特点。移动电视覆盖广泛、反应迅速、移动性强,在高速移动的状态下能保持画面的清晰。实现了边走边看。移动电视的出现有效地填补了室外公共场所媒体空缺导致的注意力“盲点”.它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活动空间、节奏和态度。不过,  相似文献   

15.
探路手机媒体广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秋芳  唐林 《青年记者》2007,(3):132-133
3G时代山雨欲来,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新的角色身分也呼之欲出。与传统广告相比,其为手机用户搭建了无处不在的随时连通的移动互联网个人终端平台。随时接触,随时传播,随时反馈,这一对一到多点互动、即时定向的便携移动媒体,让广告主发现了一片广告传播的新天地。世界第三大广告公司BBDD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罗伯逊认为:“手机将取代电视成为第一广告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功能研究是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视传播艺术怎样才能发挥对电视生产和传播的功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最核心的功能提高电视生产与传播的“效率”,提升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品格”,进而对“效率”与“品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移动出版     
背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随时随地传播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移动电视”、“移动博客”的兴起就是明证。“移动电视”是指在公交车、地铁及车站、机场等流动人群密集的场所安装移动电视接受设备以播放电视节目的新型电视形式,它具有传播信息和广告发布的双重功能。“移动博客”  相似文献   

18.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9.
梅其通 《视听纵横》2010,(4):106-107
近几年,移动电视迅速地进人人们的生活,国内与移动电视相关的概念和叫法也非常多,比如:移动电视、手持电视、手机电视等等,不同人理解和所指向的实际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概念不是十分的清晰。就像“移动电视”,有的人理解为特指“公交电视”和“列车电视”,而对有的人而言,“移动电视”则是一个涵盖更广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移动电视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移动电视以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引起人们关注。充分发挥它的传播优势和广告优势,解决困扰它健康发展的难题,移动电视必将获得更为广阔和长久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