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特亮 《海外英语》2013,(1):199-200
该文将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形态相结合,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将《天黑前的夏天》中叙事视角进行性别化阐述,分析其如何建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看《理智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评与叙事学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新流派——女性主义叙事学。奥斯汀作为英国杰出的女性小说家,自然就成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目标之一。与经典叙事学相比较而言,女性主义叙事学重点在于把作品语境化,聚焦于叙事结构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社会政治语境分析故事和叙事形式中的性别政治含义。这种意识形态和叙事形式并重的方法值得借鉴到女性主义翻译批评中来,克服以往停留在故事层面上的纯政治文化批评的片面性。采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结合翻译的社会政治语境,在故事和表达形式两个层面对《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的英译文展开女性主义翻译批评,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文本分析等方法,对世纪之交中国电影的女性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女性叙事就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叙事。因此,电影人通过不同的女性叙事,表达了他们对不同性别的文化观念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6.
刘广南 《海外英语》2014,(17):220-221,231
随着近三十年的发展,女性主义叙事学已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交叉性路口”(“the intersectional future”,Susan S.Lanser,2010)。处于“交叉路口"的女性主义可以与跨越时空的叙事模式互为映照,从而创造出一种叙事学。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带着自身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社会身份,常用“交叉性”的时空转换叙事手法解剖小说女主人公的“交叉性”多重社会身份影响下的生活状态。用“交叉性”概念解析门罗作品,不仅为描绘“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多维坐标”提供了案例,也为“门罗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出现了一种跨学科的新流派,即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新学派是由女性主义文评和叙事学相结合形成的.之所以称之为新流派,是因为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将作品语境化,将具有政治性质的文章以叙事结构表现出来.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相交点来分析《最蓝的眼睛》中莫瑞森的叙事艺术,此外,莫瑞森作为一名女作家,所在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政治化思想.在《最蓝的眼睛》的叙事策略上可以充分展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充分阐述了黑人女性生命的扭曲是由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造成的,黑人女性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意志和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我的.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尔斯的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以新颖的叙事技巧丰富的叙事层次塑造了一个聪颖、叛逆而叉神秘女性形象莎拉.本文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叙事话语和性别身份的研究,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莎拉的形象,分析福尔斯是如何在男性语境中还原一个文化他者的新女性形象,进而思考莎拉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出现对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三十年的发展,女性主义叙事学已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交叉性路口”(“the intersectional future”,Susan S. Lanser,2010)。处于“交叉路口"的女性主义可以与跨越时空的叙事模式互为映照,从而创造出一种叙事学。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带着自身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社会身份,常用“交叉性”的时空转换叙事手法解剖小说女主人公的“交叉性”多重社会身份影响下的生活状态。用“交叉性”概念解析门罗作品,不仅为描绘“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多维坐标”提供了案例,也为“门罗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该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性别化叙事的运用。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分析解读小说主人公悦子的第一人称回忆叙事。叙事者悦子通过性别化的叙事声音对女性叙事权威进行建构,借用叙述视角转换再现包括自己在内的边缘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小说批判了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男性中心主义、白人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同时也体现了同属边缘的少数族裔作家石黑一雄融入西方文坛中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肖扬  李昀 《海外英语》2015,(1):211-212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意味着将"性别""权力""话语"等纳入研究范畴,通过分析文本的叙事方式,揭示其中的性别意识。比如,用这种方法研究《德伯家的苔丝》,尤其是其中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和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我们将发现哈代超出了其所处的时代,质疑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宗教和婚姻制度,并通过赋予女性话语权,建立了女性不同于男权社会的异教主义权威。  相似文献   

12.
胡晓萍  蔡岚 《海外英语》2015,(1):199-200
女性主义叙事学认为,叙述声音模式不仅表述了技巧规则,也表达了一种类型的叙事意识。兰瑟要求技巧必须与意识形态一起被理解,强调叙述者如何利用技术达到其叙事,强调对作者的社会性别、叙述者的社会性别及声音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分析,在社会历史语境的前提下关注社会性别差异对文本形式的结构分析。该文从叙述声音模式分类出发,阐释茨威格小说中女性声音的深层含义,揭示性别特征乃影响作者选择特定的叙述声音模式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肖敦交 《文教资料》2008,(32):38-40
西方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作品<宠儿>中的"叙事话语",以结构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考察女性"叙事话语",以及所实现的"话语权威"."话语"层面在国外文学研究中较易被忽略,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外国文学研究,特别是黑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在其四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坚贞不渝地进行着非裔女性主义书写。她的九部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黑人女性在性别、种族、文化层层罗网之下的历史性的宏大叙事。文章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和叙事学理论,以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叙事主题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分析莫里森九部小说在主题上的叙事关联,在明晰其创作思想的连贯性的同时,分析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形式主义到现在:意识形态叙事的谱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叙事的理论探徽要求把叙事学的开端追溯到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把形式结构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后经典叙事学对两者的关联性给以足够重视,在这一转变中巴赫金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巴赫金不仅对叙事的意识形态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还提供直接的工具和切入点,其"话语"理论以"声音"为指称或直接或修正的进入后经典叙事学,显示出巨大的意识形态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单文华 《中国教师》2009,(Z2):118-12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表达了文化融合的思想,还透露出对男性中心和西方中心主义的颠覆。在艺术形式上,小说也显示了背离传统叙事手法的诸多叙事特色。本文试依据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观点,从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如何运用独特的"讲故事"的模式来表现意识形态,剖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后经典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修辞性叙事学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其中,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已经成为后经典修辞叙述学最有影响力的叙事理论家之一,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已经成为费氏修辞性叙事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着《宠儿》中的"杀婴事件",运用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的六个命题阐释了《宠儿》中的叙事策略以及读者的阅读经验,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宠儿》这部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做出阐释,同时也展现了修辞性叙事理论与叙事批评与经典小说修辞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民间叙事作为民俗学和叙事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就具体研究对象而言仍存在分歧,尤其体现在行为叙事(仪式叙事)上.但是从叙事学研究对象、行为叙事的精神指向、阐释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文本形态等方面来看,行为叙事(仪式叙事)作为一个动态的呈现,能够构成一串可释义的符号链条,并可以在特定文化语境中进行阐释,因而,它可以纳入到民间叙事的研究范畴之内,与民间叙事文学一道共同构成民间叙事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宫本百合子的"自传体"小说《伸子》,历来多围绕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人物形象对比或从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叙事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作家对"男权中心社会"的解构,解读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盲刺客》中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作家得以完成该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从叙事学角度看,可以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解析。玛格丽特把高超的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的现代女性情感、地位和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