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没想到我们的人民这样需要思想,就象黄土地那么需要水一样。一个民族的强盛,依赖于思想家和人民共同思考。”6集电视特别节目《河殇》的年轻导演夏骏抚弄着桌上一摞摞寄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来信,发出了同该片顾问金观涛一样的感慨。“我们是石油大队实习队的学生,生活在贫困闭塞的深山峡谷里,偶然机会看了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河殇》,立即被它的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所深深地震撼了。宏大的、富有创见的独特思维,富有哲理的,精辟的论断,真实的、珍贵的历史画面以及深沉的激情、悲壮的解说,给人的思索是无限的、久远的。感谢你们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我们上海五金机械公司许多职工收看此片后认  相似文献   

2.
两年多时间里,我对这个艾滋病家庭的采访,一直处于欲报不能的状态。尤其是一个小镇上居然有38个甚至更多潜在的艾滋病(当地简称为“艾滋”)感染者,一且见诸报端,不仅骇人听闻,还容易引起别的麻烦。我曾经四易其稿,在报社领导的一再斟酌下。只报道了专家免费治疗的事。揣着这样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涉及到人民生命安危的题材不能报道,我苦恼又无可奈何。同时又为这些艾滋病感染者的不幸遭遇,受社会歧视的悲惨命运而愤懑。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有句名言:“我的主要工作,毕生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文学就是人学。”可见,写人是文学的共同特征。电视剧离不开这个特征。回想一下,这些年来我们拍摄的电视剧,凡是写人写得深刻的,像《四世同堂》,《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告别白桦林》等,生命力就极强,而那些单纯追求情节的作品,反映某项事业发展情况的作品,反映某一社会思想问题的作品,一般容易变成隔日黄花,失去光彩。我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多达数千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长远保留价值的不多,不少作者不重视写人,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电视剧写人,比之其它文学形式写人,有些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论坛》1996年第3期刊登的陈一阳《“情报”改名论》一文,全面细微地梳理了当前对这一问题讨论的观点,阅后颇有同感。陈文的一大功绩是把这个人人都想说,入人又不好说,说起来很难的问题表述得比较透彻,让人读来,思路清晰多了。当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容易的  相似文献   

5.
江涛自述     
作为《经视直播》主持人,有那么多的事情让我动容。我会和新闻中的当事人一起焦急、愤懑、感动、高兴、惋惜。我诚惶诚恐地怀揣着感激,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迈入主持门槛的那天起。“要做得更好”就是我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不管是广播还是电视,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脚踏实地,一路走来。尽管这一路走得并不平坦,但周围总有那么多的人感动着我,帮助我迈步前行。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市报的一名老摄影记者,除新闻摄影作品不断获奖外,我年年也都有文字稿件获得省级以上好新闻奖。但说老实话,这些作品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都没有我2002年采写的通讯《深圳回来个新农民》花那么多精力,跑那么多路,访那么多人,改写那么多遍。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做到胸中有全局,才能掌握读者需要知道的大量新鲜事物,才能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不是记者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刻苦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记者思想理论水平的高与低,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得深与浅,对现实生活问题了解得多与少,知识面的宽与窄,都与新闻敏感密…  相似文献   

7.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败局》,自今年1月推向市场以来,获得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好评,成了今年图书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到7月底,该书已重版7次,累计印数已达15.5万册。《大败局》既不是《三重门》、《不过如此》之类的新锐小说、大腕之作,也不是少儿类、教辅类,而是标标准准的社会科学类读物,属严肃题材。《大败局》问世时,并不是图书“牛市”,在市场上好销的书寥寥无几。那么,《大败局》何以成功?为什么会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牢牢拴住读者的心,稳居图书权威排行榜,热销于全国各大书店呢?其他的出版社能不能也策划出几本像《大败局》这样成功的畅销书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专程走访了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社领导和有关的编辑与发行人员。通过与他们的交谈,笔者深深感到,《大败局》的成功决非偶然。一、适合读者需要和社会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及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中国的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未知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历史任务,那么,每一个时代也有不同于过去时代的行为方式的人。照此,中国新闻业在中国全面改革的今天,必然会出现不同于过去时代的又一代人。是的,中国新一代名记者寥若星辰,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不存在一个象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①。值得人们庆幸的是,包括新闻改革在内的中国改革,终于在一次次的阵痛中,步履蹒跚地跨入了我们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9.
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的丰碑》,是一本反映希望工程的纪实读物,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读着读着,有时实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有一些情节,感动得我流泪,一本书能出到这个份上,应该说是很大的成功。 那么多孩子还生活在贫困线上,但他们渴望读书;社会上那么多人关心他们,把他们当成明天的太阳托起。这些,都使我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从来不会放过具有商业价值的题材,即使这个题材并不是好莱坞的原创。《午夜凶铃》被改编成《七夜怪谈》,《我的野蛮女友》和《无间道》也已经进入好莱坞的视野。其实美国人借鉴亚洲电影的思想并非新鲜事,1960年美国拍了一部叫做《七侠荡寇志》的西部片,就是拾黑泽明不朽名片《七武士》的牙慧。去年好莱坞又在琢磨着翻拍《七武士》,还有  相似文献   

11.
如今,要让人们打开收音机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报刊种类繁多,电视更以其传播形式的直接、迅速争取了大批观众。更重要的是,过去那种高腔大嗓、宣传味说教味很浓的广播对老百姓已彻底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午间半小时》节目就是我们较成功的探索之一。《午间半小时》节目创办于1986年底。当时七八个年轻人和三两个老编辑坐在一起,议出了这个节目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新闻性,又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既宣传党的政策,又及时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首先我们请来虹云、陈希和傅成励当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听众的知心朋友出现,谈身边事,说家常理,寓情于中。人有人情味,节目也就有了人情味。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韩国,成立出版社原则上是自由的,且非常简单.但在过去的军事政权时代,推行强权政治,对出版的限制比较多,成立出版社虽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3年2月,韩国开始实施《出版及印刷振兴法》,由"登记制"简化为"申告制".《出版及印刷振兴法》第9条专门对"申告制"做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13.
论热情     
热情是人的一种素质.如果说社会的其他行业需要热情,那么传媒人就更加需要热情. 对于传媒人的热情,我以为要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客客气气,嘻嘻哈哈,大大咧咧,忙忙乎乎,而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爱之深”固然是热情,“恨之切”也是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激情是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4.
投稿!     
我不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文学这条邪路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往上面闯,在一些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的网站上布满了投稿的痕迹,一些痴迷文学者还在自我介绍中详细回顾了自己屡遭退稿但仍笔耕不断的辛酸经历。但那些掌握稿件生死大权的编辑似乎并不在意,因为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了,就像医生早已不再对病痛感到新奇。不是我观点偏激,没有名气的作者就算写出《高四凶猛》这样的世界名著,编辑一般都  相似文献   

15.
《漳河告急》,郝斌生著,发表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漳河告急》,是一部言辞恳切简单,却一言破题的报告文学。我读第一遍,心里很沉重,有雾霾从心之深处升起;我读第二遍,有泪水在眼里打转,悲伤、叹息、动情、愤懑、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元月,宝鸡县人民广播电台,给全县47名骨干通讯员,每人赠订了一份《新闻知识》杂志。半年来,宝鸡县人民广播电台收到通讯员的来稿相当于去年10个月的来稿量,47名骨干通讯员的用稿数,占全台用稿数的六分之一多,在上级新闻单位的用稿数也比往年明显增多。8月7日,宝鸡县人民广播电台召开学习《新闻知识》座谈会,参加的骨干通讯员达30人,还有7位同志寄来了书面材料。会上,大家竞相发言,畅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宝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杜聿鸿说:我这个部长,不是抄手掌柜。我一年能在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100多篇,而且是从1985年以来,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我为啥要说从1985年以来呢?以前,我是位军人,从没写过新闻报道。1985年在地方人武部分管宣传报道工作,上级分配的报道任务老完不成。这事就那么难  相似文献   

17.
传媒新思维     
《声屏世界》2016,(4):69-70
传媒新思维一目了然重创新别失思想内核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看重媒体的地方,仍然是它能生产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每次传播载体的改变,都带来社会思想的重大变迁。许多时候,媒体创新者迷恋走捷径,不是因为这会使成功来得更快,而是出于思想上的惰性。无论是在信息稀缺时代,还是如今的信息过载时代,任何形式的媒体都不可能因为“迎合”的“功力深厚”而获得持久的传播力,更遑论公信力和影响力了。媒体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传递有质量的信息。如果承认“用户是上帝”的信条,那么媒体就有义务提供更值得公众倾听的信息和观点,提升公共生活的品质,而不是相反。在媒体的转型工具箱中,应该有比“迎合公众”更高级的东西。否则,即便是转型成功的弄潮儿,也未必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在大数据时代,媒体如能在专业姿态、思想含量上更上一层楼,克服“强调例外甚于常规、强调煽情甚于重要性”的不良偏好,同时还能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才是配得上掌声的胜利。在媒体转型的路上,很多人害怕谈思想,甚至对坚持社会责任的媒体发出嘲讽。其实,思想从来不是传播的敌人,自我矮化更不是服务公众的最佳方式。掌握了强有力传播武器的新媒体,如果不能超越眼球效应,把目光投向那些有着深远社会影响的活动,记录下时代风云,真的会愧对这个时代。(据人民日报评论部于《人民日报》2016/03/29)。  相似文献   

18.
一我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个人言论专栏:《茶楼闲谈》。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专栏一开张,竟然引来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晚报甫一出街,读者争相购阅。《茶楼闲谈》里所谈之事以及文章本身,都能引起相应的议论和品评。我常常能听到读者打来电话对我文章进行评论。有读者甚至把我所有的文章一一搜集下来,并装订成册。令我没想到的是:衡阳市的领导也非常关注这个专栏,有些文章甚至成了市委常委会的议论话题。市委书记对我说:我也是你文章的忠实读者。有些文章说出了我们不便说的话。希望你把这个专栏好好办下去……二一个小小的个人言…  相似文献   

19.
9月18日,文化艺术出版社在王府井书店举办了《〈河殇〉论》一书的首发式。因为前一天的《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报导了《河殇》编导夏骏、总撰稿王鲁湘将参加签字售书的消息,所以,这  相似文献   

20.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