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山靠是八极拳六大开中的一套著名套路,以简朴刚烈、节短势险、猛起硬落、硬开硬打、凶猛异常的风格和技击性强的特点著称于世,在八极拳门中世代秘传。近几年来,虽然介绍八极拳的文章不少,有技术性(包括套路、技击)的,也有理论性的,但是公之于众的却有藏头露尾之嫌,鲜有和盘托出者。八极门真传弟子外的人们,只知道八极拳系中有“顶、抱、担、提、挎、缠”这六大开,却从不见其套路,让人有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因八极拳门比较保守,视技如宝;二是因为八极拳极为实用,掌握者怕轻传于歹徒,对社会造成危害。作者打破陈规,在此将八极拳铁山靠及其实战用法加以披露,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名拳之一。它以简朴刚烈,凶猛异常、技法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技法上讲究挨崩挤靠、崩撼突击、迅猛凶狠,以短制长。应用时,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招法连贯,三盘连击,劲足势猛。要求眼随手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攻,短长兼施。临阵应手可制敌顷刻之间,正如《八极拳谱》所赞曰:“八方来敌,八方击毙。”又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因而八极拳倍受历代武术家、技击家的喜爱。现就将八极拳应  相似文献   

3.
李志成  朱宝德 《精武》2003,(2):12-13
八极拳之全部拳路共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此外,有散招散手多种。  相似文献   

4.
李志成  朱宝德 《精武》2002,(3):12-13
八极拳之全部拳路共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此外,有散招散手多种。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5,(12):52-53
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胯、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相似文献   

6.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7.
八极拳:是我国的传统名拳之一,全称“开门八极”,又名“开拳”,是一种攻防意识较强的短打拳术“八极”意为出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八极拳的特点是动作简洁、朴实,劲力充实、刚劲,发力爆烈突然,套路短小精焊;在劲道上追求崩、撼、突、击、换、戳、挤、靠等劲;步法以震脚、闯脚为主。在技法上以六大开(项、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眼望三见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迎风朝阳手、黄鹰双抱爪、霸王硬折缰、左右硬开门、立地通天炮),另外还有四十八个大架子、六十四种手法。练拳时以八极架子为基础,其中又分行桩、  相似文献   

8.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9.
武华彦  王晓宇 《精武》2004,(7):12-14
八极拳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又称六开。六开是八极拳基本理论和高级技法的核心,因为言简意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难领悟,技法不易窥破。为了帮助八极拳爱好者探奥索隐,笔者提供一组六开技法并做简要分析,请习练者悉心揣摩,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阎长河 《武当》2003,(2):31-32
八极拳亦称开门八极拳,有孟村吴氏八极和少林八极两大流派,这里介绍的是盂村八极。 在八极门中一向视“六大开”为八极门的极至,成为秘门绝技,从不轻易外传。“六大开”实际上是八极拳技法的总结和概括,进一步讲,是八极拳打开方式的核心,立  相似文献   

11.
霍氏八极拳精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文学 《精武》2004,(3):6-7
一、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动用八面 何为八意?即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八极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其意是:太极拳沉稳而善守,八极拳刚猛而善攻。八极拳势猛力刚,然而太刚则易折,这  相似文献   

12.
安磊 《新体育》2024,(8):19-21
本文通过阐明八极拳六大开技术的动作要领、习练方式以及在实战中如何运用,解析习练者在习练八极拳六大开技术时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为八极拳习练者从意识层面提纲擎领、厘清思路、指明方向,在技术层面提供技术指导、把握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八极拳史话     
八极拳是清初沧县孟村镇人,吴钟(字弘升,1712-1802年)所传。吴系云游道人癞魁元之徒,于乾隆年间在河北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坊,方使八极拳广为流传,故有“孟村八极”之说。八极拳在河北沧县孟村传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30年代沧县人氏李书文(字同臣,人称神枪李)之徒周馨武、霍展阁及其侄霍庆云等人,将八极拳传到吉林省。八极拳早年间有人称作“巴子拳”、“八极拳”等。近代称“八极拳”者居多,乃取八方极远之意也。八极拳非常注意攻防技术的练习,在习法上讲究,挨、膀、挤、靠,不招不架,见招打招。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多以…  相似文献   

14.
霍文学  李会宁 《精武》2004,(3):13-15
八极应手拳是霍氏八极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与霍氏八极拳中的“八大开”具有同等的技击作用。应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阁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间所创编的。  相似文献   

15.
尤勇 《中华武术》2003,(3):12-13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在流传于沧州的五十多个拳种流派中,孟村的八极拳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武谚中有“八极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说法,足见八极拳的赫赫威名。孟村八极拳历代名家辈出,从清代的“神枪吴钟”独闯少林寺,技惊北京城,到近代的“大枪李书文”和霍殿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佚事。这些如烟往事,给古老的八极拳留下了神秘的色彩,让人心神向往。昔人已故去,往者不可追。  相似文献   

16.
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为我国传统拳种之一,传闻中源于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又称“岳山八极”。清朝康熙年间,八极拳始由寺庙散播民间,首先在河北沧县孟村一带传留。“神枪”吴钟精通卓著,将其拳法传于后世,遂广泛流行北方诸省,于今南方也有踪迹。八极拳动作朴实简洁、刚猛暴烈,讲究“崩椷突击、以短制长”诩挤ㄉ弦粤罂?顶、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为核心,风格独具。技击中要求眼随手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功、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刊物及杂志,不断刊载有关八极拳方面的内容,有涉及到八极拳之拳法、拳理的,也有谈及八极拳之源流的。其中不乏有些高论,也值得学习与借鉴。但有的是在炒作做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捏造历史。本来写书立传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如若吠影吠声,就大可不必了,误人且误己。今就吴氏八极拳的源流赘述于后,望阅君鉴之。  相似文献   

18.
武华彦  陶彦明 《精武》2004,(5):23-25
流传至今的八极拳已经形成几支不同风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种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开”问题上,都认为“六大开极其艺”,也就是说,“六大开”囊括了八极拳基本功与搏击术的精华,是八极门的“极品”。因此,前辈们携艺自珍,轻易不露六大开,即使是入门弟  相似文献   

19.
韩起 《中华武术》2005,(9):47-47
在武林中,哪怕不是练八极拳的人,也都知道八极拳有一趟小套路,名曰“小架”。  相似文献   

20.
八极拳源自"巴子拳"",巴"为"钯"之略写,一拳以钯得名,这种拳也是现在八极拳的开口拳。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是有史料记载的源远流长的拳种,这在武术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而且八极拳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武术拳种的发展脉络,又与每一时代的社会背景、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八极拳的资料促进八极拳的发展,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每一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