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感.实施美感教育,让美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形成美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美的语言,并且洋溢激情,让学生充分感悟美的情感,使美感目标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感因素,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反复朗读、欣赏插图、展开想象,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在教学中应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感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剖析形象,开掘意境,品赏语言,朗读吟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窦红 《考试周刊》2011,(45):41-42
审美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感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剖析形象,开掘意境,品赏语言,朗读吟诵,以培养审美感受力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口、耳、脑、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充分意识到了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正确地把握好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一、在朗读中强化记忆,深入体会文章的感情朗读时,口、眼、耳、脑并用,增加了文章向大脑输送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进行课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6,(26):139-14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方式。在朗读教学中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都被综合调动起来,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独立的感官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点拨与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朗读具有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创新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学词、学句;在朗读中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在朗读中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展现个性差异、培养美感。  相似文献   

9.
马文芳 《甘肃教育》2009,(19):61-6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操。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使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方式,在朗读教学中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被综合调动起来通过参与,对文章内容形成一种独立的感官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点拨与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正朗读,就是出声地、响亮地读,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然而,就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来看,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声音小、语调拖拉、不够流利、感情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教师引起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因此,我将从现状分析、解决方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是眼、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朗读.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节奏间。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切的体验.使学生与文字背后的作者实现真诚的对话.从而领略作品强烈的美感与震撼力。朗读。能有效地营造课堂教学氛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深切地体味到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关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13.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的内容,从汉语拼音、识字、词语、课文到写作都含有丰富的审美内容,激起人们的美感。小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拼音字母不同的有机组合,其变化性和规律性在高明教师的课堂里富有美感,学生掌握这些规律,通过拼音能够朗读词语、句子乃至短文,尽管他们还不识汉字,对内容也不甚了解,只是这些朗读就足以使学生产生殷实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人之于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缺少情感,有口无心……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这种现象尤其严重。笔者多年一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在朗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充分地享受美,正确地鉴定美。正确地审美观点需要培养,而语文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好帮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性实施美育就如雨露滋润,产生潜移默化、事半功倍之效。一、用录音教材唤起美感我们现在所用的语文教材,大多课文配有朗读带。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形象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倾向,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无形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生活。初中第一册《百草园》一文,它的配乐朗读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朗读…  相似文献   

17.
朗读教学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勾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各种美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重视.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认识。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充分地读",首先要读准,继而在读准的基础上读熟、读好。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弄清楚朗读教学的概念和本质,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出之于口,入之于心",从而实现朗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