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洁  段双银 《新闻前哨》2008,(12):28-30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媒介产业有明显的集群发展特征.提出武汉城市圈媒介产业从“集团”到“集群”跨越的构想,认为媒介集群是武汉城市圈媒介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文章通过对佛山报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在城市圈发育较成熟地区,低级行政级别的媒介对上级媒介可以做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
王亮 《新闻实践》2010,(9):60-62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动,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已成为传媒业发展大势。美周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认为:媒介融合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相似文献   

3.
冯斌 《新闻前哨》2009,(6):91-92
媒体之间跨区域、跨类型的合作互动已是当今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为这一区域带来了改革、发展、调整、创新的新机遇,也为城市圈媒体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仅就这一区域电视媒介合作共享、互动发展的价值意义、平台的搭建和实践操作,浅谈个人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张水清  李瑞 《新闻前哨》2009,(6):103-104
武汉“1+8”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在这个城市圈内,广播电视部门如何进行新闻交流.报道城市圈建设发展情况,探讨城市圈建设发展途径,确有协作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媒介产业有明显的集群发展特征,提出武汉城市圈媒介产业从"集团"到"集群"跨越的构想,认为媒介集群是武汉城市圈媒介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文章通过对佛山报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在城市圈发育较成熟地区,低级行政级别的媒介对上级媒介可以做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深入推进,传媒业市场化转型不断加快,媒介理念、运作方式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毋庸讳言,当前中国传媒业还存在着结构失衡、经营模式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因而必须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营造和谐媒介生态,积极参与全球化媒体竞争,实现新闻传媒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是媒介生态环境中的活跃分子,它在媒介生态环境中坚守以民生视角传播新闻信息的信念,扩大了新闻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同时也改变了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它在时间、空间、功能、营养生态位的争夺中促进了媒介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咏 《青年记者》2010,(5):42-43
这些年我国传媒业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新闻行业管理呈现“滞后”状态,由此带来诸多问题: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误读屡屡发生,新闻表述不准确更是比比皆是,以致新闻的可信度急剧滑坡,媒体的公信力频频遭到公众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广义的生态文明传播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企业的媒介组织在内容生产与经营管理中的环保实践:二是作为传播者的媒体所进行的环保传播。学界的研究往往聚焦后者,忽视前者。本研究认为,西方媒体关于“Google搜索侵害自然环境”的新闻争议表明,建设生态友好型媒体不能够忽视媒介自身的生产与经营过程的环保实践。强化传媒业自身的环保,应培育传媒业的绿色企业文化.重视内容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节能减耗和绿色经济效益,倡导绿色广告或“绿色营销”,从技术层面推进“绿色传媒工程”。  相似文献   

10.
何璇 《新闻采编》2007,(1):11-12
网络新闻、手机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层出不穷给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当传媒业遭遇数字化,传媒生态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媒介的介质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介”的市场洗牌之中。报纸作为历史最  相似文献   

11.
国外传媒业发展概述 1、国外传媒业发展的一般趋势 国外传媒业发展的一般趋势为:第一步是行业内的“大鱼吃小鱼”;第二步当单一媒介集团势力逐渐壮大后,跨领域的媒介联合就开始到来;第三步,媒介集团开始与出版业、娱乐业联姻,于是产生出一批巨型大众传播媒介集团;第四步,传媒与网络业联姻;第五步,传媒帝国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陈菁瑶 《新闻世界》2013,(8):158-15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内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给传媒业带来的巨大潜力,同时从媒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媒体融合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出现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是目前传媒业全球性发展的前沿课题。传统大众媒介的数字化生存和普通公众对新闻传播的“分享,”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中外新闻传媒最新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业务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传媒业发达,媒体众多,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特别是同城媒体之间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争新闻,争读者群,争发行量,争广告份额,说穿了就是争经济效益。媒体之间正当有序的竞争,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个别媒体为了哗众取宠而极力媚俗、弄虚作假,低级庸俗,恶意炒作。为了增加报道内容的可读性,记者常常假扮“乞丐”、“色情女”、“落难者”、“嫖客”、“吸毒者”等角色去“制造新闻”,以详细的过程和细节吸引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各类明星的琐事、绯闻、丑闻、诉讼等报道上;…  相似文献   

15.
罗辉 《新闻前哨》2008,(12):73-74
电视媒体在城市圈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社会生活等高频度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信息的作用,是城市圈建设软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城市圈产业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电视台的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建设“两型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电视台早日实现“联合协作、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既是各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历史机遇与挑战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早进行“媒体融合”的是美国“媒体综合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立“坦帕新闻中心”,将“媒体融合”做到极致。开创我国传媒业“媒体融合”先河的是2003年成立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之后,成都、广州、重庆、辽宁等地新闻传媒集团相继成立,我国传媒业的跨媒体运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和佛山珠江传媒集团,以他们的生动实践和不凡业绩,为地市传媒走“融合”之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电视媒体在城市圈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社会生活等高频度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信息的作用,是城市圈建设软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城市圈产业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电视台的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建设“两型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电视台早日实现“联合协作、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既是各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历史机遇与挑战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剑  程评  刘畅 《新闻前哨》2006,(10):92-93
传媒业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多元格局。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传统品牌一统江山的格局已逐渐被“井喷式”发展的新型媒体瓜分。今年起,中国新闻奖开始增设网络新闻作品项目(网络专题、网络评论、网络专栏),必将引发新一轮媒体新闻业务建设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9.
李彪 《编辑之友》2023,(3):25-30
媒体深度融合是主流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也是实现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媒体深度融合促使传媒业在新闻生产、新闻分发和新闻消费三个环节实现了高质量转变,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内涵也从简单的传播矩阵转变为多元维度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社会个体关系重构、业态融通和中国式现代化支撑的三大价值功能。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动力之源、战略布局、经济保障和根本目标四个层面探讨了促进新时代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狭义地讲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整合作业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