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功能-结构”理论是系统方法在实用写作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结合自己研究及教学实践,从3个方面对“实用写作理论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1)国内外对实用写作理论研究的现状;(2)实用写作“功能-结构”理论简介;(3)“功能-结构”理论在实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4)实用写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本接受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父)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走出困境,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力求表现和谐人性,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当代写作界出现了一种非构思写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写作理论中“素材积累——构思酝酿——写作传达阶段”“或‘构思’——传达”的过程,是不真实的,是很做作的。同样,中国当代的几代写作家所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个构思主义写作学的‘假想’,也是不真实的,也是缺乏实践依据的”;…“文章的立意、材料、语言是自觉化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是现代写作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中史学著作。它立足于世纪之末,千年之交,回眸一百来我国写作理论的变迁,试图以史为鉴,促进现代写作学的新发展。其超越前代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变革”二字加以概括。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文章功利性质的变革;(2)文章写作语言的变革;(3)文体地位的变革;(4)写作理论本体内涵的变革;(5)高科技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写作理论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有被扭曲变形的一面,但也有值得继承和借鉴的一面。“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可分为前期(1966-1970年)与后期(1971-1976年)两个阶段。前期写作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群众性和普遍性、盲目性和模仿性;后期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呈现的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明确的实用性和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为以后的写作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文化同宗同源,血脉相承,其“高考”语文(国文)写作试题在形式、内容和要求上特色鲜明,很有借鉴价值。中国台湾地区“高考”语文写作独立测验,更加注重读写结合;兼顾“知”“情”,考查多元;问题设置明确,审题不设障碍;考查评价公开透明,导向明确。  相似文献   

7.
写作学科发展到今天,已是繁花锦族,千姿百态,传统写作不断创新,写作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应用写作与基础写作相比,应用写作可归纳出以下特点:一、主旨单一且明白显露主旨是指作者的写作动机或称意图。一篇文章.不管是叙述事情,或是陈述观点.或是介绍事物,或是抒发感情,就连写作广告,都有自己明确的意图。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最通俗说明。在文学作品中.主旨是指作家对他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评价和“客观思想”,即由艺术形象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不随着作家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  相似文献   

8.
为何写作     
五大洲的四百多位作家对“你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中国作家巴金的回答是:“我以文学改造我的生命、我的环境、我的精神世界。”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回答是:“为了让被侮辱的人重获自由尊严。”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回答说:“我写作是要我的朋友爱我更久。”苏联诗人库钛纳回答说:“我写作是为了在其中找到乐趣、喜悦……。”巴西作家索萨以少有的老实态度说:“写作是我的职业。我不写作便收不到版税,而我  相似文献   

9.
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也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文章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实施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说”、“写”结合;“读”与“写”结合;“写”与“语言知识复习”有机结合;积极推行写作以及合理改评”等,以促进大学英语才学。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应用写作的泛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我国应用写作的泛社会化朱涛应用写作的泛社会化(以下简称“泛化”),是指应用写作在全社会普遍、频密的运用。它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要素:从写作主体看,它成为社会大多劳动者的必具行为;从运用范畴看,它普遍使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从使用频率看,它在社会...  相似文献   

11.
要写好命题作文,在审题时必须弄清题目的“宽”与“窄”。“宽题”指题目的灵活性大,写作重点不明显;“窄题”指题目的限制成分较多,写作重点较明显。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作文题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多行标题则指正题)。1.作文题一个词。如《社戏》(名词)...  相似文献   

12.
论“写作”     
“写作”一词,有动词、名词之分。中国人一般将“写作”视为动词,而把“写作”作为名词来运用与研究则比较晚。若对名词“写作”重新思考,不妨可把“写作”看成是写作主体运用文字符号描述第三世界(或曰世界3)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3.
蒋镇一 《现代语文》2007,(1):105-105
写作角度也就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创作素材的着眼点。明人董其昌在其《画禅堂随笔》中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他以画树为例,说明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它,而作者必须选择最适宜“入画”(足以表现“奇”)的某一“点”;这个“点”须“四面取之”,即须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才能确定。这同今天所说选角度意念是相吻合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两句诗形象贴切地说明了由于作者选取角度不同,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状境界亦随之不同。角度选得好不好,对文章能否完美、深刻地反映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如何选好文章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所取得的成绩是繁富的、多方面的。一是突出其本体与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知;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四是“合编”与“专著”互补。它遗存的问题是:(1)写作理论的学科地位;(2)写作理论体系的建构;(3)写作理论的本源;(4)写作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双向结合:高师写作课的走向西北师范大学任遂虎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课,实质上是一项“立体式”的教学工程。它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写”的知识、技巧、能力之外;还要求具有“教写”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这使得高师写作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写作的特点:(1)基础性──了解...  相似文献   

16.
对写作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上,长期存在着不统一的状况,其分歧大都出于对“写作”范围理解的偏差上。写作是有阶段性的,从动态过程看,它可分成学习准备期,文章写作期,成型完善后才能形成文章(作品),这两个时期都有相对独立的规律,即学习写作的规律(学的规律),写作的规律(写的规律),本文试图对“学”和“写”的规律内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考试标准] 《课程标准》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近年来主要针对以下要点出题: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其出处;3.作品中的人物与性格;4.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背景及作家作品相关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高三写作训练的程序和操作(上)金润枝写作在高考语文成绩中占总分40%(60分),是重头戏,如果训练方向对头,方法得当,在短期内会收到“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效果。从18届高考命题看,其主要特点是给文字材料作文居多,兼顾命题作文;议论文居多兼及其它文体...  相似文献   

19.
写作的整个过程,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都包含着作者的自我思想——作家创作是这样,学生作文时也是如此。“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0.
论王朔写作动机的嬗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王朔的写作动机,还王朔本原的写作形象,从写作动机观照一个作家从浅薄到真诚,从成熟到浮躁的嬗变轨迹,进而深入了解颇具争议的“王朔现象”,王朔的创作很形象地体现出一个作家成长的过程,它会给年轻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的成长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