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科学主义教育的方法论及其教育图景毛亚庆科学主义教育是把自然科学知识作尊奉人类知识的典范,强调运用科学方法于教育中,以期其科学化的教育思潮。科学主义教育者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教育图景,当这些“画匠们”急于把心中对教育的看法勾勒出来,热切地盼望早日欣赏到自...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德育本是大学精神所应含之意,然而作为对西方列强挑战在文化上的反应,道德教育近代以来在大学教育中严重失位。“五四”以来中国科学主义话语的盛行,使科学具有无需审视的固有权威,另一方面,也使科学丧失了自身反思的特征。于是,大学陷入了对科学的片面追求,德性教育逐渐削弱,中国的大学精神与大学德育逐渐趋于分野。二大学的使命和功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理想化的所在,师生必须尽可能地享有追求真理、激发思想的自由权利,大学这一功…  相似文献   

3.
在理性、科学、真理这些名词背后,科学主义课程给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科学主义课程借助科学话语的霸权,反映的是经过筛选的知识、实施的是柔性的“符号暴力”、实现的是社会再生产;科学主义课程是教育场域执行社会控制职能的主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语文教育中“人文主义”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许多语文教育行为也被贴上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标签,由于打着改革的旗号,所以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中,最典型的是以语文的“人文”性来反对“科学”性。他们没有认识到人文主义教育并不是排斥科学精神,相反,真正的人文主义教育更为注重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一、关于科学主义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兴起要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必须得从“科学主义”谈起。“科学主义”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成功逐渐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科学主义在18世纪的机械物质论、19世纪的孔德实证哲学和社会物理学、20世纪初叶的逻辑经验论中被推向极端。他们无限夸大科学方法的功效,无条件地把科学方法应用于所有学科,提出科学方法万能论,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例如,他们认为科学是对自然乃至社会规律的揭示;科学的实证、理性等方法可供其他学科借鉴;科学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必须以技术为中介,科学是推动文明进步和造福人类的源泉等。在科学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科技统治论”。科技统治论最早渊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技术决定论,其核心思想是:无限赞美...  相似文献   

5.
在理性、科学、真理这些名词背后,科学主义课程给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科学主义课程借助科学话语的霸权,反映的是经过筛选的知识、福州的是柔性的“符号暴力”、实现的是社会再生产;科学主义课程是教育场域执行社会控制职能的主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知识的领域分析 一个专业化的教师,他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根据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划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 1.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会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注重学生人格培养的,而“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语文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忽视了“人”的发展,新时期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健全人格得到回归与发展,这是教育新理念和崇尚个性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布鲁纳的九项教育原则是从文化、环境和教育等方面对教育原则做出的科学概括,阐明了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他认为教育就是某个文化的具体表现,从而在思想与文化的相交点中找寻一个恰当的教育理论。基于“观点与角度的原则”、“互动的原则”和“叙述的原则”讨论其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整合是思想理论界的一个讨论热点,其对于彰显当代高职教育自身的人文价值也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就高职教育本身而言,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应该成为考量当下高职教育自身“价值”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0.
大学人才规格的形成过程是用不同类型的知识将受教育者塑造为特定人才的过程。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其合理性 ,传统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培养高规格人才的客观要求。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在传统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基础上 ,走向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国际教育重视人文的倾向及其借鉴意义张乐天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近代教育的进程。科学主义思潮伴随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逐步盛行。其基本特征是将自然科学知识辛为人类知识的典范,并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为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方法,蕴含于科...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伊始,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学的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预言,21世纪必将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13.
大学在科学所提倡的实证主义和理性精神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的复兴和巨大的进步.然而,人们对于科学的过度崇拜,使得“科学主义”取代了科学.“科学主义”是一个恶兆,给大学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常识的失落、制度的异化、学术共同体的衰落以及学术的技术—资本主义.面对“科学主义”对于大学的侵害,面对大学自身的困境和大学中人的危机,沉默只会纵容事态的发展.只有正视这些困境,破除“科学主义”迷信,大学与科学才能更好地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特征知识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一直是现代教育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总的来说,强调“知识教育”的科学主义似乎占了上风,人们普遍倾向于接受这么一种观点: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系统的学科知识,而学生的任务是接受这些知识。这种教育是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定产物,其基本特征为: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正确、有效地传递和掌握课程知识,其他的教学任务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被看作是建立在课程知识的传递和掌…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一方面是文化知识课,它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向学生授之以“德”,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教会做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是,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确存在一种“非德育”或曰“短视”倾向。其表现有: 一是“文化”倾向。所谓“文化”倾向,就是把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丢在一边,而将它上成文化知识课这种课,对知识点讲得既全面又有深度,偶然也缀十几句“德育”词句,但与实际脱离,与行为分割。甚至对于教材中落后于现实的内容,授者依然照本宣科胶柱鼓瑟哇喇哇喇。 二是“非科学”倾向。所谓“非科学”倾向,就是否定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的科学性质,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要跟着形势转,从而否定他的科学性。 三是“知盛行衰”倾向。所谓“知盛行衰”倾向,就是重知识,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考查,轻行为规范。知识传授有余,行为指导不足。  相似文献   

16.
论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科学化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形成了意识形态和科学关系发展史的分水岭,实现了意识形态作为否定性范畴和描述性概念的辩证统一。在提倡和弘扬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精神,并贯彻学术争鸣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度性,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主义精神之间保持“必要和张力”,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关于教育领域中强调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问题,也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笔者觉得,目前人们对于科学教育的认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不明确之处,尤其是有些刊物上较多提到的在科学教育中要强调“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说法,更是必须在基本概念上对它加以厘清。我们认为,应该从对科学概念的分析入手,探讨科学教育的问题,最终提出一种旨在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科学教育任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人才规格的形成过程是用不同类型的知识将受教育塑造为特定人才的过程。人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其合理性,传统人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培养高规格人才的客观要求。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在传统人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走向新人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和北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社会的确立,一是加速了社会民主化进程,反映在教育领域是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和美国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二是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学主义和实证科学成为科学发展主流,在教育领域则是科学主义教育实验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教育实验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本文集中研究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科学主义教育实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化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它所包含的教育价值是客观的。这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知识本身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它对于他(指儿童——引者注)所要做的事情和他所要创造的东西有影响。它帮助他并使他的欲念明确化:帮助他构成他的目的,并帮助他求得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然而,从历史演进过程来看,人们对文化科学知识在教育上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人们关于科学知识教育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科学主义知识价值观科学主义知识价值观的形成,是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现代机器工业的产生为历史背景的。近代自然科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推动下产生的,正如恩格斯说:在中世纪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