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玲琳 《学子》2014,(20):13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那什么是习惯?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习惯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儿时期,而且也是关键时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时候幼儿的习惯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黄玲琳 《学子》2014,(10):13-13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那什么是习惯?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习惯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儿时期,而且也是关键时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时候幼儿的习惯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3.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可以说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一些实践。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人之初始,一切都正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教育时机,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育实践表明,3到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应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来给予儿童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有道是"习惯养成好,终生受其益"。学业成绩高低只是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方面,行为习惯才是更重要的方面。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方面的阐述,说明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保证,因此,建议中学阶段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烧习惯,为终生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方面的阐述 ,说明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保证 .因此 ,建议中学阶段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为终生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陈鹤琴先生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这些都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赵金娟 《教师》2013,(33):10-10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做好幼儿的德育工作是关系到祖国繁荣和发展的千秋大业,为了进一步深化幼儿的德育,把德育的种子真正地种在幼儿的心中,要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现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宋杨 《成才之路》2012,(22):19-19
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蒙台梭利讲师要创设有准备的教育环境以帮助参与学习的教师建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蒙台梭利讲师要创设有准备的教育环境、将理念与行为统一、制定个性化课程,引导蒙台梭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做到尊重幼儿并帮助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12.
窦红 《考试周刊》2011,(43):229-23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相似文献   

13.
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我园开展的“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旨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芸 《成才之路》2012,(33):7-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如果幼儿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能正确地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于片刻的沉静中点亮思维的火花,于正确思维的发展中提升综合能力,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意义非凡。那么,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相似文献   

15.
朱卫平 《生活教育》2012,(10):23-25
阅读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阅读对幼儿的个性发展、素质养成、书面表达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要让孩子爱读书,为孩子播下爱阅读的种子,关键是:精心筛选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适时截取阅读内容,贴近幼儿习惯养成;还要丰富阅读形式的多样性,保证阅读兴趣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6.
陈玉清 《考试周刊》2011,(31):39-40
叶圣陶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可见,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17.
俞彩方 《考试周刊》2012,(86):190-191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人基本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劳动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正是儿童生长发育迅速、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阶段,及时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保证,而且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营养合理摄入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孩子应该从小养成的基本习惯。  相似文献   

18.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郭双珍 《山东教育》2003,(33):47-47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饮食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保证。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以利于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切…  相似文献   

20.
沈兰 《生活教育》2012,(14):91-9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重视"终身教育思想,重视幼儿的自主学习",从而可以看出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育幼儿、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