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三种观点。本文着重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作品的客观效果、作者创作之后的态度等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得出《长恨歌》以歌颂美好爱情为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三种观点.本文着重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作品的客观效果、作者创作之后的态度等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得出《长恨歌》以歌颂美好爱情为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都荣 《科教文汇》2007,(4X):185-185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5.
诗词《长恨歌》对于我们高中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对《长恨歌》的深度剖析,其中的主题也在逐渐凸显出来。其中一层不仅是对唐明时期皇帝荒淫无度生活的严肃批判,更是对二人忠贞炙热爱情的歌颂;第二层内容将杨贵妃视作红颜祸水,但是词句之中无一不流露出对杨贵妃的同情。双重主题的出现直接反映出白居易矛盾复杂的思想状况,以此映射当时的朝堂政事。本文从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入手对《长恨歌》进行分析,以此体会白居易当时的心境变化。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牡丹亭》即《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明代浪漫主义洪流中的一支奇葩。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呼啸山庄》和《牡丹亭》的生死爱情,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界限,闪耀着同样动人的光芒,如此,从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个性特征两方面考察两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其中异曲同工之妙,更能体味作品之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后的三百年爱情题材戏曲创作,几乎完全重复着《西厢记》的主题,即歌颂“有情”的婚姻观,反对封建包办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直到《牡丹亭》的出现在主题的深刻性上对《西厢记》有所超越,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8.
时代变化的同时,爱情观、婚姻观不同程度地改变。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利用日常素材进行作品创作,借此表达内心想法,并呈现不拘一格的写作方式。其中,简·奥斯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长篇小说围绕"爱情""婚姻"等关键词进行阐述,作者通过介绍当时的世态人情来启发读者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是一位“一起步就迅跑”的作家。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王安忆的创作大致经历了展示自我情绪世界、表现知青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参与文化寻根、探索生命奥秘这样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公认的佳作面世。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王安忆的创作进入生命探索这一新的领域,她的许多作品曾产生了轰动性效应,也引起了十分激烈的争议。 王安忆说:“我的创作在宗旨和主题上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直在探究着人究竟是什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心灵的世界很大很大——访作家王安忆》)又说:“很长的  相似文献   

10.
黄春兰 《大众科技》2009,(6):219-220
有关《红字》的评论文章,主题多以霍桑的写作目的是在于揭露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迫为主。文章通过将霍桑的一生和《红字》一书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作者力图通过其作品《红字》隐喻早年与俗世的隔绝,小说中有关清教徒的生活和宗教色彩是作者创作的工具和小说背景。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除了具有深远的主题之外,《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的讽刺作家。童话作品是谢德林一生创作的精华。本文对谢德林童话的主题思想、创作原因及意义作出简要的概括,并试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童话作品,以期使读者透过修辞手法了解谢德林童话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歌  李伟 《科教文汇》2007,(9Z):205-207
全文分别对艺术歌曲的产生、舒曼音乐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品第42号)的创作背号以及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加以论述和分析。在创作手法上,笔者主要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艺术处理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并由此为演唱这部套曲的技巧运用、艺术处理、作品风格和真实再现歌曲意境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觉醒》与《京华烟云》两部作品主题的对比,从婚姻、素质能力和对爱情的解读三个方面的异同点来对比其主要人物艾德娜与姚木兰,以分析两个同一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5.
李军 《金秋科苑》2010,(20):117-117
巴金的思想被研究者确定一共有三大主潮: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可以说,他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是通过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来体现的。巴金早期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很多人更看重他的代表作《家》。但是从《爱情三部曲》中《电》的分析中,虽然有一定争议,但是我们都不能否认,从小说思想主题来看,巴金仍对无政府主义情有独钟,原因主要在于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从小就有的反抗思想。巴金在这一类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和理想。简单的人物角色,都凝聚了作家的创作感情。虽然无政府主义思想只有在空想的精神文化领域才是其家园,但是,信仰的力量,我们从来都不要抹去它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琳  董威 《科教文汇》2012,(17):84-8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力作,描述的是青年男女恋爱与婚姻。本文作者试通过分析小说四起典型的婚姻来讨论性格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婚姻价值定位的,以及简.奥斯汀对待婚姻的看法;《金粉世家》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存在类似的命运,真挚的爱情受到世俗偏见的考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二人很幸福地结合了,然而最终作者却是以悲剧结局了整部作品。两部作品的爱情与婚姻相同而又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爱情悲剧进行多向对照和比较,从分析其表面的趋同入手,再探究其相异之处,从而揭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了两部悲剧作品男女主人公的不同的爱情表现以及文本所表现出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全文分别对艺术歌曲的产生、舒曼音乐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品第42号)的创作背景以及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加以论述和分析。在创作手法上,笔者主要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艺术处理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并由此为演唱这部套曲的技巧运用、艺术处理、作品风格和真实再现歌曲意境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赏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经典之作《幸福》,揭示作者与众不同的小说创作风格和蕴涵在作品中特有的细腻、抑郁情感。  相似文献   

20.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待生活、自由、爱情及死亡的态度。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并且拜伦在这篇叙事诗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