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1999年5月19日年级:初一(1)课时:一课时师: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自能作文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今天,我们就以习作《从来没有这样烦恼》为例专门研讨一下如何评改一篇作文。请同学们拿出习作。(板书:《从来没有这样烦恼》作文评改)(生打开习作)师:如何评改一篇作文呢?(稍停顿,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答)可分三步走:一是审清题意,二是分析习作,三是写总评旁批。(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步。(手指题目)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审题么?生:因为题目的中心词是“烦恼”,修饰限制中心词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A Unit 8 A Camping Trip第一课时A部分Read and Say的语篇教学。  相似文献   

3.
宋佳栗 《英语教师》2023,(4):111-114+120
结合北师大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1 Television,从语篇的类型、主题、内容及主题意义分析语篇,基于语篇分析进行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的提炼,最后提炼出单元大观念。依据以上内容及学情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并进行课时设计,最终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姜亮 《河北教育》2011,(7):61-61
如何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期暑期备课栏目中,一线教师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安全:《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A Unit 8《A camping trip》,探索了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解雇优化重组各板块教学,以A板块的语篇学习为教学的基石,前后课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苏教版教材编排在三个年级、四个单元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3课时)、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6课时)、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10课时)、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9课时)。  相似文献   

6.
A 问题与策略 高中选修课面临两大难题。 难题一:课时紧。一个模块36个课时,扣除测试讲评时间外,最多只有30个课时用于文本教学。以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以下简称《诸子选读》)为例,该书共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平移和旋转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月球之谜》是一篇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月球、课文写了哪些不解之谜上,计划用一课时上完。也许是心中想着要一课时上完内容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环境》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社会课的一篇课文。在执教此课时,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者的教学过程,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老师们在讲读课文第二课时前,都会进行复习,目的是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好铺垫。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复习环节,大多是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复述一遍。例如,以前我教学《童年的发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第二课时的“温故”环节,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学习《蒲柳人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这一课时,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教学片断都是由学生的笑声引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低年级复式教学,不少同志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高年级语文讲读课的复式教学如何进行,看到的经验还不多,我也是初步摸索。最近我在本校五、六年级复式班进行了一次试教,试图根据少而精的原则,用两个课时完成《最重要的是工作》(六年级)和《“丰收二号”飞机》(五年级)两篇课文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2009年第7、8期合刊刊登了我的《在阳光里做美的旅行——(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有读者提出疑问:一般来说,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都安排在第一课时,而你为什么安排在第二课时呢?这里与大家做个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理念与思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此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研究性阅读”理论,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引导学生以“走近‘抗美援朝’那一个光辉的时刻”为研读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课前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战争概况中丰富了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5.
我教《祝福》一法江苏/张华国鲁迅名篇小说《祝福》,虽是短篇,容量却很大。我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是费时(三课时),费力(满堂灌),效微(学生消化不了)。本次教学作了新的尝试,颇为得法。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读了《祝福》,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列举了汉族、藏族、壮族、苗族、回族等6个民族,以此表明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整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针对第一课时做如下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7.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几段,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少有教师主动拿第一课时教学来对外展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主题式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会儿是识字,一会儿是资料展示,一会儿是质疑,一会儿又是简单或无明确目的要求的朗读,只求广度,不求深度,主题也不够突出。(2)越位式的教学。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应该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生硬地放到第一课时来上,学生缺乏对课文的理解,一片茫然,结果只能跟着老师走,缺乏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展示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以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相似文献   

20.
罗汉军 《课外阅读》2011,(10):223-224
本课时选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完整、合理,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