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于诗境而言的文境 ,是文学创作所精心构筑的一个独特的深层世界。论述了文境与诗境的异同、文境鉴赏的特征及文境的深层艺术创构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可采取教学策略:宛转悠扬,三复斯言——诵读感受诗韵;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炼字体悟诗情;抽丝剥茧,知微见著——联想领会诗境。这些诗歌鉴赏策略旨在让学生以反复诵读、仔细推敲、捕捉意象的方式实现对诗歌语言、韵律、思想、意境之美的充分感知,在得到思想情操陶冶之时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共鸣是文学鉴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当鉴赏主体受作品情感感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共鸣.共鸣又是一种复杂的审美现象,它作为文学鉴赏活动的一种至境,并不是发生在所有鉴赏过程中的:成功的鉴赏活动,可能会出观多次共鸣状态;而不成功的鉴赏活动,则可能一次也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共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条件具备后又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媒体教学凭借教学课件,创设诗境,培养审美情趣;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效果;创设文境,提高写作能力。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从诗词的语词积淀义、意象的深层义、意境的升华义等方面,探索鉴赏诗词的规律,以帮助今天的读者掌握诗词的灵魂,从而受到更深刻的艺术陶冶.  相似文献   

6.
刘旭 《学语文》2006,(2):29-29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高级层次。古诗词的鉴赏又是文学欣赏中的重点难点。而不少学生谈“诗”色变。讲“词”头摇。其实,古典诗词的鉴赏并不那么可怕,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是可以一览古诗词王国的绚丽风光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知诗人—分流派—晓背景—明诗题—品词句—想诗境—悟诗性—练吟诵。这八步着手来培养古典诗词的鉴赏能为,现赘述成文,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自从王国维提出诗的境界说以来,学术界关注诗境的问题不断得到延展,朱光潜、叶维廉对此都有不同的论述.本文对他们的诗境观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他们对王国维所提出的“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问题的论述.以期对诗歌的境界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毛诗序》曾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一诗歌特性决定了日常诗歌教学不能抛开“诗境”空谈“诗情”。本课通过“聚焦物象,置身诗境”的诗歌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品味组成诗境的场景,以期可以使学生发挥想象,体味诗歌的象外之意和意境之美,获得更为深刻的诗歌体验,促进诗歌鉴赏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凤玲 《保定师专学报》2005,18(3):32-33,77
中唐诗僧皎然的诗境理论诞生于他的辩证思维之中;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具有直观性、整体性、和谐性等特征。皎然运用这种辩证思维论述了诗境的产生与特征,发前人之未发,给形成中的意境理论注入了独特的内涵,促进了意境理论的诞生。从皎然诗境说的“取境”——直观把握中的心物融合、“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整体观照中的无限超越、“诗家中道”——和谐辩证中的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辩证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陈三立山水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三立的山水诗可以分成山水游历诗、西山扫墓诗两大类。经历戊戌政变之后,陈三立寄情山水,诗中有强烈的生命寄托。他山水诗中荒寒孤峭之境、雄奇苍坚之境、深微超逸之境等多元诗境交相辉映,意境深厚而富有变化,在其精深广博的诗歌创作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学鉴赏是从读者角度对文学与读者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作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鉴赏才能实现其社会作用。文学鉴赏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对人的情感有着宣泄与补偿作用,能提升人格,升华情感,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让高职学生真正地了解文学鉴赏,真正地提高高职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会对高职学生的从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歌意境的创造与传统文化思想有密切关系。道、释两家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对诗歌创作产生过广泛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诗境。空灵的禅境是化客观景象为主观感觉,既是化有为无,亦是融众有于空境。受道家思想影响的诗境则是客观景物还没有完全化有为无,是静而不灭,淡而有味,远而无尽。  相似文献   

13.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作为教学案例,分析单元整体鉴赏古诗词的学习策略.教师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积极创设诗境、通过简析古诗词作品、在对比聆听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吟诵和演唱古诗词音乐的过程中,深度体验感受古诗词音乐的诗境、诗意和诗情.在此基础上,运用递进式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古诗词旋律...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我国审美文化相对完整的朝代,创造出无数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在这一时期,诗歌、辞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文化现象都以成熟而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诗境是诗歌的魂灵。从物境、情境、意境对唐诗诗境进行解读,以期回唤诗歌之美,感悟诗歌之精髓。  相似文献   

15.
诗境出自于心境 ,诗性根源于心性。本文试图从“无己”“无待”的精神个性 ,悠然宁静的心境情绪 ,以及将这种心性还原于感觉的自然清澄的意象世界三个层面透析、探讨“无我之境”审美范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中,诗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所以自9 3年诗歌鉴赏出现在高中考题中以来就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关于诗歌的鉴赏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融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虽然“境界”在哲学、美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翻译界对于境界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少见。本文从“境界”范畴的三个基本特点入手,提出了“境界”集鉴赏、批评与创作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说。用于文学翻译鉴赏的“境界”体现了它的直觉感悟性特点,用于文学翻译批评的“境界”体现了它的觉解层级性特征,用于文学翻译创作的“境界”体现了它的情感表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的革命文学作品教学,应遵循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与教学要求,用语文的方式实现“以文化人”。年代隔阂与生活经验的欠缺,是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物境”唤醒真实感知,以“词境”把握情感指向,以“诗境”提升内化层次,以创设“任务情境”促成知行合一,是消除隔阂、提升体悟、深化认知、培育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诗歌艺术魅力的标志,是佳篇妙章才具有的特征。堆砌词藻,生涩板滞,蹈袭别篇,意俗情庸,岂能有境?诗境贵在朴质、自然、真切,贵在清新奇巧、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课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往往无法突破粗浅的认识。文学作品的意义有表层和深层之分,分析文学作品,应通过作品的叙述,透过政治、道德层面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把握,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这样才能为审美人生教育确立方向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