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哈萨克族的食奶习俗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不同,饮食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哈萨克族是一个以牧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这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哈萨克族饮食的特点,奶制品成为哈萨克族的主要食物.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奶子是哈萨克人的粮食”.丰富多彩的奶制品不仅满足了哈萨克人的生理需要,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哈萨克族的饮食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一样,信仰习俗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哈萨克族早就皈依了伊斯兰教,但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游牧生产方式及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教并未在草原上根深蒂固,在宗教信仰中,无意识地显现出原始信仰习俗的遗迹.本文拟以哈萨克族信仰习俗进行概略分析,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试论哈萨克族城乡婚庆习俗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庆礼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婚庆礼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民族,而它的发展变化也能反映某一民族整体文化的变迁。在介绍哈萨克族传统婚庆习俗的基础上,总结出哈萨克族婚庆习俗变化的现代性、多元性和民族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金娜 《甘肃教育》2020,(2):124-124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融合了多个民族,而哈萨克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哈萨克族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一定的民俗文化。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以此更好地传承、发扬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语中有大量的爱称称谓,这些称谓与哈萨克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哈萨克语爱称称谓对于了解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草原文化的深层积淀。哈萨克族的葬礼基本上以伊斯兰教仪式举行,但是其中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古老习俗,因此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比又有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在我国主要生活在新疆北部,传统上是以游牧生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哈萨克族将收继婚习俗加以吸收和改造,使之成为符合本民族的"安明格尔"制度。这一制度在过去对维护哈萨克社会的稳定及对弱势群体的爱护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族逐渐走向定居生活,"安明格尔"制度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最终消逝在民族的记忆中。本文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其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具有独特的草原文化特色。文章从哈萨克族文学、宗教、习俗等视角分析哈萨克族服饰谚语中蕴含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及其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茶文化的变迁与继承,反映了时代进步、各民族的交流以及社会变迁等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哈萨克族茶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哈萨克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此文为作者撰写的关于哈萨克古文献系列研究文章后,有关哈萨克族历史的第二篇论文。文中简要论述了哈萨克民族的族源和形成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及方言情况。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文化传统、文化心态、习俗风尚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必定反映到该民族的语言中来。词汇又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它可透视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动物词语所表述的文化内涵则更为突出。深入了解哈萨克语和汉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由于哈、汉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所致,哈萨克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对汉语词汇的理解上经常会遇到许多障碍。汉语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务必要介绍相关文化背景,以帮助哈萨克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并在交际中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对于马的牧养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马为中心的一系列民间文化传统,这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对于哈萨克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颜色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它能直接地反映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情况;反过来,这些因素又会影响颜色词的意义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哈萨克先民颜色观的环境、图腾崇拜、时空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探究哈萨克语颜色词所蕴藏的深层文化含义,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哈萨克族及其语言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并传承哈萨克文化。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唐加勒克·卓勒德分别为中国汉族和哈萨克族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不仅是各自民族文化的巨擘,也是各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然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但相似的战略意图,使他们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烈的自审和启蒙意识,他们希冀藉此唤醒沉睡中的群众,构建自信务实的民族精神,塑造自强进取的个体意识,共创祖国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6.
运用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几项主要指标,即每万人口中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每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文盲率等,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哈萨克族的人口文化素质,并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和其他几个民族相比较,其非文盲率在全国位居第三,仅次于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大大高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他几项指标在自治区被比较的13个世居民族中处于偏下位置。  相似文献   

17.
汉魏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表现在饮食方面,胡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便十分频繁。其原因当与张骞凿空西域、夷夏观的演变以及胡汉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等不无关系。胡汉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体现出双向性、层次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上半叶新疆哈萨克族早期文化转型进程中.哈萨克族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唐加勒克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他创作的大量文化反思诗篇和有效的文化启蒙工作,为推动和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转型进程,作出了影响深远、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哈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其所蕴含的意义也基本一致。由于哈汉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因此,哈汉两种语言的委婉语也存在着鲜明的文化差异。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哈萨克语和汉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增强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增进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饮食文化的审美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