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清实录》以记载清代皇帝言行与行政作为主要内容,其中蕴藏的政治经验相当丰富。本文从《清实录》中对科举冒籍舞弊的整饬为例,分析并研究了《清实录》对清朝乾隆整饬科场史料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拔任用官员、整饬吏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时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在沿袭历代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或损益。其选拔途径比较宽泛,任用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阁全宗档案中,存有清末部分中央重要官员履历档册(内阁簿册15号卷),其中记载了这些官员的姓氏、籍贯、身以及升迁时间。笔者将其与《清史稿·列传》中对该官员之记载互相检校,见有明显互异者六处,现分传择录于下: 1.《列传》二二四《王文部传》:“光绪二十四年,入赞军机,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相似文献   

4.
妈祖的宗教属性问题是妈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佛教化"的角度,以浙江地区为中心,通过大量明清地方志的记载,考察了明清浙江妈祖信仰佛教化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分析了妈祖信仰在浙江佛教化的原因,指出妈祖信仰与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宿迁的目的也许是以权力施行某种教化。但教化的手段本身就是反法治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们治理社会的时候,常常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完全无视法律,为所欲为;要么做出清官形象示人,以严苛的法律和规范为工具整治民众。在宿迁,今年4月13日,在“铁腕书记”仇和的强力推动下,宿迁市下发了《关  相似文献   

6.
北宋名臣司马光官员舆论宣传的主要观点三:人性教化观,即正确的教化可以实现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舆论中和观,即统治者应当一方面鼓励多元意见共生,另一方面借助最终决策权实现舆论一元;论辩技巧观,即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观点迅速传播出去并为他人所接受,就必须掌握以诚感人、求真务实等论辩技巧。  相似文献   

7.
闫朝 《新闻知识》2012,(12):89-90
国内电视新闻主播印象整饬的国际化转变,是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外宣传的导向中,树立对外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由传统的主播形象到树立自身风格,并根据电视新闻节目的不同内容和定位来进行印象整饬,是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人在Web2.0时代中,做出的与国际相接轨的努力之举。影响印象整饬向国际化转变的因素除了有受众的需求之外,新闻主播的形象定位和风格定位也与之息息相关。我们在进行印象整饬的过程中,TPO原则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文就电视新闻主播印象整饬向国际化转变的原因、根据及表现等方面进行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8.
道光十年私盐贩黄玉林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燊甫 《历史档案》1999,(2):127-128
道光十年,在清中央政权与地方官员整饬日益弊坏的两淮盐务之时,发生在江苏仪征黄玉林案件,引起了道光帝的高度重视,这对两淮私盐问题的最后解决以及淮北实行票盐之制都有密切关系。为此,对黄玉林案件全过程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现简述如后。江苏仪征地当水陆要冲,是为淮盐百万引盐解捆打包发运之地,盐枭私贩皆潜伏于此。道光帝于十年四月接到密折,举报两淮世枭黄玉林,以仪征老虎颈地方水码头为汇集筹运之地,以湖北阳罗、江西蓝溪两省交界地方为屯私发卖之处,大者沙缸装载数千石数艘连带开行,小者猫舡装载数百石左右百十成帮,接…  相似文献   

9.
北宋段缝墓志1924年出土于南京,出土不久即遭劫掠、毁佚,存世拓本较少。志文不仅是研究北宋名士段缝生平、仕宦和治绩的重要文献,而且详细记载了两起分别发生于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含山、永丰两县的盗案和命案审理过程,提供了北宋年间司法实践的真实案例。志文还对熙宁变法期间永兴县免役法的实际执行情况有详细记载,充分展现了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机构围绕免役法的执行反复较量与激烈博弈的过程。志文对段缝致仕时间和官阶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宋代官员分司制度和致仕制度的复杂性。志文对研究段缝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王安石的交游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乾隆三年宁夏地震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迅速开展了灾后赈济工作.但是由于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宁夏将军阿鲁等满族官员联名上疏奏参宁夏总兵官杨大凯,致使杨大凯以“怠忽殊甚”被革职.实际上,在地震发生后,杨大凯就积极地开展灾后赈济工作,他一面飞禀灾情,一面调集军队维持秩序,并昼夜巡查,其赈济实绩也得到了其他官员的认可.杨大凯究竟是由于怠忽被革职,还是有其他原因,本文试通过档案文献的记载对这一问题作一考论.  相似文献   

11.
程天芹 《兰台世界》2012,(15):60-61
宋代考课制度和监察制度对官员黜降有一定影响。经过长期运作,形成了一整套考课和监察制度、御史台弹奏格及"制词"。因考课导致的官员黜降并不多,北宋因御史、谏官和转运使弹劾而引起的官员黜降的记载很多。  相似文献   

12.
“转移”正在深化──本刊“问题讨论”小结若谷本刊以“怎样实现向优质高效转移”为题的“问题讨论’‘,开展了整整一年。由于论题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讨论引起了出版界的很大反响,参加讨论的文章不断地涌进编辑部,参加者有国家出版管理机关的官员,有出版工作者协...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最早的照片档案据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的《内阁官报》载,谕旨规定:凡内阁派遣官员,应一律废除以前所采用的填写履历、核对笔迹的办法,改用查对照片。这是最早的把官员照片作为人事档案的文献记载。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开办的工厂,大多都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道德教化"和"法律治理"完全迥异的官德建设之路径,形成不同的政治设计与制度安排。在文化多元性和社会转型期背景下,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原则为前提,继承发展传统优秀政治文化,通过比较借鉴国外官员道德建设成功经验,为我国官德建设寻求一条内源性支持与外援性借鉴相结合的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官德建设的路径,促进中国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与教化》,刘铁芳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该著以“生命与教化”为题,围绕个体生命与道德教化的内在关涉,意在探讨当下中国社会现代性道德教化的处境以及面临的基本问题。本书从文化——心理层面,以“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为核心,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理念,用中西比较的方法,深入总结、反思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理路和特征,总结、反思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及其与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雍正时期的差遣使职——观风整俗使,依靠职掌的灵活性对当时常规的地方政治运行机制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完善。观风整俗使教化乡民、监察地方各级官员为主的核心职责,辅之皇帝交予的临时性差遣,构成其较为完整的履职体系。该职的设置为雍正帝解决满族统治合法性危机、构建满汉政治文化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尝试,从微观角度为分析雍正一朝官僚人事特征、国家治理原则、皇帝与地方官员关系的互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幕友又称幕宾、幕客、幕僚,民间俗称师爷,是清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佐助人员。清代官员多数出身科场,刑名、钱谷、文案等事素非所习,遂自行延请精通刀笔、熟悉律例的幕友,办理日常行政事务,"以幕佐治",甚至许多案件的判词批语,皆出自幕友之手。而幕友通过操办分管公事,为其主官出谋划策,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在自省至州县的各级地方官府中几至"无幕不成衙"。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对办事得力的幕友,可以保举入仕为官。也正是因为如此,成为幕友操纵司法、上下其手的重要资本,利用司法上的方便来获取额外的利益。清代为防止幕友通同舞弊、挟制逢迎、串通结纳,颁定律例,累下谕旨,整饬和限制幕友的选用范围、入幕年限等。现从馆藏宫中、军机处、内阁档案全宗中,编选有关乾隆时期整饬幕友的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及上谕档、题本等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读史以修身     
林文斌 《大观周刊》2012,(32):I0001-I0001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的每一页都储蓄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它于个人有教化之功效,于国家则有资政之作用.所以人们常说:学习历史可以汲取智慧,借鉴历史能够获取力量。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甚至断言:“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的确,教化个人是修身,  相似文献   

19.
清康熙初,曾发生一起震动朝野,影响中外的大案,即杨光先控告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案。在此案中,有一大批在华的外国传教士受株连,又有很多清政府官员包括高级官员受到严厉处罚,顺治朝推行不久的新法又被否定。这一案件至今仍为史学家关注,因此,笔者拟以所见到的清代满文档案和其它文献史料记载为稽考之凭证,对本案的前因后果以及经过作一概述。一本案的引发汤若望(1592—1666年),德意志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通晓天文。1618年,他受耶稣会派遣,来中国传教。当时,由于历局官员所推算的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律不合,日食测验屡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中国音乐电视审美愉悦与思想教化的复合,讨论了其西方表现形式与我国民族文化内涵的复合,阐述了音乐电视群体文化背景与艺术个性的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