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京、毛南、仫佬族四民族的教育是广西整个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总结四民族教育的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民族教育作为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奠基工程、优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增加对民族地区的经费投入对与口支援、积极开展汉族教育科学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疆地区的哈萨克族多以游牧为主,而生活在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从事半农半牧或完全农业生产的较多,他们大多集中于乡村中。以伊犁地区乡村中的哈萨克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犁哈萨克族乡村民主改革运动过程的叙述和评价,来反映20世纪50年代新疆社会改革运动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抓住“民族歌曲”内容,渗透一些民族舞蹈的动作学习,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本文就汉、蒙、藏、维四民族舞蹈的基本特征与动作要领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4.
新疆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上存在着年级差异。具体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三学生,初一学生水平最低。新疆汉、维、哈族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上存在着民族差异。具体为小学五年级维族学生适应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哈族学生;在初一和初二年级,适应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汉族学生、哈族学生、维族学生;在初三年级,适应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哈族学生、汉族学生、维族学生;在高中阶段,三个民族学生的适应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以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小学生2 125名为被试,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为研究工具,探讨新疆汉、维、哈三个民族中小学生适应的城乡差异现状、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新疆汉族农村学生的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维族和哈族农村学生的适应水平与城市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评介刘广琴,万雪玉一部专门研究近现代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的学术专著——《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由该书编写组编写、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书是“献给新疆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礼物。它的...  相似文献   

7.
德燕 《文学教育(上)》2014,(12):121-123
一.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概况及原生文化 (一)概况 达斡尔族早先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北岸,清初迁徙到嫩江流域。由于清政府调遣部分达斡尔族迁居海拉尔、瑷珲、伊犁等地,永驻边疆屯垦戍边。  相似文献   

8.
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我校结合新疆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的现状,采用英语分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2年我校录取的八十位新疆学生中有六十七位是维吾尔族学生,占全体学生的84%,还有十位是哈萨克族,一位蒙古族,一位乌孜别克族,一位克尔克孜族。由于地域的差异、师资的强弱,他们初中阶段学英语的时间不等,一半左右没学过英语,基础相差很大。笔者认为把英语基础有天壤之别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了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展个…  相似文献   

9.
清朝江西按察使凌焙的《西江视臬纪事》,汇编了雍正、乾隆之际任上的行政文件,多记载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推行乡约、保甲、族正治理乡村基层社会的资料。考察该书可知,保甲与乡约是当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手段,出现了“约保”反映地方组织系统的词汇。一些地方还有负责“分发滚单、理处词讼”的“乡保”。地保则是指“乡地保甲”。维护社会治安性质的保甲,进行教化的乡约,与传统赋役征收和乡村管理体系的乡长互相结合渗透,宗族也被引进保甲、乡约进一步组织化,出现“族正”、“族约”的“族保”系统。清代治理乡村社会的组织措施,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并影响了基层社会结构。凌烯的实践,反映了清代国家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喜欢跳骆驼舞的民族——撒拉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坤新 《神州学人》2002,(12):34-34
撒拉族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边缘,现有人口近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撤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肃省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另在青海省西宁市及其它州县、在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的伊宁县及乌鲁木齐市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说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也有不少人会讲汉语和藏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使用汉文。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概况及原生文化(一)概况达斡尔族早先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北岸,清初迁徙到嫩江流域。由于清政府调遣部分达斡尔族迁居海拉尔、瑷珲、伊犁等地,永驻边疆屯垦戍边。所以新疆这一代现有的达斡尔人是1765年带着家眷进新疆的索伦营官兵的后代。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人口由聚居向散居呈扩散性分布;即以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为相对聚居地而向周边乡镇扩散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依托新疆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从振兴乡村的角度,从新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现状和机遇出发,结合新疆部分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卓越的案例,提出适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为新疆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3.
新疆近现代政府对哈萨克族的统治张岩一、清朝末年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设立的统治机构清朝于1757年统一新疆后,即于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府以治理,由于其官府设于伊犁,故称伊犁将军,惟其所统疆域尚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内,而镇道则划为郡县...  相似文献   

14.
东乡族因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地区而得名。东乡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和临夏州广河县、和政县、白银市会宁县及玉门市等县市及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也有少量定居。东乡族居住地大多在偏远乡村,自然条件较差,传统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部分不甘贫穷的东乡族男青年开始外出闯荡,"留守儿童"开始产生。因此,本文就东乡族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应对方法方面加以探讨,希望能引起对社会对东乡族女童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为例,构建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剖析新疆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耦合协调度水平。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对新疆各地州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演变分析,得到以下结论:2008—2018年期间,新疆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呈现递增趋势,耦合协调度从高度失调发展至中度融合,实现跨越式增长;各地州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性,北疆地区比南疆地区耦合度更好;各地州耦合协调水平Moran指数大于零,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呈现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新疆蒙古族现代学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它深受卫拉特民间学和古代学的影响,而民间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以《江格尔》为代表的民间学宝库给现代作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和技巧。新疆蒙古族现代学在以卫拉特传统学为基础的同时,广泛吸收了内蒙古、蒙古国以及其他蒙古学的营养,也接受了中国汉族现代学和俄苏学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蒙古学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受汉族学的影响最深。  相似文献   

17.
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为着眼点,探讨其在社会转型期的现状,梳理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的唯物主义内涵,进而揭示民间谚语在现代蒙古族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蒙古族文化发展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蒙古族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因其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形成了与农业民族不同的社会化过程。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他们难免处在一种不利的生存竞争环境之中。文章从新疆蒙古族个体基本社会化的内容、途径入手,进而探讨社会转型中该民族成员社会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农村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村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期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在构建农村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村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及相对...  相似文献   

20.
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已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习汉语的更高目标。文章从汉语语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结合蒙古语语音进行对比,分析了新疆蒙古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减少语音偏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