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业文明使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巫魅到祛魅的演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科技理性支配下,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方法论乃至实践过程都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必然导致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文明视域下,应对科技理性、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反思,推动科技形态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并促成一种"亲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还魅于自然。  相似文献   

2.
尽管对科学技术在生态危机产生及其解决中的作用存在着技术乐观论与悲观论的争论,但科技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构成生态文明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而且推动着生态化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在全球一体化的生态经济体系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它不仅是一种高效率获取所需物质资料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无公害技术;是一种能对生产过程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控的技术,即对生产与自然关系进行有效控制的复合技术。  相似文献   

3.
温泉 《科教文汇》2023,(19):18-24
现代化不断重塑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便利;另一方面在物质的重重“围困”之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离,甚至对立。人类已经意识到自己被亲手创造的文明所绑架,异化为单向度的人,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初衷南辕北辙。先哲们对此痛心疾首,奔走呼告,并不断阐释关于“自然”的概念,彰显“自然”精神,回归本原探寻人的自然本性,以期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该文通过对“自然”概念的追溯,梳理总结“自然”概念的真谛和演化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辨析自然教育产生发展的脉络、主要理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最后从生产方式、自然观的演变和现实挑战三个维度分析了自然教育概念产生和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教育是新一代高校生必须接受的一项重要思想课程,是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道德意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各个高校应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教学。其现实性还在于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德育教育的新模式,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生态道德责任感,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很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化意识、行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雨婷  朱晖  王瑾琛 《科教文汇》2012,(35):183-184
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培育新文明的摇篮,而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基石,更是教育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正如在中国,正是上个世纪初发源于大学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运动,推动国家与民族向现代社会迈进.无疑,大学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大学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改革与创新,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着力分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之状况,剖析其成因,在明确大学文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进行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凌瑶 《科教文汇》2008,(31):99-99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把人的本体发展置诸首位,语文教育也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手段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语文“以人为本”的教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即有培养高级人才的太学和国子监,唐末宋初以后产生发展起来的书院,也大多数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己任。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产生最早而且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却不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自然延伸的发展,而是在西学东渐潮流的冲击下,在中国近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发展模式不断转换紧密相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所谓高等教育的理念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汉武帝到清朝晚期,奉行的是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二是从1905年晚清政府做出“费科举,兴学堂”的重大决策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以“注重理性,学术自由”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曲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了理念。”  相似文献   

8.
摘要:森林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的有效经营直接关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近自然林业”的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对森林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县级地区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探讨“近自然林业”理念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徐安 《科教文汇》2008,(34):33-33
“以人为本”是当代大学的重要教育理念,军校教育也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本文阐述了军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培养“全面、可持续的”人才,树立“统筹兼顾”的教学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技生态化是科技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而发展的必然趋势。超越具体科技形式和科技活动,从科技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上去理解科技生态化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科技生态化的特质和重要价值。科技生态化以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为基本目标,具有综合性、多效益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中国幼儿园课程正在从限制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课程有了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在这个转变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就幼儿园课程中的"开放"和"限制"这一对矛盾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借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前景化是文学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在文体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前景化特点能够使我们更好得理解文学作品。几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能够找到前景化的痕迹,但前景化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首先讨论了前景化与小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探讨两种类型小说的前景化特点:现代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4.
陈丹 《科教文汇》2012,(3):101-102
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仅要求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本阶段及后期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从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思"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黄露斯 《大众科技》2014,(11):178-179
幼师舞蹈教学的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对未来儿童舞蹈水平的提升也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幼师舞蹈教学的指导,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创建“教”“编”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篇文章主要对幼师舞蹈教学中“教”“编”结合教学模式开展的意义和具体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舞蹈学生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来自于”和“涉及到”的大量使用,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来自于”和“涉及到”的词性、结构以及出现动因,最后得出误用根源,认为这两种用法不符合语法规范,有违语言经济性原则,应该纠正。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讨论了在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中扩展关于软件可行性研究相关内容的必要性。鉴于目前我国软件工程著述中这部分内容的欠完整性,文中对相关知识做了框架性、基础性的讨论。本文作者认为,关于软件可行性研究的这些框架性、基础性的知识对于已修完相关课程的学生来说也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詹明钢 《科教文汇》2011,(11):36-37
复杂系统应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自适应调整,有着主动性、多样性、整体性特征。"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最基本组成因子,具有复杂系统的自适应特征,在目标、内容、方法等环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适应,引发多样的教学结果。  相似文献   

20.
肖芳  胡文萍 《科教文汇》2012,(28):73-74
小说《黄色墙纸》自问世以来,大多评论家都认为该小说是作者对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揭露和控诉。本文从小说主题入手.论证了“休息疗法”对女性的身体禁锢和精神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