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中有很多含SO的相似句式,但用法各不相同,这些句式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结合近年高考题就这类句式进行归类辨析,以求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类句式。  相似文献   

2.
福州方言的选择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福州方言选择问句与普通话同类不同的句式加以对比,说明方言句式与普通话同句式不但用词有所不同,而且在句式结构上亦有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3.
元明杂剧的宾白语言,因其杂剧体裁的特点和元明白话特点的综合,形成了一些特色句式,如“试V/VP(咱)”句式,“兀的”的系列句式等。对其特色句式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研究,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特色句式体系。  相似文献   

4.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日趋流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五言今体诗包括两联四句的五言绝句、三联六句的五言小律、四言八句的五言律诗、少则五联十句、多则百联二百句的五言排律这四种。如果对姚鼐的《今体诗抄》进行举证分析,便不难发现:其平仄句式凡23个,可分甲、乙、丙、丁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包含基本平仄句式及其变格平仄句式两类,基本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只有一个,变格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有若干个,数量并不完全相等。不论是平韵诗,还是仄韵诗,只要是五言今体诗篇,其各个诗句的平仄配搭就要符合以上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不能有另外的平仄句式;若有,那就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篇。当然,在各个诗句平仄配搭完全符合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的前提下,诗句在配搭成篇时,其平仄还必须合乎“对”和“粘”的规则,在押韵和对仗上,也要符合格律标准,否则,也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  相似文献   

6.
句式续写是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它主要是针对提供的语境,进行仿造句式,进行创造性发挥。  相似文献   

7.
句式转换是推导“V双”的前提。“绝对对称”结构“NP1 VP NP2(NP1=NP2)”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它无法按照《语法讲话》的句式转换要求生成另外一种句式,它只存在一种句式。句式转换这个前提不成立,那么就不能用“NP1 VP NP2(NP1=NP2)”这个句式来推导“V双”,利用该句式推导出来的“V双”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的标准,单向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又可以分为特殊句式和一般句式。不同的句式往往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只是在修辞效果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因此人们为了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往往注意选择恰当的句式。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句子完整意义的理解绝不是仅对单个词汇的整合;传递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意义,这是句子结构所起的作用。在第二语言阅读中这种句子结构的把握-句式识别经常参与到理解的过程中。避免对句式的显性构筑-句式的自动识别,是保证理解顺畅、高效的条件。本文从句式识别的阅读机制入手,探讨在第二语言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学习者自动识别句式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句式识别强化-淡化-自动化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考对特殊句式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对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祈使句的考查。由于这些句式的非正常性,很多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未能把握各个特殊句式的特点而选错答案。本文将就2014高考真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及其考点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汉思 《中学生电脑》2006,(11):I0005-I0006
英语句子看上去纷繁庞杂,但仔细观察不外乎五个基本句式。这五个基本句式可以演变出多种复杂的英语句子。换言之,绝大多数英语句子都是由这五个基本句式衍生成的。这五个基本句式如下:  相似文献   

12.
“是……的”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式,前人已在某些方面对两类句式进行了比较。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特别是从焦点、语气方面来分析两类句式的不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请”的句式结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直到明代才开始稳定在“请+P+V”格式上,而“请”的句式结构之所以发生演变,是因为“请”的词汇意义在不断变化。所以说,汉语的词汇意义和句式结构关系密切,词汇意义的演变决定着句式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徐阳春 《函授教育》2001,(6):94-96,100
“如果A,就B”是表示分句间存在假设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句式。本文在该句式语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它的语义及语用特征。就语义特征而言,该句式主要表现为具有虚拟性和条件性;就语用特征而言,该句式可大致区分为求因假设和求果假设两类。  相似文献   

15.
李睿 《中学文科》2004,(7):24-25
仿句就是根据给定的句式.依照这些句式再写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或组成与之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仿句不仅涉及到句式、修辞和逻辑,而且涉及到同学们的模仿、创造能力。因此它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又是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它既限制了思维方向,要求同学们  相似文献   

16.
方位词在构成一定的句式后可以表示反复。本文考察了构成表反复的方位词句式情况,分析了进入这些句式的动词、数量短语的语义特征,并从认知角度探讨了方位词表动作量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如果A,就B”句式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A,就B”是表示分句间存在假设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句式。本文在该句式语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它的语义及语用特征。就语义特征而言,该句式主要表现为具有虚拟性和条件性;就语用特征而言,该句式可大致区分为求因假设和求果假设两类。  相似文献   

18.
规定语境的句式选择题浅析新疆/耿强这里说的“语境”,指的是特定句子、特定句群已限定好的上下文。而所谓规定语境的句式选择,就是要在这种限定好的上下文的约束下,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句式,使之与上下文衔接吻合,连贯合理,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我们知道,句式选择的...  相似文献   

19.
“爱V不V”句式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V不V”句式来源于部分“如果爱V,那么就V;如果不爱V,那么就不V”这种两重复句原式的紧缩。原句式在语用层面上分布于三种不同的语境,从承载语义信息特点上看,它可以分化为A、B两种不同类型。“爱V不V”句式是由承载B类语义信息的原句式紧缩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郭沫若、叶圣陶和周汝昌先生都认为“五、四”句式应作“四、五”句式。本文认为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正确的,不存在句式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